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
- 作品数:31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例
- 2014年
- 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是涎腺肿瘤中非常少见的一类良性上皮性肿瘤,属于单形性腺瘤中的一种,发病率低,占所有涎腺上皮源性肿瘤的1%~7%,80%以上位于腮腺[1]。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7岁。主诉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2年,约"黄豆粒"大小,无疼痛,触摸可活动,
- 佘小伟卢爽蒋文章宏毅
- 关键词: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涎腺肿瘤腮腺区肿物CELL上皮源性发病率
- 蛋白激酶C-δ在热诱导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热诱导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激酶C-δ(PKC-δ)的作用。方法应用PKC-δ活化抑制剂Rottlerin和等体积的Rottlerin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预处理Tca8113细胞30 min后,43℃水浴法热诱导Tca8113细胞0、40、80、12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强度变化,酶标仪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杂交分析PKC-δ的活化。结果 Rottlerin抑制热诱导的PKC-δ裂解活化;抑制热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3活性。相同40、80、120 min加热时间,经Rottlerin与未经Rottlerin预处理的Tca8113细胞相比,两者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3活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化的PKC-δ可促进热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PKC-δ裂解活化是热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蒋文边莉李瑰琦马丽菊唐睿珠何永文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凋亡热疗
- 27例双侧颈侧区无痛性肿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双侧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肿块病种的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7例双侧颈侧区无痛性肿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恶性肿块17例(63%),其中淋巴结转移癌13例,恶性淋巴瘤4例。17例中40岁以上者12例。良性肿块10例(3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淋巴结结核4例,颈动脉体瘤1例。其中40岁以下者9例。结论:双侧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无痛性肿块绝大多数为淋巴结源性肿块;恶性肿块多于良性肿块;恶性肿块以40岁以上者多见,良性肿块以40岁以下者多见。
- 蒋文李瑰琦何永文姜传前黎艳芳
- 关键词:淋巴结
- 高温高压灭菌口腔医学模型的实验研究
- 章宏毅鄢少君邓亚丁张晓琴周鑫才李瑰琦刘美凤马理黎艳芳孙莹蒋文王全法张琼李德珍毛杰张清林姜冬梅张卓
- 该研究是针对口腔医学模型在制作,传输过程中采用阻断模型环节控制传播感染性疾病,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实验性研究。众所周知,口腔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有部分感染性疾病患者,口内可能存在致病性微生物,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艾滋...
- 关键词:
- 关键词:口腔医学
- 发生于下颌骨髁状突牙源性黏液瘤1例
- 2013年
- 牙源性黏液瘤较少见,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比例为3%-6%,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肿瘤多位于下颌前牙区和磨牙区,我科于2012年7月22日诊治了发生于左侧下颌骨髁状突牙源性黏液瘤患者1例,报道如下:1
- 章宏毅鄢少君蒋文彭国栋
-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牙源性肿瘤青壮年人磨牙区前牙区
- 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创缝合止血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缝合拔牙创对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后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正在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且需要拔牙的患者43例,术前调整抗凝剂的抗凝强度即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值在2.0~3.0,随机分成两组,23例拔牙后水平褥式缝合两侧牙龈止血(缝合组),20例拔牙后不缝合(未缝合组)。31例未服用抗凝剂患者作为对照组,拔牙后不缝合创口。拔牙后均咬纱球压迫止血30 min。结果缝合组术后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为4.35%(1/23);未缝合组术后出血6例,出血发生率为30.00%(6/20);对照组术后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为6.45%(2/31)。3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8,P=0.016);对照组与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739);未缝合组与缝合组(χ2=5.165,P=0.023)、对照组(χ2=5.097,P=0.0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调整INR值在2.0~3.0,在不停止抗凝治疗情况下,采取缝合拔牙创口措施,可有效避免拔牙后出血。
- 李瑰琦蒋文姜传前田薇李蔚
- 关键词:拔牙术抗凝血治疗
- 面颈部淋巴结脓肿术后氦氖激光治疗的临床观察
- 2003年
- 蒋文
- 关键词:面颈部术后
- 严重多发伤中颌骨骨折的处理被引量:1
- 2003年
- 蒋文李瑰琦刘高霞
- 关键词:多发伤颌骨骨折
- 上颌第3磨牙疾患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上颌第3磨牙的解剖位置特性与其并发症的关系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拔牙操作时机.方法对1995年至2010年拔除的8 131枚上颌第3磨牙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 131枚上颌第3磨牙中,引起张口受限1 062例(其中冠周炎628例,颊部糜烂308例,伴颊部新生物126例),食物嵌塞2 604例,龋坏或牙周炎1 654例,无症状者2 810例.经拔牙及局部治疗后,随访1月至5 a,局部症状消除,断根残留者无异常.结论食物嵌塞、冠周炎、颊部糜烂、颊部新生物等是上颌第3磨牙的主要并发症;拔除无对颌或位置不正的上颌第3磨牙是治疗和预防由其引起的并发症的最佳有效方法.
- 肖旭辉何永文蒋文普启宏邵帅
- 关键词:第3磨牙并发症冠周炎食物嵌塞
- 可吸收接骨板行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可吸收聚乳酸内固定系统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42例(54侧)可吸收接骨板行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情况,术后对面型、骨折愈合及临床功能恢复情况行1~12个月随访。结果:42例患者面型恢复满意,开口度及开口型无明显异常,颞颌关节活动度及咬合关系良好,无感染及异物排斥反应。结论: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可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型接骨板和螺钉具有良好的固定强度,避免二次手术,是髁突中低位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 佘小伟卢爽蒋文章宏毅
- 关键词:髁突骨折可吸收接骨板聚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