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

作品数:16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光催化
  • 4篇催化
  • 3篇复合材料
  • 3篇高岭土
  • 3篇复合材
  • 2篇电缆
  • 2篇事故发生
  • 2篇事故发生率
  • 2篇热聚合
  • 2篇热聚合法
  • 2篇污染
  • 2篇浸渍
  • 2篇浸渍法
  • 2篇浸渍法制备
  • 2篇聚合法
  • 2篇火源探测
  • 2篇火灾
  • 2篇火灾探测
  • 2篇光催化性
  • 2篇光催化性能

机构

  • 1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淮南矿业(集...

作者

  • 16篇李雪
  • 4篇孙志明
  • 4篇李春全
  • 3篇郑水林
  • 2篇王雁冰
  • 2篇徐东耀
  • 2篇杨虓
  • 2篇朱红青
  • 2篇谭波
  • 2篇张飞超
  • 2篇周洲
  • 1篇马瑞欣
  • 1篇王荣欣
  • 1篇王鑫
  • 1篇姚光远
  • 1篇朱铎
  • 1篇杨柳
  • 1篇张杰
  • 1篇李涵
  • 1篇郝宪杰

传媒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煤炭加工与综...
  • 1篇选煤技术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科技资讯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潘一选煤厂高灰分细粒煤泥分选实践被引量:1
2013年
结合潘一选煤厂煤泥粒度组成,分析了高灰细泥对分选过程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采用预先脱泥+矿浆准备+两次浮选的工艺流程,并重点介绍了浮选系统关键设备入料脱泥池、雾化-跌落式矿浆准备器、FJC煤用喷射式浮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艺效果。生产实践表明,潘一选煤厂脱泥两次浮选工艺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系统简单、设备效率高、动力和药耗少以及产品质量优等特点。
杨虓徐志强朱铎王鑫李雪
关键词:高灰细泥矿浆准备器喷射式浮选机
京西王平煤矿周边地区策划及方案设计
京西煤矿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曾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首都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2019年年底,京西煤矿已全部关闭,北京煤炭工业将成为历史。本设计在京西煤矿王平镇煤矿遗址之...
程璐瑶李雪
关键词:煤矿博物馆
文献传递
化学浸渍法制备CdS/高岭土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解决CdS颗粒本身存在的易团聚、失活等问题,同时提升天然矿物的利用价值,本文以水洗高岭土为载体,乙酸镉和硫化钠为CdS前驱体,在一定条件下与高岭土进行浸渍反应,制备出一种可见光响应的新型高岭土基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理化特性分析,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实现了CdS粒子在高岭土片层结构上的紧密复合与有效分散,有效地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进而改善CdS光催化材料的光腐蚀性能,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效率。
李雪孙志明李春全郑水林
关键词:高岭土CDS光催化
型煤固硫添加剂对固硫剂固硫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论述了实验室中固硫剂固硫率的测定方法,试验研究了Ca/S对不同煤样固硫率的影响,并对以Ca(OH)2为固硫吸收剂,Mg,Si,Al氧化物为固硫添加剂的型煤在高温燃烧过程中的固硫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好的添加剂比例。
李雪徐东耀孙峥
关键词:型煤固硫剂添加剂正交试验
火源探测与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源探测与报警装置,包括:感温电缆,铺设于井下的采空区,其内包括两条导线,两条导线在所处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相连接,从而使感温电缆短路;报警器,与感温电缆相连接,用于在感温电缆短路时,发出警报信号;多路...
谭波朱红青张飞超徐曾武续岩岩杨泽晨李雪
文献传递
煤基能源动态碳中和模式及其保供降碳效益评估被引量:11
2023年
减煤增气、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常规能源转型路径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的安全需求,煤基能源动态碳中和模式的构建是破解煤炭能源高碳排放困境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瞻性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国际能源转型模式的经验,针对我国煤炭能源保供降碳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保供降碳需求下低碳化煤基能源开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阐述了煤基能源动态碳中和模式的科学内涵,构建了煤基能源动态碳中和模式的体系架构,揭示了煤基能源动态碳中和模式的保供降碳机理;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效益评估模型,评估了煤基能源动态碳中和模式在能源安全、减排降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效益。结果表明:相比煤炭能源开发利用,2060年不同情景下煤基能源开发利用可实现46%⁓55%的减排潜力,油气对外依存度降低到20%以内,考虑到煤基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固碳能力,煤基能源动态碳中和模式的降碳潜力可达84%,进一步实现降碳目标需依赖于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全流程应用和矿区碳汇;煤基能源开发利用可作为油气储备技术,有助于显著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但2030年之前我国依然面临较大的油气缺口,煤基能源发展刻不容缓。研究建议,建设以煤基能源动态碳中和技术体系为支撑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自主可控,并兼顾“双碳”目标,近中期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富油煤开发技术、煤层气开发技术,远期发展煤炭流态化开采技术。
葛世荣王兵冯豪豪姜鑫茹李雪
关键词:煤炭能源能源安全
玄武岩热-力耦合模型分析
随着地下钻探深度的不断增加,钻探难度不断增强,传统的机械破岩技术在硬岩开发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目前,玄武岩受热变形规律还尚不清晰。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玄武岩热-力耦合分析模型,运用COMSOL软件模拟标准玄武岩试样...
李雪周洲
关键词:玄武岩热应力热变形
文献传递
浸渍-热聚合法制备g-C_3N_4/高岭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被引量:5
2017年
以高岭土为载体、双氰胺为g-C_3N_4前驱体,采用液相浸渍联合热聚合工艺制备出一种可见光响应的高岭土基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静态氮吸附仪(BET)、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晶相、孔结构、界面特性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高岭土和双氰胺的质量配比为2∶4,即g-C_3N_4的实际负载量为38.82%时,所制备的g-C_3N_4/高岭土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较优,其光催化速率是纯g-C_3N_4的4.18倍;高岭石与g-C_3N_4紧密结合,该复合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改善纯g-C_3N_4材料的吸附性能与光催化活性。
孙志明李雪马瑞欣李春全郑水林
关键词:高岭土光催化复合材料
多炮孔岩体等离子体爆破定向致裂机理研究
2025年
为了研究等离子爆破技术结合切缝管和预切槽技术的定向致裂效果,开展等离子体电脉冲定向致裂试验,探究不同切缝管切缝形状和不同预切槽间距下等离子体爆破定向致裂机理和定向断裂效果,对比分析不同定向形式作用下等离子体爆破岩石定向断裂贯通效果.结果表明,与正楔形切缝管和平切形切缝管相比,切缝管岩石试件中倒楔形结构中产生的应力峰值最大,聚能效果最显著,其定向贯通岩石效果更显著.预切槽岩石的电爆聚能致裂效果随着钻孔切槽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切槽间距为40 mm时,预切槽岩石试件等离子体电脉冲的聚能效果优异,产生定向裂纹的效果明显优于切槽间距为50 mm和60 mm的预切槽岩石试件.同时,预切槽定向形式的等离子体爆破定向致裂效果相对于切缝管定向致裂效果更为显著.
李雪李雪王雁冰梅洪嘉王雁冰王兆阳肖殿才
关键词:预切槽
一种破岩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岩装置,涉及破岩技术领域,包括:高能气体模块,其设置于炮孔内,所述高能气体模块内用于填充高能液化气体;金属丝电爆炸模块,其包括设于所述高能气体模块内的金属丝,所述金属丝通过电极线外接有高压电脉冲装置;堵...
王雁冰李雪雷振郝宪杰张臣杨柳邹宝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