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样新

作品数:81 被引量:3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动脉
  • 17篇心脏
  • 17篇血管
  • 15篇冠状
  • 15篇冠状动脉
  • 13篇心力衰竭
  • 13篇衰竭
  • 11篇心肌
  • 9篇再同步
  • 9篇起搏
  • 9篇细胞
  • 8篇心脏再同步
  • 7篇心血管
  • 7篇血清
  • 7篇植入
  • 7篇综合征
  • 6篇蛋白
  • 6篇冠状动脉综合...
  • 5篇动脉疾病
  • 5篇心律

机构

  • 48篇中山大学孙逸...
  • 19篇浙江省台州医...
  • 17篇浙江大学医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肇庆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9篇陈样新
  • 35篇王景峰
  • 20篇傅国胜
  • 13篇方崇峰
  • 11篇袁沃亮
  • 11篇麦憬霆
  • 10篇单江
  • 10篇唐礼江
  • 10篇徐耕
  • 10篇江建军
  • 9篇邱琼
  • 8篇周淑娴
  • 6篇谢勇
  • 5篇郑韶欣
  • 5篇雷娟
  • 4篇许冰
  • 4篇李登
  • 4篇聂文成
  • 4篇许杰
  • 4篇黄图城

传媒

  • 8篇中华心律失常...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岭南急诊医学...
  • 5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华心脏与心...
  • 2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0篇2005
  • 11篇2004
  • 2篇2003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肾脏病患者身体成分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身体成分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住院治疗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获得骨骼肌量指数和内脏脂肪面积,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根据有无冠状动脉钙化发生分为冠状动脉钙化组和无冠状动脉钙化组,分别根据骨骼肌量指数和内脏脂肪面积三分位数进行分组(由低至高:T1、T2和T3)。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的结果,将骨骼肌量指数≤30.4%定义为低骨骼肌量,内脏脂肪面积≥80.6 cm^(2)定义为高内脏脂肪,并以此为切点将研究对象分为以下4种表型:身体成分正常、低骨骼肌量、高内脏脂肪、低骨骼肌量伴高内脏脂肪。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CKD患者骨骼肌量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CKD患者107例,年龄(60.0±14.1)岁,其中女性41例(38.3%)。冠状动脉钙化组的骨骼肌量指数低于无冠状动脉钙化组[(32.0±4.8)比(34.3±4.8),P=0.016],内脏脂肪面积高于无冠状动脉钙化组[(70.8±32.6)cm^(2)比(47.9±23.8)cm^(2),P<0.001]。骨骼肌量指数中T3组的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17(48.6%)比28(77.8%)]及积分[0.5(0,124.0)比12.0(0.3,131.0)]均低于T1组(P<0.05)。内脏脂肪面积中T1组的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14(40.0%)比29(80.6%)]及积分[0(0,3.0)比37.0(2.0,131.0)]均低于T3组(P<0.05)。低骨骼肌量和低骨骼肌量伴高内脏脂肪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11(78.6%)比33(47.8%);15(83.3%)比33(47.8%)]及积分[31.1(0.8,175.8)比0(0,16.4);27.6(6.4,211.4)比0(0,16.4)]均高于身体成分正常的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骨骼肌量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r=-0.212,P=0.028)呈负相关,内脏脂肪面积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r=0.408,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骼肌量指数升高是�
韩佳瑾高静伟徐振健袁智敏汤颖张海峰张海峰陈样新王景峰
关键词:身体成分慢性肾脏病冠状动脉钙化内脏脂肪体重指数
干细胞移植与心血管疾病
2003年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本综述着重介绍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基础及临床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现况 。
陈样新傅国胜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心血管疾病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并发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286例NVAF并发脑梗死患者,有出血转化的31例,从255例无出血转化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4例组成病例组与对照组1:4的样本进行分析。对HT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转化(OR=144.244,95%CI=6.175~3369.658,P=0.002),出现失语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生出血转化(OR=6.020,95%CI=1.077~33.640,P=0.041)。而双侧脑梗死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较低(OR=0.165,95%CI=0.028~0.973,P=0.047),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较低(OR=0.017,95%CI=0.002~0.164,P<0.001)。此外,尿酸较高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较低(OR=0.988,95%CI=0.981~0.996,P=0.003)。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失语分别是NVAF并发HT的危险因素,而双侧脑梗死、女性、高尿酸患者是NVAF并发HT风险性低。
黄惠琴陈样新李又佳黄燕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梗死出血转化
校正QRS间期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校正QRS间期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符合CRT适应证且成功置入CRT的患者.以术后6个月超声评价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
雷娟邱琼张建华陈样新周淑娴谢勇王景峰
估计葡萄糖处置率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估计葡萄糖处置率(eGDR)与冠心病(CAD)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258人(平均年龄:62(53~68)岁;男性占53.9%)。按照eGD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水平(IR):eGDR=21.158-[0.09×腰围(WC,cm)]-[3.407×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否)]-[0.55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根据eGDR三分位数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由狭窄血管的数量决定:无明显CAD组(所有冠脉狭窄均<50%,n=704),单支血管CAD组(只有一条受累的主要冠脉狭窄≥50%,n=205),多支血管CAD组(两条或两条以上受累的主要冠脉存在狭窄≥50%,n=349);以无明显CAD作参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GDR与CA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eGDR和CAD在整个eGDR范围内的线性关联。采用亚组分析评估不同糖尿病状态下eGDR和CA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GDR对提高CAD筛查模型的价值。【结果】eGDR降低与CAD严重程度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2.79;95%CI:1.72~4.5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eGDR最低分位(T1)的个体患多支血管CAD的风险是eGDR最高分位(T3)的2.79倍。(OR:2.79;95%CI:1.72~4.55;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eGDR与CAD以及多支血管CAD之间存在负线性关联(P-linearity<0.05)。在非糖尿病患者中,与参照组(T3)相比,T1组患CAD和多支血管CAD的风险显著增加,OR分别为1.42(95%CI:1.00~2.01;P<0.05)和1.86(95%CI:1.21~2.86;P<0.0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未发现此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eGDR加入到CAD传统筛查模型中时,AUC、IDI、NRI的结果显示,模型对CAD和多支血管CAD的筛查有显著改善。【结论】eGDR与CAD及C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eGDR作为一种无创且易于获取的非胰岛素测量指标,具有筛查大规模人群中CAD严重程度的潜在价
