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琪

作品数:10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抗菌
  • 5篇抗菌作用
  • 4篇体外
  • 4篇头孢
  • 3篇体内抗菌
  • 3篇体外抗菌
  • 2篇舒巴坦
  • 2篇体内抗菌作用
  • 2篇体外抗菌作用
  • 2篇内酰胺酶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唑酮
  • 2篇小鼠
  • 2篇利他
  • 2篇耐药
  • 2篇抗菌活性
  • 2篇超广谱
  • 1篇性疾病
  • 1篇盐酸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赛卓药业...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王琪
  • 3篇薛峰
  • 3篇刘健
  • 3篇许军
  • 3篇肖永红
  • 2篇吕媛
  • 2篇俞云松
  • 2篇李曼宁
  • 2篇关丽云
  • 2篇杨维维
  • 2篇郝凤兰
  • 2篇胡必杰
  • 2篇李耘
  • 1篇李家泰
  • 1篇褚云卓
  • 1篇康健
  • 1篇王欢
  • 1篇赵旺胜
  • 1篇钟巍
  • 1篇徐修礼

传媒

  • 5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药物评价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07-2008年报告被引量:77
2011年
目的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状况。方法定点收集来自全国20家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MIC值。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来自全国19座城市20家医院的520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革兰阳性菌1310株,占25.2%;革兰阴性菌3894株,占74.8%。MIC结果显示,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对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73.6%和79.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有2.4%的中介率和1.2%的耐药率。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3.7%;屎肠球菌则高达88.7%。在344株肠球菌中,发现2株对糖肽类耐药的VanA型屎肠球菌;5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其他肠球菌。按口服青霉素V标准判断,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和对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的检出率分别为17.3%和46.0%;非脑膜炎、非肠道系统给药的青霉素耐药率为0,中介率为0.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大于99%;此外,拉氧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也具有很好抗菌活性,耐药率均在10%以下。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3%和29.2%,较2004-2005年的监测结果有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对非发酵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此外,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氟喹诺酮类药物及米诺环素等也有较强抗菌作用。比较不同病房来源菌株耐药率显示,ICU菌株耐药率高于NICU,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结论 MRSA检出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增高,较以往的监测结果明显上升。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作用明显低于欧美及日本等监测报道;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
李耘刘健薛峰张秀珍胡云建王桂兰褚云卓胡志东杨敬芳赵旺胜顾兵胡必杰俞云松杨健李艳刘文恩周玲杨亚静府伟灵徐修礼裴凤艳杨滨孟灵季萍郝凤兰钟巍王琪李曼宁齐慧敏
关键词:细菌耐药监测最低抑菌浓度敏感率耐药率
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评价夫西地酸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以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棋盘法测定联合抗菌作用并以杀菌曲线测定夫西地酸杀菌特征。结果对临床分离的359株葡萄球菌MIC测定结果显示夫西地酸对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IC50及MIC90值分别为0.25~1及1~8mg/L;对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IC50及MIC90值分别为0.25~0.5及0.5~1mg/L;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相似或稍强,93.16%的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敏感,耐药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但3.62%细菌对替考拉宁耐药。夫西地酸与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美罗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协同作用分别为87.5%、70.83%和43.75%,无拮抗作用;糖肽类药物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以协同与相加效果为主。夫西地酸对苯唑西林耐药和敏感葡萄球菌杀菌作用迅速,但杀菌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并没有进一步提高杀菌速度,提示该产品可能属于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结论夫西地酸对各种葡萄球菌,包括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可能属于非浓度依赖性;夫西地酸与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用具有明显协同抗菌效果。
肖永红王琪张明杨维维
关键词:夫西地酸体外抗菌作用
