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
- 作品数:105 被引量:67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胶原复合梯度羟基磷灰石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 目的 探讨胶原复合梯度羟基磷灰石(collagen complex Hydroxyapatite, Col/HA)双相支架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构建Col/HA双相支架,将分离培养的软骨...
- 卢华定曾春蔡道章王昆温小粤
- 关键词:胶原羟基磷灰石软骨细胞骨软骨缺损
- Egr-1介导了IL-1β诱导的小鼠软骨细胞凋亡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Egr-1)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关节软骨细胞,用IL-1β刺激不同的时间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计算发生核皱缩细胞占全部细胞的比例;采用定量RT-PCR(qRT-PCR)方法检测Egr-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gr-1及激活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RNAiMAX将Egr选择性干扰片段转染软骨细胞,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RNA片段的干扰效率。结果: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4 h、8 h和12 h后,分别引起约7%、22%和41%细胞凋亡,同时激活型caspase-3表达上调。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同时,Egr-1 mRNA及蛋白质呈时间依赖的表达上调。2个siRNA片段成功干扰Egr-1表达后,细胞12 h凋亡率从约40%下降到14%和12%,同时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被有效抑制。结论:Egr-1介导了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可能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叶志强张荣凯陈郁鲜戴海涛冯辉杜庚衡曾花曾春
- 关键词:软骨细胞细胞凋亡白细胞介素1Β
- 一种交联微球及其可注射型软骨细胞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流控的交联微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推注泵装置推动预先制得的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的注射器,水油两相溶液在微流控芯片出口通道形成油包水型乳液液滴,在紫外固化灯下照射,制得PEGDA光交联微球;所述P...
- 黄文华吴耀彬曾春林林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下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术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1月~2007年1月15例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活动受限,10例患者有关节绞锁病史。术中采用多入路结合清除关节内游离体及病变滑膜。采用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15例患者随访2.5~12年(平均5.6年)。肘关节平均伸屈活动范围从术前的(85.6±11.3)°提高到术后的(121.2±10.1)°。肘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减轻,关节绞锁消失。改良HSS评分由术前的(48.2±13.6)分提高到术后的(79.8±12.5)分。6例患者非常满意,7例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率为86.7%。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可取得良好效果,适当的入路选择、规范的镜下操作和病变滑膜的彻底清除是影响疗效和预防复发的关键。
- 曾春卢华定蔡道章
- 关键词:肘关节关节镜
-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用蛋白组学方法,通过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蛋白的比较,寻找差异表达蛋白并探讨其与骨关节炎致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0月到12月1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实验组;10名性别相同,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值相约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双向电泳结果,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通过双向电泳图普比较发现7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6个在关节炎组中呈低表达,1个呈高表达。经质谱鉴定为分别为:6个低表达蛋白分别为对氧磷酶1、对氧磷酶3、α-1-微球蛋白/bikunin前体蛋白、载脂蛋白M、免疫球蛋白轻链、四连接素,高表达蛋白为载脂蛋白L1。【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血清表达差异蛋白:对氧磷酶1、对氧磷酶3、α-1-微球蛋白/bikunin前体蛋白、载脂蛋白M、免疫球蛋白轻链、四连接素、载脂蛋白L1可能与骨关节炎的发病或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陈瑞强曾春王昆谢沛根戎利民徐义春蔡道章
-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关节蛋白质组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找出有坐骨神经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蛋白质组最明显的改变,揭示椎间盘突出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有坐骨神经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取血,提取分离纯化血清蛋白,双向电泳,找到表达上差异最明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所得差异蛋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另外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正常人血清表达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在双向电泳图谱上有6个蛋白质的表达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载脂蛋白L1以及两个白蛋白前体表达升高,载脂蛋白M、四连接素、免疫球蛋白轻链表达降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6种蛋白中的4种在血清里高表达,并与正常人存在差异。【结论】实验结果提示载脂蛋白L1、载脂蛋白M、四连接素、免疫球蛋白轻链的血清学水平可能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标志物,并可能进一步揭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谢沛根蔡道章戎利民董健文刘斌曾春陈瑞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蛋白质组载脂蛋白M
- 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应用钢丝通过钻孔牵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评价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16~55岁,平均35.3岁。X线检查示骨折移位:Ⅱ度10例,Ⅲ度18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以钢丝内固定治疗,术后可调节支具固定,术后2周在CPM辅助下膝关节被动伸屈训练,4周在支具保护下下地部分负重,术后6周拆除支具。结果:2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稳定,Lachman试验阴性,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伸膝活动度正常,屈膝活动度(136±12)°。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估,术前(41.80±6.16)分,术后6个月(94.10±8.26)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67,P<0.01)。术后评定优22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膝后内侧倒"L"形入路以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安全有效、内固定可靠、费用少等优点,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较理想的选择。
- 卢华定曾春董云旭蔡道章温小粤
-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骨折
- 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23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陈旧性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骨折端新鲜化、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至手术时间:3个月~8年,平均5.8个月。骨折按Meyers和McKeever分类:Ⅱ型9例,Ⅲ型14例。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术前为(65.7±3.2)分。术后3周后在支具保护下被动伸屈膝关节,术后4周主动锻炼,并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术后6周拆除支具。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个月(6~36个月)随访,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愈合良好。膝关节稳定,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6±2.6)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4,P=0.0082);其中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术前9例膝关节有不同程度伸直受限者,随访时除1例仍有501申膝受限外,其余8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具有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可靠等优点,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改善膝关节功能。
- 蔡道章黄冬梅曾春宋炎成刘斌
- 关键词:胫骨骨折关节镜检查膝关节
- 壳聚糖与型胶原复合制作组织工程软骨支架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40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采用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制作新型组织工程软骨三维多孔支架的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检测。 方法 将精制88%脱乙酰度壳聚糖溶于0 .2 mol/ L 醋酸溶液制成2 %溶液,高纯度猪 型胶原溶于0 .5 m ol/ L醋酸溶液制成1%溶液,两者按4∶1(重量比)充分搅拌混合,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支架。采用碳化二亚胺/ 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支架进行交联,力学测定比较支架交联前后的强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于2、4、6和8周经溶菌酶体外降解实验测定其体外降解性。 结果 制备的复合支架成形良好,交联后其力学强度明显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壳聚糖与 型胶原成分在支架内分布均匀,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似海绵状,孔径10 0~2 5 0 μm。各时间段复合支架体外降解较单纯壳聚糖支架快。 结论 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成功地制作成了三维多孔复合支架。其理化性能及体外降解测定,可以作为支架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
- 史德海蔡道章周长忍李立华曾春李晓峰
- 关键词:胶原复合壳聚糖性能研究软骨支架三维多孔支架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分析急诊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或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infectiveatypicalpneumonia ,IAP)患者的临床资料 ,了解其特征。方法 统计SARS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总体发病趋势 ;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照 ,分析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 6 4例SARS患者中 2 1~ 4 0岁年龄段占 4 3 75 %。在出现SARS疫情后 31~ 5 0d病例数达高峰 ,全过程约 4个月。SARS患者临床表现的前 3位为发热、咳嗽和咯稀白痰 ,约 2 /3患者无肺部体征。X线胸片病变进展较快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以及具有传染性为SARS的临床特点。结论 SARS患者在年龄分布、发病趋势、临床表现、X线胸片、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传染性等方面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有所不同 。
- 廖晓星关开泮马中富林贤寿詹红荆小莉梁艳冰唐皓叶海宁熊艳李欣曾春金小岩谭泽辉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