吴育彬陈志腾吴茂雄刘文浩陈倩周仕熠陈样新夏敏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Disruption of Calcium Homeostasis Induced by Cardiac-specific Over-Expression of PPAR-γ in Mice:A Role in Ventricular Arrhythmia
谢勇陈样新王景峰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一级预防恰当治疗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目前临床指南均采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作为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为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然而基于此标准植入ICD的患者,获得恰当治疗率极低,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患者进行分析,寻找其他临床相关指标,筛选出ICD一级预防恰当治疗的更高危患者。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00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植入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358例患者的资料。纳入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器械植入治疗心律失常的指南中植入ICD一级预防的Ⅰ类推荐、CRT-D的Ⅰ类和Ⅱa类推荐的患者。根据随访期间ICD/CRT-D是否有恰当治疗分成两组:无恰当治疗组99例,有恰当治疗组24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血生化、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寻找ICD/CRT-D一级预防恰当治疗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23例患者,其中男性占78%,年龄(61±12)岁。随访(37±34)个月,ICD/CRT-D恰当治疗率为19.51%。通过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5ml·min^-1·(1.73m^2)^-1(OR=2.749,95%CI1.008~7.496,P=0.048)、心房颤动(房颤)(OR=3.141,95%CI1.095~9.013,P=0.033)是ICD/CRT-D一级预防恰当治疗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房颤、eGFR<45ml·min^-1·(1.73m^2)^-1可能是ICD/CRT-D一级预防患者获得恰当治疗的独立危险因子。
梁淑敏谢双伦陈煜阳苏子焯袁沃亮陈样新周淑娴王景峰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左束支起搏优化的心室同步治疗初探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慢性心衰且有CRT适应证的患者,行左束支起搏及CRT。评估患者临床心功能情况,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并进行起搏器程控优化;对以上结果进行0.5~1.0年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左束支起搏治疗。患者QRS时限较术前缩短[(119.40±16.89)ms对(164.60±22.96)ms,P<0.0001];经双心室同步起搏后,部分患者QRS时限进一步缩短[(112.60±19.48)ms对(119.40±16.89)ms,P=0.004]。术后随访发现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9例LVEF明显改善,住院率明显降低,左心室内同步性较前改善。结论左束支起搏对慢性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的患者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结合双心室起搏,可进一步减小QRS时限,改善电同步性,提高CRT反应率。
袁沃亮李海英郑韶欣麦憬霆周淑娴王景峰陈样新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压力-应变环评价左束支不同起搏模式对左室心肌做功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利用压力-应变环技术评价左束支起搏下不同起搏模式(单/双极)对心室机械同步性及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因症状性心动过缓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左束支起搏(LBBP)的患者29例为LBBP组,以同期基线条件相匹配的29例右心室起搏(RVP)患者作为RVP组。所有LBBP患者术后1周内分别程控为单极、双极起搏模式,评价心室间及左室内的机械同步性,并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技术获得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和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LBBP组与RVP组之间、LBBP组内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心脏机械同步性和心肌做功。结果与RVP组相比,LBBP组室内及室间机械同步性显著改善(均P<0.05);LBBP组GWI、GCW、GWE增大,GWW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BBP组单极与双极起搏对比,心室机械同步性、GWI、GCW、GWE、GW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提高输出电压后上述参数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RVP患者相比,LBBP患者能保持更好的机械同步性,心肌做功效率更高;LBBP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室机械同步性及心肌做功效率无影响。
王培伟陈样新杨莉郑韶欣邓冰清邱琼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室电延迟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反应性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左室电延迟(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到左室电极感知波最高峰之间的时间间距,QLV)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超反应的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植入带有SmartDelay功能CRT的患者42例,以QLV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窄QLV和宽QLV两组,以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容积缩小≥30%定义为CRT超反应,比较两组患者CRT超反应率和预后的差异,用Logistics回归寻找CRT超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CRT术后6个月左房左室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与窄QLV组(n=21)比较,宽QLV组(n=21)患者超反应率高(85.7%vs 52.4%,P=0.045),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9.5%vs 47.6%,P=0.017)。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QLV是CRT超反应独立的影响因素(OR=1.028,P=0.025)。结论QLV是CRT超反应独立的影响因素,QLV宽者CRT疗效和预后较好。
董金波朱世杰周淑娴陈样新袁沃亮王景峰雷娟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