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作品数:21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理学 电气工程 更多>>
一种高性能的新型脉冲激光电源 被引量:1 2005年 介绍了一种高性能、用于中小功率脉冲激光器的新型开关电源,它采用Cuk变换器作为主电路的拓 扑。文章分析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测试结果。与传统电路相比,电源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 异,使用元器件少,价格低廉等优点。 陈潇 马新敏 郭泽俊 王振关键词:激光技术 CUK变换器 PWM控制 脉冲激光 开关电源 无相位截断误差的DDS设计实现 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修改传统的直接数字合成(DDS)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无相位截断误差的DDS设计方案.该方案降低了系统正弦采样存储表的需求空间,减轻了存储量对提高信号精度的限制,消除了传统设计中相位截断给最终输出信号频谱的影响,提高了DDS的性能.该方案可以应用于载波合成,频偏调制等通信信号处理领域,可采用FPGA,DSP,MCU等各种硬件平台予以实现. 沈志 王宏远 王振关键词:DDS 相位截断 杂散 3kW射频板条CO_2激光器抛物面非稳波导腔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提高传统球面镜腔3k W射频板条CO_2激光器光束质量,设计了新型抛物面镜负支非稳-波导混合腔;结合标量光束的瑞利-索末菲衍射理论与特征向量法,研究了大菲涅耳数下镜面类型对非稳波导混合腔光场传输特性的影响;利用矩形波导理论、1维近似分析得出了波导传输损耗及偏振情况。结果表明,将非稳方向输出镜和尾镜改为与光轴交点处曲率半径为R_1=951.32mm和R_2=1088.68mm的抛物镜面,能够避免尾镜漏光,可有效改善模式鉴别特性;常用波导电极镀膜材料中,镀铝电极内波导方向传输损耗最小,传输光场为x偏振的EH1模。采用电极镀铝的抛物面非稳波导腔能够降低损耗、提升光束质量。 严拓 郭海平 王振 王炜 唐霞辉 王度关键词:激光器 高功率轴快流CO_2激光器激励源热沉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提高激励源的热稳定性,保证4k W轴快流CO_2激光器的光束质量,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理论分析了激光器激励源热沉的散热机理,对热流密度为10~6W/m^2、面积为16cm^2的激励源热沉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经过优化之后的热沉其表面的最高温度低于340K,完全能够满足激光器正常工作时激励源核心功率MOSFET对散热指标的要求;同时经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带凹槽微通道热沉的优化结构尺寸,分别是微通道凹槽间距P=0.6mm,微通道凹槽倾角θ=45°,微通道凹槽交错距离s=0.1mm,同时当雷诺数Re=546.9时,热沉有最优的散热效果,激光输出功率的稳定度可以控制在±2%以内。此研究为设计具有高效散热能力的微通道热沉提供了理论指导。 赵恒 李波 胡友友 王炜 王振关键词:激光器 热沉 腔镜面型对射频板条CO_2激光器输出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非稳腔结构的激光器,当系统的菲涅耳数较大时,球面腔镜尺寸随之增大,尽管可以获得高输出功率,但由于不满足傍轴条件,球面腔镜的球差对输出模式的影响变大。采用Fox-Li迭代算法,分析了腔镜类型不同时谐振腔有效菲涅耳数为675的2 k W射频板条CO_2激光器的输出模式,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腔镜采用双球面镜时球差的影响显著,输出光束近似为球面波,输出平面上光束质量因子M!2=14.48,光束质量差,聚焦后光束偏离光轴,难以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当腔镜均采用抛物面镜时球差的影响得以消除,输出光束近似为平面波,此时输出平面上光束质量得到改善,M!2=3.96,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王炜 唐霞辉 秦应雄 肖龙胜 吴超 王振 万文关键词:激光器 球差 球面镜 激光脉冲峰值功率实时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了一种基于廉价传感器OPT201、数字处理电路和嵌入式系统的激光脉冲峰值功率实时检测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利用传感器与被测峰值功率之间的关系以补偿采样检测数据的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实验观测,可实现在重复频率为4kHz以下的峰值功率高精度检测,检测误差整体小于1%。 王振关键词:实时检测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高速激光划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用波长为532nm的调Q倍频激光器作为光源,对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进行高速激光划线实验。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激光扫描速度下划线蚀刻深度、热影响区尺寸、切口倾角以及线能量密度等进行测量,分析了划线效果对电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扫描速度为0.3m/s时,划线效果较理想。 吴超 唐霞辉 秦应雄 王炜 王振关键词:激光技术 激光划线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开路电压 填充因子 脉冲激光电源中电流可编程的实现 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脉冲激光电源的新型电流可编程控制操作系统。该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的方式实现电流波形的输入、显示、存储及D/A输出。就系统的实现给出了硬件框图、软件流程图以及部分源程序。 王振 马新敏 陈潇 郭泽俊关键词:脉冲激光电源 可编程控制 电流波形 操作系统 上下位机 源程序 激光钎焊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在激光钎焊过程中需要高稳定度的恒温环境这一问题,文章紧密结合激光钎焊技术的特性,设计了一款基于双闭环PID结构的温度控制系统,分别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激光器的工作电流和焊点的焊接温度进行控制。内环电流环采用模拟PI调节电路,保障激光器工作电流控制的响应速度;外环温度环采用积分分离的数字PID算法,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测试结果表明,该激光钎焊温度控制系统超调量小、控制精度高,满足激光钎焊各阶段的温度控制要求。 易先军 周敏 刘健 王振 杨林关键词:比例积分微分 温度控制 激光钎焊 双闭环控制 基于光电二极管S-PD850和DSP的激光功率探测器研究 2015年 针对市面激光功率探测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光电二极管S-PD850和DSP处理器的激光功率探测器。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即在硬件滤波和补偿下,再通过软件校正使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响应速度。经检测,该光电二极管响应速度可达10kHz以上,同时能够对从100W至2kW的激光器输出功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不经过校正时,与标准检测值之间的误差最大至5%,且误差随检测激光功率波动,但经软件校正后与标准检测值之间的误差可小于1%,说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王振关键词:响应速度 误差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