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腾 作品数:22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一种河口调查海流计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口调查海流计的固定装置,其包括:上三角形闭合框,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三个上连接杆围合而成;下三角形闭合框;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三个下连接杆围合而成;多个支撑杆,连接在上三角形闭合框和下三角形闭合框之间;... 王腾 陈锦辉 田思泉 高春霞 戴黎斌 王学昉 赵静 刘攀 吴建辉文献传递 一种钢竹浮式人工鱼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竹浮式人工鱼礁,包括三角钢框架、竹框架、泡沫浮子、贝类吊养装置、传感器搭载平台、太阳能电池板和航标指示灯,竹框架与三角钢框架共同组成一个框架,多个泡沫浮子均匀设置于框架的边缘,太阳能电池板和航标指示灯均... 张硕 刘健 王腾 符小明 郑伊汝 朱珠 王功芹 刘培廷 张虎中西太平洋镰状真鲨的生物学信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是金枪鱼(Thunnus)延绳钓渔业中常见的兼捕鱼种之一,位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对海洋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2017年10月1日作为濒危物种被正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作者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在中西太平洋海域(7°S^9°N,149°E^150°W)采集的1 150尾镰状真鲨样本,对其叉长、体质量、繁殖和摄食等生物学信息进行初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雌、雄镰状真鲨的优势叉长范围分别为80~180 cm和60~150 cm,雌性叉长均值显著大于雄性;雌、雄的叉长和体质量关系无显著性差异(ANCOVA,P>0.05),叉长和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为:W_R=9×10–6×L_F^(2.9712);雌、雄性比符合1︰1比例;镰状真鲨的鳍脚长度与叉长呈显著正相关性,其线性关系为L_C=0.1492×L_F–6.5;镰状真鲨的怀仔数为4~15尾,平均怀仔数为8尾,子宫内雌雄胚胎长度范围为24~56 cm;摄食等级以空胃率为主,其次为1级,分别为51.77%、35.07%。 丁朋朋 戴小杰 高春霞 高春霞 王腾关键词:中西太平洋 南极磷虾资源量计算方法的研究综述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南大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关键种,在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承接作用。磷虾研究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生物量与分布的信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生物量评估的... 王腾 童剑锋 许柳雄关键词:南极磷虾 文献传递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生态容纳量 被引量:15 2016年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为确定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根据201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计算了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的增殖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在1~4.42。系统总流量9335.191 t·km^(–2)·a^(–1),系统总初级生产力3892.630 t·km^(–2)·a^(–1),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331,连接指数为0.415,杂食指数为0.174,Finn循环指数为11.4%,平均能流路径为2.8系统尚处于由衰竭状态向恢复状态转变,还未恢复到成熟态。中国明对虾不是本海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明对虾的生物量为0.04 t·km–2·a–1,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为0.846 t·km^(–2)·a^(–1)。 王腾 张贺 张虎 张硕关键词:ECOPATH模型 增殖放流 中国明对虾 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初探 被引量:9 2015年 根据200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本底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 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本研究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初步评估了该区域的初始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果表明: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初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主要以牧食食物链为主,54.00%的能量通过牧食食物链向上传递。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在1.00~4.37。系统总流量为21946.70t/km^2/a,系统总初级生产力9500.00 t/km^2/a。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集中在6个营养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化效率为14.20%,来自碎屑的转化效率为13.60%,系统平均转化效率为13.80%。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4.51,连接指数为0.27,杂食指数为0.21,Finn循环指数为2.62%,平均能流路径为2.22。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系统尚未发展成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为鱼类等主要消费群体提供较多的能量供给。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州湾人工鱼礁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张硕 王腾 符小明 张虎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 ECOPATH模型 一种竹桩式鱼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桩式鱼礁,包括竹竿、绳网、贝壳网和连接绳,竹竿为多根,每根竹竿的下端均插入海底面中,连接绳依次将每根竹竿的上端连接起来,贝壳网为多个,多个贝壳网均匀设置于连接绳上,绳网设置于每根竹竿的中段之间。贝壳网具... 张硕 刘健 符小明 王腾 朱珠 郑伊汝 王功芹 张虎 刘培廷文献传递 氮吹仪及样品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氮吹仪及样品检测系统,涉及氮吹仪技术领域。该氮吹仪包括氮吹仪本体、试管、吹针及防蒸气隔板;防蒸气隔板设置在氮吹仪本体的顶部,用于阻挡蒸气由氮吹仪本体内向外扩散;试管贯穿防蒸气隔板,设置在氮吹仪本体的托... 田思泉 高春霞 王腾 孙佳璇 田弘 丁朋朋文献传递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及食源指示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和优势鱼种,在食物网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的肌肉脂肪酸含量并分析其组成变化特点,基于特征脂肪酸的食源指示功能开展小黄鱼的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肌肉中共检测出30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包括C16∶0、C17∶0、C18∶1n9c、C18∶3n3、C16∶1n7、C20∶1、C20∶4n6、C20∶5n3(EPA)和C22∶6n3(DHA)等,其中C16∶0含量最高(23.12%),其次为C18∶1n9c(16.67%)、C16∶1n7(11.45%)和C22∶6n3(11.40%);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平均含量达到60.20%,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39.80%),DHA和EPA在机体中含量占比达15.54%,体现出小黄鱼肌肉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饱和脂肪酸含量在体长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含量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绝大多数特征脂肪酸在各季节的体长组间无显著差异,而120~139 mm体长组和>180 mm体长组的C16∶1n7、C20∶1和C18∶1n9c在冬季的含量显著小于其他季节;基于脂肪酸食源指示功能,小黄鱼属于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混合食性的鱼类,初始碳源包括浮游硅藻类、甲藻类和底栖生物等。本研究利用了特征脂肪酸稳定指示食物来源的特点,进一步补充和验证文献资料中小黄鱼的胃含物分析结果,为小黄鱼的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王腾 高春霞 王少琴 王少琴 叶深关键词:小黄鱼 脂肪酸 基于声学映像的南奥克尼群岛海域南极磷虾集群特征 被引量:3 2018年 为确定南奥克尼群岛海域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集群特征,本研究根据2017年3-4月我国南极磷虾探捕项目采集的断面声学数据,使用通用声学数据后处理软件,研究了该海域的南极磷虾集群特征信息。本研究共检测并提取了2539个磷虾集群的高度、长度、分布深度、集群间距、集群面积及集群磷虾密度信息,其中白天集群1389个,夜晚集群1150个。通过集群特征值的统计,将该海域集群分为3类。聚类A的虾群密度最大[(19.24±27.00)ind/m^3],聚类B的虾群最深[(174.74±53.30) m],聚类C的虾群面积最大[(2868.62±2149.75) m^2]。聚类A和聚类B的集群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A和聚类C的集群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类集群主要分布在南奥克尼群岛北部及西北部的深水区,水深>1000 m。B类和C类集群在整个调查海域均有分布,其中B类集群多分布在群岛大陆架海域,水深<200 m。不同区域的集群分布信息不同,离岛屿最远的东西两个断面集群较少,分布比较分散。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的磷虾个体位于少数的大型集群中,集群磷虾密度和集群间距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未来通过磷虾集群与外界因子(环境因子,捕食者)相关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了解集群结构与形成机制,预测磷虾资源分布。 王腾 童剑锋 童剑锋 朱国平关键词:南极磷虾 集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