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超

作品数:29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退火
  • 5篇阳极
  • 5篇阳极氧化
  • 5篇再结晶
  • 5篇隧道
  • 5篇钽板
  • 5篇纳米
  • 5篇纳米管
  • 4篇织构
  • 3篇再结晶行为
  • 3篇抛光
  • 3篇储存能
  • 2篇蛋白
  • 2篇低温退火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形貌
  • 2篇血肿
  • 2篇应力
  • 2篇有效面积

机构

  • 29篇重庆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铁西南科学...

作者

  • 29篇邓超
  • 17篇刘施峰
  • 6篇邓超
  • 4篇任松
  • 4篇杨帅
  • 4篇洪睿
  • 3篇吴小波
  • 3篇刘庆
  • 3篇张平
  • 3篇汪峰
  • 3篇曾礼
  • 2篇张闯
  • 2篇王学泽
  • 2篇姚力军
  • 2篇吴斐
  • 1篇田劲
  • 1篇吴剑
  • 1篇陈珊
  • 1篇张玉
  • 1篇张静

传媒

  • 3篇材料导报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住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3)和对照组(n=97)。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动脉瘤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时间,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患者的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大型动脉瘤、Raymond分级为Ⅱ~Ⅲ级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使用支架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瘤的部位、瘤颈分型、解剖分型、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体直径>10 mm、Raymond分级为Ⅱ~Ⅲ级、C反应蛋白水平>5 mg/L均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型动脉瘤、Raymond分级为Ⅱ~Ⅲ级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均会增加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风险。
廖鹏吴小波张轶行汪峰曾礼邓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复发
预退火对纯钽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2018年
将87%单向轧制钽板分别在800℃预退火0 min、5 min、15 min和30 min,然后把所有样品在1 200℃退火30 min使其发生完全再结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金相显微和显微硬度等技术表征了不同预退火时间后的微观组织及后续高温退火再结晶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预退火30 min后再经后续高温退火的样品,其表面和中心的再结晶晶粒尺寸最为均匀细小,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预退火时间的增加,形变晶粒内部的储存能不断的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续高温退火过程中晶粒的长大速率。同时,低温退火时亚晶形核是主要的再结晶机制,预退火时间到30 min时,{100}形变基体内部出现较多的{100}取向再结晶晶粒,这有效弱化了后续高温退火{111}再结晶织构的强度,从而有利于随机织构的生成。
祝佳林邓超邓超刘施峰
关键词:再结晶织构
一种五氧化二钽超细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氧化二钽超细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清洗干净的钽片作为阳极,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五氧化二钽纳米管;(2)将得到的五氧化二钽纳米管置于退火炉或等离子火花放电炉中进行650~900℃高温热处理得...
邓超文婷婷杨帅陈珊何鹏飞刘施峰
文献传递
钽板退火过程中的储存能演变与再结晶行为被引量:2
2019年
对高纯钽板分别进行单向轧制和周向轧制,得到了87%变形量的样品。将单向轧制和周向轧制样品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样品随炉升温至800℃进行预回复处理,然后在1 300℃保温30 min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另一组则直接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应用X射线峰形分析(XLPA)定量计算两种轧制方式下钽板的宏观储存能,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表征其预回复及再结晶微观组织,同时半定量地评估不同取向晶粒预回复后的微观储存能。结果表明:87%周向轧制钽板经过800℃预回复处理后,{111}([111]//ND,ND为板法向)与{100}([100]//ND)取向晶粒内部的储存能差别明显减小,后续再结晶晶粒更为均匀细小且基本呈等轴状。这主要是由于低温预回复处理使得亚晶形核机制成为钽再结晶形核的主导机制,同时基体内储存能的释放极大降低了后续再结晶驱动力及晶粒长大速率。
