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伟

作品数:5 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丘陵区
  • 3篇紫色土
  • 3篇径流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紫色土丘陵区
  • 2篇污染
  • 2篇降雨径流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流失
  • 1篇氮磷流失特征
  • 1篇地表径流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富集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土壤侵蚀研究
  • 1篇泥沙

机构

  • 5篇西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辛伟
  • 4篇罗专溪
  • 4篇朱波
  • 3篇唐家良
  • 3篇王冬
  • 2篇汪涛
  • 1篇史东梅
  • 1篇魏世强
  • 1篇刘益军
  • 1篇张剑
  • 1篇蒋锐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5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被引量:23
2008年
以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野外观测的8场降雨径流事件中TN、TP、COD与SS含量和流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的降雨径流污染物来源、形态与输出负荷及初期冲刷效应,研究了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农村集镇降雨径流中TN、TP、COD与SS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为25.52、3.63、714、2396mg·L^-1,年污染负荷分别为39.21、5.57、993、3335kg·hm^-2.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在流量峰值之前,两者间隔时间为3-45min.近40%的TN、TP、COD与SS污染负荷由占总径流量30%的初期径流所运移,降雨径流污染物具有中等的初期冲刷效应.可溶性氮、颗粒态磷分别是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中氮、磷素输出的主要形态.可溶性氮输出量受最大雨强影响较大(r=-0.825,p〈0.05),而颗粒态磷输出量较为稳定,受降雨特征影响较小.不透水地面源污染与沟道累积污染是农村集镇降雨径流的主要污染源,透水地(林地、旱坡地)的水土流失则加剧其污染.
罗专溪朱波汪涛张剑辛伟王冬
关键词:初期冲刷EMC农村集镇
紫色丘陵区小流域典型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被引量:38
2008年
对2007年盐亭小流域两场典型降雨(施肥后首场大雨和大暴雨)的径流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测定了径流量、氮磷浓度,旨在阐明农业小流域典型降雨氮磷流失随降雨径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流量曲线与浓度过程线变化趋势一致。整个径流过程中的氨态氮(AN)与磷酸盐(PO34--P)浓度较低且波动较小。初期径流颗粒态氮(PN)、颗粒态磷(PP)与总磷(TP)的浓度高于后期径流,初期冲刷效应明显。颗粒态氮(PN)是氮素在径流初期迁移的主要形态,而后期以硝态氮(NN)为主;但PP是整个径流过程中的主要迁移形态。初期径流中AN、PN、TP、PP及泥沙(SS)负荷分布较大,而硝态氮(NN)、总氮(TN)和PO34--P则主要分布在径流后期。污染物初期冲刷和NN后期淋溶是暴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施肥后首场降雨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是NN淋溶。暴雨径流产生氮磷负荷巨大,TN与TP分别为167.04kg和20.75kg;而施肥后首场大雨径流氮磷流失负荷较小,分别为12.07kg(TN)、1.04kg(TP),其中60%的TN以NN流失。
蒋锐朱波唐家良罗专溪王冬辛伟魏世强
关键词:大暴雨非点源污染
四川盐亭县城镇土壤侵蚀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世界上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和类型都有分布,而且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也人。占我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山区的各级城镇,综合了山区和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既有自然侵蚀,又有人为土壤侵蚀;既...
辛伟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
文献传递
紫色土坡地泥沙养分与泥沙流失的耦合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紫色土坡地泥沙全氮、全磷与泥沙三者流失的耦合特征及其受降雨和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全氮流失量随坡度及雨强的增加而减小,而全磷的流失量受雨强及坡度的影响均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泥沙流失量愈大,全氮流失量愈小,而全磷愈大。全氮与泥沙流失随降雨时间而呈峰值特征,而全磷随时间变化较小。泥沙养分流失量的累积过程与泥沙累积过程一致,随泥沙累积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全氮流失累积量明显低于全磷流失累积量;坡地泥沙流失养分的富集比具差异性,即泥沙流失量愈大,氮富集比越低,磷富集比越高。分析坡地泥沙流失养分的富集比,可知全磷与泥沙的耦合稳定性较全氮高,更易呈现影响下游水质的滞后效应。
罗专溪朱波汪涛唐家良王冬辛伟
关键词:土壤侵蚀养分富集紫色土坡地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坡地产流及产沙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应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紫色土丘陵区坡地产流及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1)地表径流初始产流时间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加而加快,在0.7~9.5min之间变化;壤中流初始产流时间变化复杂,在2.6~46.4min之间变化,雨强是影响低坡度壤中流初始产流时间的主要因子;(2)地表径流累积量与雨强、坡度均成正比关系,壤中流累积量随着坡度和雨强的增大呈现出减小趋势;(3)地表径流雨后消退迅速,退水常数k(Barnes法)值为0.41~0.66,壤中流消退缓慢,退水常数为0.91~0.99;(4)同一降雨历时下,相对坡度而言,雨强是决定产沙量的主要因子,产沙量在23.4~972.3g/(m2.h)之间变化;在同一雨强下,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就紫色土坡地而言,改良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实施因地制宜的水保措施,提高坡地土壤入渗率和持水量,使降雨径流以壤中流形式产生,能更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
辛伟朱波唐家良罗专溪刘益军史东梅
关键词:人工降雨地表径流壤中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