姜昊
-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城市湿地健康评价与恢复策略
- 2008年
- 文章回顾了城市湿地管理和研究的概况,提出了城市湿地的健康评价标准和修复策略。
- 姜昊顾惠忠欧阳琰马东跃安树青
- 关键词:城市湿地城市化进程湿地管理建筑发展
- 一种消浪控藻、拦藻引藻复合生态构件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浪控藻、拦藻引藻复合生态构件的设计,可应用于大型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系统由双层消浪控藻带和单层拦藻引藻带两部分组成,双层消浪控藻带由圆木桩、聚乙烯绞丝渔网、石笼及消藻生物膜...
- 安树青蔡颖徐德琳於梦秋刘华龚蕾婷姜昊夏露王庆
- 文献传递
- 拦藻软围隔与硬质护堤间可浮动式连接装置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域中用于拦藻截污、改善水质的拦藻软围隔与硬质护堤间可浮动式连接装置及制作方法和应用。本装置主要包括混凝土基座、D500钢管、C型钢镶嵌橡胶以及L型铁件四部分,见摘要附图...
- 安树青蔡颖姜昊徐德琳於梦秋刘华龚蕾婷
- 文献传递
- 可升降沉水植物生长床及其应用方法
- 可升降沉水植物生长床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利用此装置可在水体透明度低、水位波动大,沉水植物难以存活的水域进行沉水植被恢复。该装置由床体、浮力调控系统、固定系统、深度调节系统以及植物及其生长基质五...
- 安树青姜昊方淑波欧阳琰顾惠忠关保华杨茜方超李敏刘静娜徐贵明孔维静
- 文献传递
- 一种消浪控藻、拦藻引藻复合生态构件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浪控藻、拦藻引藻复合生态构件的设计,可应用于大型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该系统由双层消浪控藻带和单层拦藻引藻带两部分组成,双层消浪控藻带由圆木桩、聚乙烯绞丝渔网、石笼及消藻生物膜...
- 安树青蔡颖徐德琳於梦秋刘华龚蕾婷姜昊夏露王庆
- 文献传递
- 水域中软质围隔与硬质护堤间浮动式连接装置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域中用于拦藻截污、改善水质的软质围隔与硬质护堤间可浮动式连接装置及制作方法和应用。该发明主要包括混凝土基座、D500钢管、C型钢镶嵌橡胶以及L型铁件四部分,见摘要附图。...
- 安树青蔡颖姜昊徐德琳於梦秋刘华龚蕾婷
- 文献传递
- 高效人工湿地构建技术研究进展
- 2008年
-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构建技术是重要的水污染处理共性技术。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库塘以及湖滨带的重建与恢复以及水污染处理。在这些领域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人工湿地一定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经在部分环节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我国不同区域,尤其是太湖流域的推广使用。
- 欧阳琰周长芳顾惠忠马东跃姜昊徐德琳胡凤琴姚懿函安树青
-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污染处理土壤-植物湿地系统共性技术发展潜力
- 在磷浓度不同的基质中种植密度对野菱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研究了在3种不同磷浓度(低浓度27.56±0.78μg.g-1,中浓度52.85±1.30μg.g-1,高浓度115.61±2.72μg.g-1)基质中,不同种植密度(11和32株.m-2)对野菱(Trapa incisaSieb.et Zucc.)生长和不同部位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浓度不同的基质中,野菱单株的根、茎和叶干质量及总干质量都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种植密度的高低对野菱茎直径和叶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3种基质中,种植密度高的野菱植株的叶数都高于种植密度低的野菱植株。种植密度对野菱各部位干物质分配以及磷含量的影响因基质中磷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种植密度高的野菱植株的茎和叶片中的磷含量高于种植密度低的野菱植株,种植密度低的野菱植株的茎生物量比和根中的磷含量均高于种植密度高的野菱植株。研究结果显示,提高种植密度不仅能促进野菱个体的生长,且能促进磷在野菱体内的运输。
- 关保华安树青蔡颖姜昊徐德琳
- 关键词:种植密度磷浓度
- 可升降沉水植物生长床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
- 可升降沉水植物生长床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利用此装置可在水体透明度低、水位波动大,沉水植物难以存活的水域进行沉水植被恢复。该装置由床体、浮力调控系统、固定系统、深度调节系统以及植物及其生长基质五...
- 安树青姜昊方淑波欧阳琰顾惠忠关保华杨茜方超李敏刘静娜徐贵明孔维静
- 文献传递
- 上海大莲湖退渔还湖工程水环境改善效果被引量:4
- 2012年
- 于2010年4月—2011年2月逐月对上海大莲湖退渔还湖生态修复工程跟踪调查与监测,对工程前后大莲湖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评估工程修复之后大莲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生态修复区内TP、TN、NO3--N、NH4+-N和COD比工程区外对照点分别降低了62.5%、72.2%、92.9%、63.3%和8.9%,溶解氧提高了11.1%,叶绿素a、浮游植物丰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比工程区外降低了47.7%、15.3%和48.0%;生态修复工程区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而工程区外为Ⅳ类水;出水水质明显优于进水水质。修复工程区浮游植物区系得到良好改善,水生态系统具备了一定的自净能力。
- 徐霞王庆刘华赵晖姜昊冷欣安树青
-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质浮游植物标识指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