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东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涡壳
  • 2篇结构参数
  • 1篇底泥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运行效率
  • 1篇增压
  • 1篇增压器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溶解氧
  • 1篇曝气
  • 1篇气水比
  • 1篇潜流
  • 1篇潜流人工湿地
  • 1篇热裂
  • 1篇热裂纹
  • 1篇热应力
  • 1篇人工曝气
  • 1篇人工湿地

机构

  • 5篇河海大学
  • 1篇江西省水利规...

作者

  • 5篇李晓东
  • 3篇胡友安
  • 1篇张春雷
  • 1篇周建方
  • 1篇倪利晓
  • 1篇李勇
  • 1篇赵新磊
  • 1篇王蔚卿
  • 1篇陈凤兰
  • 1篇李春华
  • 1篇宋怀辉

传媒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机械强度
  • 1篇内燃机学报
  • 1篇水资源保护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工曝气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运行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效能,通过设置4组不同曝气强度的单元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反应器,对基质内人工曝气对湿地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保持湿地运行稳定性上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水比为6时,反应器内部的溶解氧环境最为适宜,整体的运行效率达到最优,其COD去除率为67.10%,NH3-N去除率为62.08%,TN去除率为60.19%,TP去除率为94.97%;适当的人工曝气能够较好地保持垂直潜流湿地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李春华王蔚卿倪利晓李晓东李勇赵新磊
关键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人工曝气气水比溶解氧
超声波对底泥中腐殖酸的分解作用
2010年
针对超声波对污染底泥中腐殖酸的作用,研究超声波作用时间、作用功率、底泥水土质量比、腐殖酸初始质量分数等影响因素对超声波作用下腐殖酸的分解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促进底泥中腐殖酸的分解,被分解的腐殖酸主要是土颗粒结合态的腐殖酸。超声作用会促进孔隙水中腐殖酸质量分数的增加,但随着超声波的继续作用,孔隙水中的腐殖酸会逐渐被分解。在一定的超声波功率范围内,超声波功率对腐殖酸的分解影响不明显,泥浆的水土质量比越大对底泥中腐殖酸的去除越有利。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以小功率、长时间、高水土质量比的超声条件组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张春雷陈凤兰宋怀辉李晓东
关键词:超声波底泥腐殖酸
涡轮增压器蜗壳热裂纹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确定蜗壳主要结构参数对蜗壳工作时热应力的影响情况,将涡轮增压器安装于发动机上进行实测试验.每50 h关闭一次发动机,对蜗壳热裂纹进行仔细测量和标记,结果在流道分隔墙上产生4处裂纹.经过100 h试验后,流道分隔墙上仍有4处裂纹,其中2处裂纹扩展穿透至流道的外表面,且舌形挡板处发生断裂.根据试验中热裂纹出现的位置和尺寸,确定蜗壳结构参数中影响热裂纹产生的6个主要参数为蜗壳的流道分隔墙、流道壁、舌形挡板的厚度和T—T截面、W/G凸台、V形圈边的结构形式,必须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取值.
胡友安李晓东
关键词:蜗壳涡轮增压器热裂纹结构参数
涡壳温度场和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涡壳的热应力是引起涡壳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涡轮增压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涡壳的强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涡壳的温度场和热应力进行非线性分析。在CATIA软件中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然后在ANSYS中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涡壳的温度在几秒钟内迅速升至最高温度,在冷却阶段又迅速冷却至350°F。而且涡壳的舌形挡板(Tongue)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涡壳的最大热应力发生在冷却初始时刻,此时舌形挡板的压应力最大,流道分隔墙(Divider)和V型圈边(V-band)区域受的拉应力也为最大。这些分析结果与涡轮增压器涡壳的实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胡友安李晓东陈图钧
关键词:有限元涡壳温度场热应力
涡壳结构参数的正交试验优化设计被引量:8
2006年
在涡轮增压器涡壳的新产品开发中,对涡壳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实测试验发现,在涡壳的某些局部热应力较大并且产生热裂纹。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实测中裂纹出现的位置,结合现有的涡壳结构和过去的设计经验,确定涡壳结构中6个结构因子的设计不合理为引起热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对原模型中影响涡壳热裂纹产生的6个主要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涡壳的流道分隔墙厚度为5 mm,有W/G凸台,流道壁厚取5 mm,T-T截面采用圆弧形,舌形挡板厚度是3.6 mm,V型圈边为平面过渡时的模型为优化的模型。此模型顺利通过实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
胡友安周建方李晓东陈图钧
关键词:涡壳正交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