头孢卡品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头孢卡品对我国近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采用标准肉汤二倍稀释法;杀菌曲线绘制采用菌落计数法。结果头孢卡品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以及绝大部分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MIC范围基本在0.125~4mg/L,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妥仑相当,优于头孢泊肟和头孢克肟。头孢卡品对肠杆菌科细菌的MIC50值普遍≤1mg/L。与所测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相比,其抗菌活性与头孢妥仑、头孢泊肟相近,略逊于头孢克肟。头孢卡品对流感嗜血菌和黏膜炎莫拉菌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特别对于流感嗜血菌,MIC值小于0.031mg/L,略优于头孢妥仑,明显优于头孢泊肟和头孢克肟。各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值及血清含量变化对头孢卡品的MIC值基本无影响,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pH 5.0时,MIC值略有降低。MBC和杀菌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卡品为一时间依赖性杀菌药物。结论头孢卡品对我国近3年临床分离致病菌仍保持较好体外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值得进一步研究。
李耘吕媛刘健薛峰王琪杨维维李曼宁
关键词:体外抗菌活性
盐酸安妥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持续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盐酸安妥沙星(antofloxacin hydrochloride,ANT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持续效应:抗生素后效应(PAEs)、抗生素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s)和抗生素亚抑菌浓度效应(SMEs)。方法: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35℃环境中细菌暴露于抗菌药物2h后用稀释法去除抗菌药物,以活菌计数法计数作细菌生长曲线,计算PAEs、PASMEs和SMEs。结果:盐酸安妥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呈现明显的PAEs、PASMEs和SMEs,且PASMEs和SMEs均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特点。结论:盐酸安妥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可产生明显的PAEs、PASMEs和SMEs,提示制定给药方案时可考虑适当延长给药时间间隔。
王琪马池吕媛杨金辉郑波
关键词:盐酸安妥沙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抗生素后效应
利他唑酮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利他唑酮(LT-0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考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值、血清含量对抗菌作用的影响,同时研究LT-01的主要代谢产物M1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来自解放军302医院的859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N定。最低抑菌浓度fMICl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杀菌曲线绘制采用菌落计数法。结果LT-01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耐药菌株具有较好抗菌活性,与利奈唑胺相仿,对于多数革兰阴性菌基本无效。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LT-01的MIC值随着细菌接种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但LT-01的MIC值在培养基pH值7.5以下时的pH值变化和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影响不明显。MBC与杀菌曲线结果显示LT-01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肠球菌为抑菌作用,这一点也与利奈唑胺基本一致。主要代谢产物M1对革兰阳性球菌也具有体外抗菌活性,但效果为LT-01的1/2~1/16。结论LT-01作为新型恶唑烷酮类化合物,保持此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药革兰阳性菌的较好抗菌活性的特点,其主要代谢产物也具有抗菌活性,但作用稍弱。在本次实验条件下,LT-0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类似于利奈唑胺,值得深入研究。
曲芬张鞠玲王欢张成龙贾田野袁媛庞君丽张树永陈素明鲍春梅李岳鲁韬王琪
关键词:体外抗菌活性耐药菌
利他唑酮注射剂体内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利他唑酮(LT-01)注射剂对小鼠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以此来评价LT-01的体内抗菌效果。方法用LT-01注射剂及利奈唑胺注射液对2株革兰阳性菌感染小鼠败血症模型进行保护作用研究,记录小鼠的存活数,并用DAS2.1.1软件计算半数有效量(ED_(50))等参数,并比较两药的差异。结果 LT-01注射剂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感染小鼠败血症模型的ED_(50)=1.036mg/kg,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小鼠败血症模型ED_(50)=1.271mg/kg,与市售利奈唑胺注射液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LT-01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提示LT-01是一种可用于临床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药物,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朱珍真陈贞王琪李岳郎丽巍王红艳魏振满鲁韬
关键词:利奈唑胺
头孢妥仑匹酯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探讨头孢妥仑匹酯片剂对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的方法 ,对 199例经病原学和临床证实为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以口服头孢妥仑匹酯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共对 196例患者进行疗效学评估 ,对 199例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估。临床总有效率为 94 9% ,细菌清除率为 96 7%。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 5 % ,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 3 5 %。结论 头孢妥仑匹酯对轻、中度急性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安全性高。且耐药率及有效性与 7年前国内试验相比均无明显差别。
李家泰高磊薛峰郝凤兰王琪蔡柏蔷干春兰刘又宁余秉翔何礼贤胡必杰陈雪华郑经川俞云松吕芳芳梁德荣蔡永宁康健孔灵菲肖正伦郑劲平刘杰杨维兴周泾