祝佳林邓超柳亚辉刘施峰张玉
关键词:储存能再结晶
交叉轧制周期对高纯Ta板变形及再结晶梯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新的轧制工艺即135°交叉轧制,获得1周期和2周期Ta板。结合XRD、EBSD、显微硬度及TEM等技术,系统研究了1和2周期Ta板不同厚度层晶粒的变形及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2周期Ta板沿厚度方向形成了均匀的θ-fiber和γ-fiber混合型织构。此外,2周期Ta板不同厚度层中{111}与{100}晶粒内的储存能分布也更为均匀。通过EBSD和TEM对变形Ta板的微结构进行表征发现,1周期中心层{111}晶粒内出现了许多相互平行的微带及微剪切带,而2周期表面与中心层晶粒发生相对均匀的变形且亚组织呈胞块状。这主要是因为交叉轧制周期的增加显著地提高了位错交互、湮灭和重排的几率,有利于改善晶粒内部组织的均匀性。因此,2周期Ta板退火时表面和中心层再结晶动力学基本保持一致。
祝佳林刘施峰曹宇柳亚辉邓超邓超
关键词:储存能再结晶
高海拔隧道施工期污染物扩散规律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探究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的污染物扩散规律,依托川藏铁路芒康山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的方法,研究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粉尘和CO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尘主要是以贴壁流动的形式向洞外扩散,在该过程中会聚集成为“粉尘团”.粉尘扩散主要是受到重力影响发生沉降,隧道内风速过大,不利于降低粉尘质量浓度.CO以“气团”的形式从掌子面附近向洞口迁移,在迁移过程中CO气团体积逐渐扩大,质量浓度峰值不断下降,逐渐形成“U形”的分布趋势,CO质量浓度的现场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隧道内的CO质量浓度会增大,隧道内同一位置CO质量浓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时间会增加.推导基于海拔高度的隧道通风过程中CO质量浓度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对当前规范中CO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进行很好的补充.
陈星宇吴剑任松张平邓超孔令伟
关键词:通风污染物扩散现场测试修正系数
一种靶材用高纯钽板的热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靶材用高纯钽板的热处理方法,将钽板靶坯进行塑性变形后,将其于800℃~900℃条件下恒温热处理60min~90min,取出进行第一次淬火;再于1200℃~1300℃条件下恒温热处理60min~90min,取...
刘施峰柳亚辉邓超刘庆姚力军王学泽
文献传递
一种五氧化二钽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氧化二钽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恒流阳极氧化方法,电解液组成为氟化铵(NH<Sub>4</Sub>F)、硫酸(H<Sub>2</Sub>SO<Sub>4</Sub>)、水(H<Sub>2...
邓超谭浩䶮张玮辰沈泉风文婷婷刘施峰
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及供氧系统研究
随着川藏铁路雅林段的开工建设,第二条进藏天路正沿着规划蓝图翻山越岭蜿蜒而来,让百年梦想一步步走向美好现实,将在世界屋脊谱写出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的美好华章。然而川藏铁路雅林段的地形地质与气候条件之复杂,建设难度之大世所罕见...
邓超
关键词:施工通风污染物扩散
基于深度学习的公路隧道衬砌病害识别方法被引量:29
2022年
针对与日俱增的隧道养护需求,为了节约时间与人力成本,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公路隧道衬砌病害检测方法.利用自主研制的隧道智能快速检测车采集24条隧道衬砌的图像,构建超过20 000张病害图像的高质量数据集.结合隧道衬砌病害的成因及特点,分别构建单阶段SSD模型和两阶段R-FCN模型在自制的数据集上训练,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离线式隧道衬砌病害检测方案.试验结果表明,SSD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98%,总的平均精度均值(mAP)为72%,检测速度较快,适用于隧道的快速诊断. R-FCN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85%,总的m AP达到91%,检测精度较高,适用于隧道病害的后期处理.利用这2种检测模型均可以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度.
任松朱倩雯涂歆玥邓超王小书
关键词:隧道衬砌裂缝渗漏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