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
-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及细胞色素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 尹琳苏静姜长斌
-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及细胞色素C水平的变化
- 背景与目的脑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考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细胞形态、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及细胞色素C(CytC)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脑缺血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
- 苏静姜长斌尹琳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细胞色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大鼠脑
- 文献传递
- 眩晕的诊疗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眩晕是临床极常见的病症,常常易与头晕混淆,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头晕是指头昏脑胀的感觉,可由于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心血管性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肺气肿、发热、贫血、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引起,很少伴有恶心、呕吐;而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障碍的感觉,属运动性幻觉,在眩晕的同时常伴有平衡失调、不能站立、向一侧倾倒等感觉性症状,检查时可见眼球震颤、过指、倾倒、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血压和脉搏的改变。本文现就眩晕的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体会做一总结,以供参考。
- 胡英苏静
- 关键词:眩晕发病机制
-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及细胞色素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细胞形态、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水平...
- 苏静
- 关键词:脑缺血预处理缺血耐受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细胞色素C
- 文献传递
- 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GSH-PX活力及MDA水平的影响
- 尹琳欧泽金苏静姜长斌
-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辽宁省大连辽渔医院收治的86例发病4.5~48.0 h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静脉应用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蛋白水解酶尤瑞克林,同时给予常规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监测血常规及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比较,同时评估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常规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牙龈出血、痰中带血、血尿、呕血、柏油样便、或轻微伤既长时间出血不凝等情况。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上联合使用阿加曲班及尤瑞克林,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能显著降低NIHSS、mRS评分,提高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且用药安全。
- 胡英苏静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加曲班尤瑞克林
- R—CHO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R-CHO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0例经病理证实为CD。阳性的DLBCL患者,前期常规方案化疗(不含利妥昔单抗)2~6个疗程后评估为复发或难治患者,其中复发患者16例,难治患者14例。应用R—CHOP方案治疗4~6个周期,每个周期21d。所有淋巴瘤患者均为Ⅲ~Ⅳ期,搜集治疗前后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R—CHOP方案疗效与文献及自身对照比较,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3例,进展2例,完全缓解率为50.0%(15/30),总有效率83.3%(25/30)。出现Ⅱ度白细胞减少3例,I度血小板降低1例,恶心等轻微的消化道反应2例。结论R-CHOP方案对复发、难治DLBCL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二线化疗方案。接受R-CHOP方案治疗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与常规化疗方案无显著区别,患者耐受良好。
- 苏静慕俐君孙健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复发难治淋巴瘤
- AntiMRP3(scFv)-sTRAIL靶向诱导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凋亡
- 2012年
- 目的:观察抗人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与可溶性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antiMRP3(scFv)-sTRAIL对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ntiMRP3(scFv)-sTRAIL(3.9063~250 nmol/L)作用后U251细胞的存活率。给予亲代antiMRP3(scFv)或TRAIL活性中和抗体mAb 2E5预孵育,应用IC50剂量的antiMRP3(scFv)-sTRAIL作用U25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细胞中caspase-3的激活及其关键底物DNA裂解因子(DNA fragmentation factor,DFF)的降解。结果:随着antiMRP3(scFv)-sTRAIL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84.84±0.2)%~(19.93±1.8)%];IC50剂量(62.5 nmol/L)的antiMRP3(scFv)-sTRAIL单独或给予antiMRP3(scFv)、mAb 2E5预孵育后处理,致U25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8.0±1.3)%、(14.9±1.7)%和(17.4±3.0)%;antiMRP3(scFv)或mAb 2E5预孵育均可阻断U251细胞中antiMRP3(scFv)-sTRAIL诱导的caspase-3的激活及DFF的裂解。结论:AntiMRP3(scFv)-sTRAIL促进sTRAIL靶向识别并诱导GBM细胞凋亡,为开发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 倪长伟郎悦赵辰阳苏静乐媛王梁华尹剑
- 关键词: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单链抗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 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GSH—PX活力及MDA水平的影响
-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GSH-PX活力和MDA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脑缺血耐受引起的脑保护机制。
- 尹琳欧泽金苏静姜长斌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GSH线粒体
- 文献传递
- 抗MRP3单链抗体-sTRAIL融合蛋白诱导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凋亡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scFv)与人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质的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MAL-c2,构建含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 binding protein,MBP)标签肽的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化的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用MRP3阳性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做增殖抑制实验、细胞凋亡诱导实验,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的活性,而MBP无明显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antiMRP3(scFv)-sTRAIL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诱导U25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活性,为开发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 倪长伟赵辰阳郎悦苏静乐媛吕翠婷王梁华尹剑
- 关键词:单链抗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