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火青

作品数:1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庄子
  • 4篇庄子美学
  • 3篇道家
  • 3篇自然无为
  • 3篇夏夫兹博里
  • 3篇美学
  • 3篇美学思想
  • 2篇道德
  • 2篇道家美学
  • 2篇道家哲学
  • 2篇吊诡
  • 2篇艺术
  • 2篇哲学
  • 2篇审美
  • 2篇大美
  • 1篇道德精神
  • 1篇得道
  • 1篇典范
  • 1篇典范性
  • 1篇独化

机构

  • 9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安徽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3篇陈火青
  • 1篇赵凯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理论建设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技无技”:庄子技艺美学思想的吊诡
2015年
庄子用合道的神技来取代技艺,即用道的自然无为来改铸技艺,无为是无为了,但也就没有人为之技艺了,此即"神技无技"。神技不具有技艺的规定性,技艺是目的性有为,神技是自然无为;技艺创造的是第二自然,神技则不害第一自然。神技也不是现实的技艺或其比拟,神技是对人为技艺加以"自然无为化"或"道德理想化"后的虚构,有其神秘性。神技的逻辑结果就是对现世技艺的取消与否定,如"无画之画"、"其钓莫钓"、"无乐之乐"等。神技经后世的理论转化后,实现了与技艺的统一,那时才显现出"无法之法"等艺术创造思想。
陈火青
关键词:庄子吊诡
夏夫兹博里的和谐美学思想被引量:2
2008年
夏夫兹博里是十八世纪西方美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他开创了异趣于英国经验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新空间。他主张以和谐为中心的美善同一,内在感官、审美无利害是其美学思想构架的两大支柱,崇高被纳入其审美范畴。
赵凯陈火青
关键词:审美无利害崇高
“三统并建说”与“综合创新论”——牟宗三与张岱年之中国文化构想比较
2013年
牟宗三与张岱年都对中国文化之未来充满关切,都基于自己的哲学对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构想,开创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两个理论典范。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特质或基本精神的把握,对中国传统文化何以未能开出民主和科学的追问,以及对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构想等三个方面进行疏朗比较,从而可以更鲜明地看到,牟、张二人的"三统并建说"与"综合创新论"之路各有其深刻与不足之处。他们的构想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陈火青
关键词:综合创新论牟宗三文化思想
庄子美学建构的样式及反思
2015年
庄子美学的建构经历了一个"发明"的过程,因为庄子思想的复杂性以及美学家族的丰富性,人们所理解的庄子美学就聚讼纷纭了。庄子美学建构的样式根据对庄子美学定位的情况可以分为否定式、矛盾式和肯定式等几种情形,其间还可以细分。庄子美学建构的无定性,提醒我们在研究中要有反思之维,对"前见"要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审慎地加以辨识。"庄子"与"美学"都不是无边的,二者如何达到有效的融合,是值得思考的。
陈火青
关键词:庄子美学样式
王弼对道家哲学向美学转化的贡献被引量:1
2013年
先秦道家哲学算不上是真正学科意义上的美学。王弼"以无为本"的体用如一观强调了事物"有"的重要性,其"言—象—意"结构将"象"纳入了道家"言—意"结构,其"圣人有情"的人性论则改造了道家"无情"论。王弼的论述为道家哲学向美学转化扫平了实质性障碍。
陈火青
转动提升人格的艺术之轮——论夏夫兹博里的艺术美育思想
2011年
夏夫兹博里企图通过艺术美育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基于美真善同一思想,他认为可以通过提升艺术的审美趣味来促进道德上的完善,另一方面,道德内涵既影响艺术的水准和价值,也影响审美鉴赏能力。作为启蒙思想家,他强调自由是艺术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审美趣味与自由也有着紧密联系。另外,他认为艺术既能给人以审美享受,又能提供世界的真理,有着比历史更高的价值,这为艺术的美育作用作了辩护。
陈火青
关键词:艺术道德美育艺术鉴赏
回归与划界:谈庄子美学的诠释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诠释学上的两种所谓对立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互补的。在庄子美学诠释方法上应抓住两大关键词:回归与划界,这对研究中国美学史亦不无意义。回归主要包括:其一,回到庄子本身,谋求解释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其二,"庄子"与"美学"的融合,首要的是追问庄子本身的美学性;其三,对那些作为美学的参照物也应回到本身;其四,面对最基本的审美经验、审美现象。划界从整体上主要有:"美学史"与"美学创造";文本原意与文本意义;审美价值与其它价值。
陈火青
关键词:庄子美学划界
论庄子美学的吊诡性
2015年
庄子一方面否定现世之美,一方面肯定形上大美,表现出吊诡性。在学科视域下,否定现实的美与艺术,有其非美性,这是无需隐讳的。认为道是美/大美,降低了道,错置了道与美的逻辑分位,是将"道—物"模式平移为"道—美"模式的结果,忽视了"道—人—美"中人的存在。美并不能直接等同于道本身,应是"道"加"殊理"。大美是自然无为的道的一种品格,具有后效于美学的价值。
陈火青
关键词:大美吊诡
“技中见道”抑或“遗技合道”?——庄子技艺美学思想辨识之一被引量:3
2013年
关于庄子技艺故事中道与技的关系,流行的看法是"技中见道",其实,"技中见道"并非庄子本身固有的思想,而是后世艺术家或理论家立基于艺术与审美的实际从其思想转化出来的一种理论,也可以说是儒道会归的结果。"技外见道"的心斋、坐忘体验既非艺术精神,也非审美精神,而是道德精神。庄子追求一种大巧神技,反对现世的技艺。从技艺出发见道的过程,恰好是"遗技合道"的过程。
陈火青
关键词:审美精神
夏夫兹博里的美学沉思
夏夫兹博里是十八世纪的美学领域的一座重镇。他开创了异趣于英国经验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新空间:直觉美学。他对美学的沉思,对18世纪英国美学和欧陆美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旨在立足于夏夫兹博里的原著对他的美学沉思做...
陈火青
关键词:艺术审美美学思想审美文化夏夫兹博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