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不同太阳波谱的聚光光伏系统冷却功率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当前高倍聚光光伏系统(CPV)的发电效率和功率仍受冷却条件限制。为实现光伏电池在低冷却热流密度条件下最大功率输出,提出通过光谱分频技术实现太阳波谱-发电效率-发电功率-冷却功率的匹配,首先基于光伏电池外量子效率,分析了不同太阳波谱分频后发电效率和发电功率的变化规律,然后搭建了基于微热管阵列冷却的光谱分频CPV试验系统,初步在400~700 nm和740~940 nm两段波谱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伏电池在该两段波谱下发电功率相差不大,但400~700 nm波谱的发电效率比740~940 nm波谱小,后者最大接近23%,相比全光谱下的发电效率提高9%;400~700 nm波谱需要冷却功率为740~940 nm波谱的2倍。可见,通过光谱分频技术控制光伏电池接收太阳辐照的波谱段,可以降低CPV系统的冷却功率,能在相同冷却功率条件下实现系统更大的发电功率输出。
- 侯诗琪李勇李德洪
- 关键词:CPV发电效率发电功率
- 基于防护光束回射的激光传能防护系统研究
- 2024年
- 激光无线传能系统中,现有的防护装置不能实现太阳光背景、远距离传输场景中的激光传能人体安全。文章研究了户外工作条件下基于防护光束回射原理的防护装置的设计及响应距离。通过参数调整,防护系统实现了户外5 dB信噪比下,最大270μs迅速响应保护功能。采用回射能量分析的方式对防护系统的有效距离进行建模,结果表明:防护光束发散角为0.025 mrad时,防护系统有效距离达到767.04 m;发散角为0.01 mrad时,有效距离在1 km以上。
- 史书源李勇
- 关键词:激光安全激光大气传输
- 一种轻薄型光伏/光热集热器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野外作业和户外生存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常规供能方式存在一些重要缺陷,例如常规发电机需携带大量燃油、蓄电池重量大等。太阳能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发电技术可有效解决户外生存和野外作业能源缺乏的问题,而现有的PV/T集热器多为刚性结构、重量大而不便于携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和毛细管网相结合的轻薄型PV/T组件,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该组件的集热性能及水流量对组件光电、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在典型上海气候下,该组件的全天电效率、热效率分别为13.04%、22.50%;在平均辐照度为760 W/m^(2)的实验条件下,水流量为2.1 L/min时,此PV/T的集能性能最优;毛细管网内冷却水可有效降低电池温度(10℃)、提高能量利用效率(23.94%)。【结论】该组件具有高功率密度、轻便灵活的特点,可用于野外作业、户外生存时的能源供给,为户外能源装备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 陈艺鑫陈健斌李旭东李勇刁永发
- 关键词:毛细管网
- 采用聚合左旋多巴涂覆及MPEG-NH_2接枝对PVDF膜亲水改性的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通过涂覆3-羟基-L-酪氨酸(左旋多巴,L-DOPA)和再接枝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amine,MPEG-NH2)的方式对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表面亲水改性.在Tris缓冲溶液中,左旋多巴通过氧化反应形成聚合物,粘附在膜表面形成涂覆层,再通过氨基与聚合左旋多巴的共价结合将MPEG-NH2刷状聚合物接枝到PVDF膜表面.实验通过水接触角、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分析和对比膜改性前后的特征和表面形貌,同时考察原膜、涂覆改性膜和接枝改性膜对乳化油的分离效率和抗污染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左旋多巴涂覆和后续MPEG-NH2接枝改性虽然减小了PVDF膜孔径和纯水通量,但能明显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和过滤效率,并在乳化液分离实验中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膜清洗通量恢复率.
