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惠虹

作品数:84 被引量:375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1篇肿瘤
  • 21篇细胞
  • 19篇胃癌
  • 19篇结肠
  • 18篇肠癌
  • 16篇蛋白
  • 11篇癌细胞
  • 9篇结肠癌
  • 8篇克隆
  • 8篇基因
  • 7篇大肠
  • 6篇直肠
  • 6篇转位
  • 6篇黏膜
  • 6篇胃癌细胞
  • 6篇免疫
  • 5篇多药
  • 5篇多药耐药
  • 5篇周期
  • 5篇周期素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9篇第四军医大学...
  • 26篇宁夏医科大学
  • 13篇宁夏医学院附...
  • 3篇宁夏师范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银川市第一人...
  • 3篇中国航天科工...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学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作者

  • 83篇翟惠虹
  • 24篇樊代明
  • 14篇郭新宁
  • 13篇时永全
  • 11篇杨力
  • 9篇冯珊珊
  • 8篇王新
  • 8篇吴开春
  • 8篇白飞虎
  • 8篇胡建国
  • 7篇李鹏
  • 6篇杨博
  • 6篇张发明
  • 5篇冀明
  • 5篇杨峰
  • 5篇王新
  • 4篇仇长青
  • 4篇韦键
  • 4篇赵盈盈
  • 4篇余月华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内镜...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宁夏医学杂志
  • 4篇宁夏医学院学...
  • 4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医刊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组织、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MIF的表达。结果 MIF在正常大肠、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10.0%、73.3%和58.0%,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与大肠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性别、民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血清CEA、血清CA199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 MIF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高表达,提示MIF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早期病变过程。MIF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提示MIF可能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
余月华马彬翟惠虹冯珊珊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 .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悬殊液接种于裸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 ,称为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 ,并与直接用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皮下、腹腔、尾静脉的移植瘤模型比较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 :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片 ,尾静脉注射与直接原位接种成瘤率均为6 0 % ,间接原位接种模型移植成瘤率为 80 % ,皮下与腹腔接种成瘤率均为 10 0 % .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6 0 % ,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 33.3% (P <0 .0 5 )尾静脉移植瘤模型仅见肝脏转移 ,实验过程中裸鼠衰竭处死后的肺脏经连续组织切片未见瘤细胞侵袭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五倍体细胞为主 .结论 :人胃癌裸鼠皮下 -胃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
白飞虎郭新宁杨力翟惠虹吴开春樊代明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移植
胃癌腹膜高转移潜能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利用人胃癌细胞系(GC9811)在裸小鼠体内反复接种建立一株具有腹膜高转移潜能的胃癌细胞系(GC9811P),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为实验研究提供模型。方法采用胃癌细胞系(GC9811)在裸小鼠腹腔内反复接种,行体外培养腹膜转移灶筛选高转移亚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光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利用流式细胞仪、染色体分析等方法,研究该高转移亚系的细胞周期、增殖、染色体核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母本细胞系GC9811腹膜转移形成率为33.3%(3/10),而GC9811P腹膜转移形成率为100%。两种细胞系腹膜结节组织学形态大体相似。增殖速度较母系加快。细胞周期分析G1期53.5%、G2期12.5%、S期37.1%。且遗传学特性包括染色体形态仍为人类核型,众数维持在104~126之间,占70%。结论具有腹膜高转移的胃癌细胞系GC9811P的建立及裸小鼠体内实验模型,为研究胃癌腹膜转移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极为有用的工具。
白飞虎李来生郭新宁杨力翟惠虹聂勇战王钧吴开春樊代明
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细胞系
CDC25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CDC25B)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技术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组织、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C25B的表达。结果 CDC25B在在正常大肠、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53.33%和76.00%,与大肠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25B的表达与血清CEA有相关性(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民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血清CA-199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C25B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到大肠癌的转变过程;CDC25B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有关,表明CDC25B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在大肠癌的进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余月华王琴郑红英冯珊珊翟惠虹
关键词: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芯片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谱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布情况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80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对其中357例患者进一步行胃镜检查,证实其患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结果 806例患者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对Hp检测,无感染者40.57%,感染者59.43%,感染者中I型占7.32%;357例进行胃镜检查,I型Hp感染者主要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7.8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29%)、胃癌(12.50%),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型、中间型、其它型Hp感染者,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中,胃溃疡占51.52%,与其它胃十二指肠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感染分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情况有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Hp感染者是否需根除Hp治疗。