关键词:安全性有效性头孢妥仑匹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不同配比哌拉西林-舒巴坦对545株临床分离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对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 舒巴坦 (2∶1、4∶1、8∶1)及单剂进行临床常见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以评价哌拉西林与酶抑制剂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标准的平皿稀释法对 2 0 0 0年 7月 - 2 0 0 2年 2月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重庆和大连等国内各大医院分离的 19种共 5 4 5株致病菌 (80 %以上为产酶菌 )进行药物敏感测定。比较 3个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 舒巴坦与单剂的抗菌作用。结果 :哌拉西林 舒巴坦复方制剂 (2∶1、4∶1)对所实验的多数革兰阴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MIC50 、MIC90 值分别为 0 .5~ 16mg/L与 1~ 32mg/L ,仅为哌拉西林的 1/ 2~ 1/ 32 ;尤其对肠杆菌科中的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雷菌属、柠檬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碱杆菌属、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舒巴坦 (2∶1、4∶1、8∶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MIC90 值均为哌拉西林的 1/ 2~ 1/ 4。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哌拉西林与酶抑制剂舒巴坦 4∶1复方制剂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王琪刘健许军关丽云肖永红
关键词:哌拉西林舒巴坦体外抗菌作用
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对产酶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不同质量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的体内抗菌活性,为寻找其合理配比提供依据。方法:小鼠腹腔注射0.5 mL的1个最小致死量(MLD)菌液(金葡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建立败血症模型,感染1 h后注射给予0.2 mL不同浓度的药液(每种药物配比5~6组,每组10只鼠),观察和记录感染鼠死亡率(共7 d)。用NDST软件程序的Bliss法计算半数有效量(ED_(50))值和95%有效量(ED_(95))值、ED_(50)的95%可信限,用t检验比较各药ED_(50)值。结果:头孢噻肟-舒巴坦在1:1,2:1和4:1质量配比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体内抗菌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噻肟-舒巴坦(8:1)及头孢噻肟单剂,ED_(50)值及ED_(95)值仅为头孢噻肟单剂的1/6.6~1/2.0及1/6.9~1/1.4(P<0.01)。头孢噻肟-舒巴坦在1:1和2:1配比时对产酶阴沟肠杆菌感染小鼠体内抗菌作用优于4:1和8:1配比及头孢噻肟单剂,ED_(50)值及ED_(95)值仅为头孢噻肟单剂1/5.2~1/4.2及1/3.6~1/2.0(P<0.01)。头孢噻肟-舒巴坦在1:1,2:1,4:1和8:1配比时对产酶金葡球菌感染小鼠体内抗菌作用与头孢噻肟单剂相似。结论:头孢噻肟-舒巴坦在1:1和2:1配比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ESBLs菌株及产酶阴沟肠杆菌感染小鼠体内抗菌作用最强。头孢噻肟-舒巴坦2:1配比可减少舒巴坦用药量,为最佳配方组合。
王琪许军张慧琳
关键词:头孢噻肟舒巴坦体内抗菌作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呋辛/三唑巴坦对产酶菌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对产酶菌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研究,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各种配比的抗菌活性及评价其合理性,为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0.5ml的1个最小致死量(MLD)菌液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感染1h后给被感染小鼠注射0.2ml不同浓度的抗菌药液(每种药物配比5组,每组10只小鼠),观察和记录感染鼠死亡率(共7d)。ED50值、ED95值、ED5095%可信限及各药ED50值的t检验结果P值均用NDST软件程序的Bliss法计算统计。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配比对实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株及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产酶菌(MSSA)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结果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和2:1)配比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体内抗菌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4:1和8:1)及单剂;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头孢呋辛单剂的2.32~3.29和1.81~3.35倍(P<0.01)。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和4:1)配比对实验的产酶MSSA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8:1)及单剂,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头孢呋辛单剂1.56~3.33和2.24~4.03倍(P<0.01,0.010.05)。结论在所有实验药中,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和2:1)对实验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酶MSSA菌株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4:1和8:1)及头孢呋辛单剂;与1:1的比例相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2:1)配比抗菌作用相似并可减少三唑巴坦用药量,降低用药费用及用药不良反应产生的机率。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呋辛/三唑巴坦(2:1)合剂为最佳配方组合。
王琪许军关丽云肖永红
关键词:头孢呋辛三唑巴坦体内抗菌作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