- 汪帅李方李勇潘婷杨波田晴
- 关键词:左旋多巴PVDF超滤膜
- 氧化石墨烯还原前后对脉动热管传热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工业生产中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将GO(氧化石墨烯)还原,制备RGO(还原氧化石墨烯)。文中将GO及RGO应用于PHP(脉动热管),分析比较它们的结构及热物性,及其对PHP启动和传热的影响。采用闭式3回路铜制PHP,垂直强制风冷散热,蒸发段电加热功率范围10—105 W。PHP充液率约50%,GO及RGO纳米流体质量分数均为0.05%。研究表明:在水中添加GO及RGO有助于改善PHP的启动及传热。加热功率为20 W时,GO及RGO纳米流体的强化作用率分别为37.4%和16.7%。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强化作用有所下降。对于RGO纳米流体,当加热功率为105 W时,强化作用基本消失。与RGO相比,GO纳米流体的强化作用更大。主要归因于GO纳米流体湿润性、分散性及稳定性较好,表面张力及黏度较小。
- 沈俊杰杨洪海张苗李勇尹勇陈子豪何伟琪张田田
-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物性脉动热管传热
- 屋顶集成光伏板2种安装结构的散热研究
- 2022年
- 对光伏板在屋顶安装的2种典型方式进行传热分析,以获得易于安装且冷却效果好的优化结构。建立光伏板平行结构和格栅结构的传热模型,并通过光伏板的平行结构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于格栅结构引入的冷却风量较大,在相同工况下,间距在20 mm~150 mm范围时2种安装结构的光伏板和屋顶平均温度均随着空气通道间距的增大而降低后保持不变,但间距较小时,格栅结构的光伏板和屋顶平均温度比平行结构更低,随着间距的增大,2种结构的平均温度差值减小。
- 肖梦晴李勇
- 关键词:光伏建筑一体化数值模拟温度
- 分光式两级聚光太阳能光纤高效传能耦合研究
- 2022年
- 为提升太阳能光纤耦合效率,提出一种分光式两级聚光太阳能光纤耦合传能系统,对该系统的能量耦合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测量了菲涅尔透镜在不同工作距离的焦斑能量密度分布,在TracePro中建立光纤耦合传能系统模型,探究了耦合距离和光线偏移对耦合效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光谱的最佳耦合距离不同;当光线相对于光轴的偏移角度趋近于1°时,光纤耦合效率为0;红外光谱采用两级聚光耦合比直接耦合光纤的耦合效率高58%;将太阳光全光谱分裂为窄带光谱的方式,采用两级聚光可以有效提升耦合效率,提高传能系统的效果。
- 李浩岳李勇李坤
- 关键词:太阳能
- 液浸聚光光伏冷却系统的实验及数值研究
- 2024年
- 为了解决聚光光伏系统的散热问题,设计一种液浸聚光光伏冷却系统,研究进出口位置对液浸接收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并数值模拟接收器传热和流动性能对接收器截面几何尺寸的敏感度。结果显示:进出口位置是影响接收器性能的主要因素。在辐照强度为1.27 W/cm^(2)、进口温度14℃、流量5.5 L/min条件下,I-型接收器的光伏电池平均温度比S-型降低7℃左右。对于截面为1 200 mm^(2)的接收器,宽高比α为1∶1时接收器具有更好的发电性能。宽高比α为3∶1时,光伏电池温度增加3.72℃,电池温度不均匀度增加65.6%。
- 李旭东李勇杨洪海韩景阳陈艺鑫
- 关键词:太阳能数值模拟尺寸优化
- 综合染整废水的“双膜法”处理工艺及尾水回用工程设计被引量:7
- 2014年
- 针对山东某大型纺织染整企业的生产产品类型,具体分析各个生产线的生产废水的特点,工程方案中提出了物化沉淀+水解酸化+MBR+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路线。项目布置紧凑,工艺路线合理,出水水质要求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中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 秦冰李勇李方杨林明
- 关键词:印染废水蜡染双膜法回用
- 轻型多旋翼无人机激光供能系统优化设计
- 2024年
- 传统无人机电池的能量密度有限,限制了其飞行时间,激光供能系统可以延长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提出轻型多旋翼无人机激光供能接收阵列和扩束准直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Matlab和Simulink联合仿真,对激光供能系统的传输功率损耗进行量化分析,将激光传能过程中的光伏阵列设计半径和初始光斑束腰半径的比值定义为缩放因子,将总传能效率细化为大气传输效率、截断效率、高斯填充效率和光电转换效率。以悬停姿态下的轻型多旋翼无人机为基础工况,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结果显示,在给定光伏阵列设计半径和传输距离时,缩放因子存在最优值,光伏阵列设计半径对远距离传能效率有较大影响,随着传能距离的增加,截断效率下降成为主导因素。
- 陈健斌李勇杨洪海李坤韩景阳陈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