孟祥坤冯丽丹苗雨翟惠虹
关键词:蛋白芯片幽门螺杆菌胃十二指肠疾病
三种内镜下胃黏膜形态表现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黏膜形态改变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观察内镜下胃黏膜形态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常规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三组:第1组为内镜下胃窦黏膜表面呈弥漫颗粒样改变的患者,在胃黏膜颗粒样改变的区域取活检两块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及病理加嗜银染色检测;第2组为在胃窦部有大片灰白区域,其中可透见血管,活检两块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及病理加嗜银染色检测;第3组为黏膜变薄变白的区域,明显低于周围发红黏膜,分界明显。分别在黏膜变薄和周围黏膜发红两个区域各活检两块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及病理加嗜银染色检测。尿素酶和组织嗜银染色均阳性者判断为胃Hp感染。比较三组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比较三组胃黏膜形态表现Hp感染的差异性。结果第1组85例,病理结果:Hp阳性率88.3%,萎缩性炎25.8%,肠化生11.1%,异性增生4.4%;第2组108例,病理结果:Hp阳性率31.5%,萎缩性炎49%,肠化27.8%,异性增生10.2%;第3组15例,Hp阳性率26.7%,萎缩性炎93.3%,肠化60%,异性增生26%。第1组与第2组比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萎缩性胃炎均有差异性(P<0.05),第3组与第1组及第2组之间比较萎缩性胃炎比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界限明显的胃黏膜变薄伴血管透见表现可以作为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特异性表现;随萎缩率增高,Hp感染率反而下降。
牛应林李文燕周巧直翟惠虹董宁宁郭水龙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内镜幽门螺杆菌
化疗前、后胃癌组织中P-糖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化疗前、后胃癌组织中P -糖蛋白 (P -gp)表达强度的变化 ,从而为胃癌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6例术前行 5 -氟尿嘧啶 (5 -FU)化疗前、后胃癌组织中P -gp的表达。结果  12例患者化疗前、后P -gp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5
赵晓红翟惠虹白冬利韩恩善胡建国郭新宁
关键词:胃癌多药耐药免疫组化
在体检人群中应用自测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筛查结直肠癌的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探讨自测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作为健康体检项目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无症状人群为筛查对象。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自测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结合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自测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的依从率、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及阳性预测值。结果共有3239例体检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468例完成了自测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总体依从率为45.32%(1468/3239)。男性和女性受检者的粪便潜血检测依从率分别为48.51%(832/1715)和41.73%(636/1524);不同年龄段(40~49岁、50~59岁、60~69岁、70~74岁)受检者的粪便潜血检测依从率分别为61.70%(820/1329)、43.59%(347/796)、31.02%(210/677)、20.82%(91/437)。共有160例潜血检测结果阳性,粪便潜血检测阳性率10.90%(160/1468)。男性受检者自测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女性受检者(P<0.01)。自测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的依从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60岁受检者的依从率显著高于≥60岁受检者(P<0.01)。在粪便潜血检测阳性的160例体检者中,92例完成全结肠镜检查,依从率为57.50%(92/160)。共检出结直肠肿瘤40例,包括结直肠癌1例,腺瘤39例。本次筛查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为2.72%(40/1468),阳性预测值为43.48%(40/92),均显著高于本课题组前期筛查结果(分别为0.50%、16.92%)(均P<0.01)。结论自测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依从性好,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高,可作为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工具。
翟爱军武斌张续乾杜丽娜翟惠虹潘淑莉廖原孟丽逄丽丽
关键词:体检人群
枸杞多糖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联合美沙拉嗪对葡聚糖硫酸酯钠盐(DSS)诱导的小鼠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40只BALB/c雄性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DSS组,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美沙拉嗪+DSS组和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7个组,每组20只。DSS诱导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给予DSS 7天后,每天分别给予100、200、300 mg/kg枸杞多糖灌胃治疗,美沙拉嗪+DSS组给予DSS 7天后开始每天给予220 mg/kg美沙拉嗪灌胃治疗,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给予DSS 7天后开始每天给予200 mg/kg枸杞多糖和220 mg/kg美沙拉嗪联合治疗,56天后处死全部小鼠。观察记录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后测量结肠长度、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SS组小鼠体重下降、DAI评分升高、结肠长度缩短、MPO活性增加均P<0.05。与DSS组比较,枸杞多糖低剂量+DSS组无明显治疗效果;枸杞多糖中、高剂量+DSS组小鼠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加、MPO活性降低(P<0.05),枸杞多糖中、高剂量+DSS组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小鼠肠黏膜结构较为完整,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肠黏膜层厚度较DSS组增加,但3组间并无明显差异;美沙拉嗪+DSS组小鼠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加(P<0.05),小鼠的肠黏膜形态更为接近正常肠黏膜,但仍有炎性细胞的浸润,浸润程度较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减轻;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小鼠体重增加、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长、MPO活性降低(P<0.05),小鼠结肠病理表现较轻。与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美沙拉嗪+DSS组相比较,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长(P<0.05);与枸杞多糖中剂量+DSS组相比较,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MPO活性降低(P<0.05)。结论枸杞多糖联合美沙
葛君刘爱琴黄文宇杨峰马玲翟惠虹
关键词:枸杞多糖美沙拉嗪
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与亲本细胞SGC7901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多药耐药细胞 SGC7901/VCR 与亲本细胞 SGC7901的差异蛋白质组,为逆转多药耐药提供新的靶分子。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如二维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技术等方法,获得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将所...
王新卢瑗瑗杨静华时永全兰梅翟惠虹樊代明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