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国伟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基因
  • 7篇分子
  • 6篇飞蝗
  • 4篇害虫
  • 4篇害虫防治
  • 4篇分子特性
  • 4篇DSRNA
  • 3篇稻蝗
  • 3篇中华稻蝗
  • 3篇分子靶
  • 3篇分子靶标
  • 3篇靶标
  • 3篇RNA干扰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功能
  • 2篇片段
  • 2篇基因片段
  • 2篇表型
  • 1篇蛋白
  • 1篇日龄

机构

  • 9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丁国伟
  • 8篇马恩波
  • 8篇张建珍
  • 8篇于荣荣
  • 2篇张敏
  • 2篇李涛
  • 2篇杨美玲
  • 1篇郭亚平
  • 1篇刘卫敏
  • 1篇张敏
  • 1篇韩鹏飞
  • 1篇赵小明
  • 1篇杨静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昆虫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Retroactive基因及其dsRNA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Retroactive基因及其dsRNA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具体为从飞蝗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获得Retroactive基因片段,对其进行全长克隆,测序后获得Retroactive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核苷酸...
于荣荣张建珍张敏丁国伟马恩波
注射dsRNA对飞蝗Knickkopf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dsRNA对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Knickkopf(Knk)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沉默效率,以期为基于RNAi技术探索飞蝗体内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择飞蝗2龄第1天的若虫,将体外合成的飞蝗Knk基因dsRNA注射进入飞蝗体腔内,注射后48,72和96 h分别解剖试虫的腹部表皮,一半用于RT-q 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另一半用于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dsRNA注射进入飞蝗体腔内48,72和96 h后,与对照相比,Knk 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78.3%,96.2%和95.1%;Knk蛋白表达量分别降低61.2%,33.3%和52.9%。【结论】注射ds Knk能显著沉默飞蝗Knk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但mRNA水平的沉默效率高于蛋白水平。
于荣荣丁国伟杨美玲马恩波张建珍
关键词:飞蝗基因沉默DSRNABLOTRT-QPCR
Retroactive基因及其dsRNA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Retroactive基因及其dsRNA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具体为从飞蝗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获得Retroactive基因片段,对其进行全长克隆,测序后获得Retroactive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核苷酸...
于荣荣张建珍张敏丁国伟马恩波
文献传递
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
几丁质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多糖,是构成真菌细胞壁以及昆虫和甲壳类动物外骨骼的主要成分。昆虫外骨骼基质以不同的方式被修饰,使其表现出刚性或柔性等不同性状,或生成专门的特化结构,例如具有锋利切割工具的口器。昆虫中其他由外胚层发育...
丁国伟
关键词:中华稻蝗基因功能RNA干扰分子特性
文献传递
飞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几丁质脱乙酰基酶(chitin deacetylase,CDA)是昆虫几丁质代谢系统的重要酶系,研究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为新型农药靶标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获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c DNA序列,将其与飞蝗基因组进行比对,绘制基因结构图。将其与赤拟谷盗CDAs序列进行比对,并采用Blast P和SMART软件进行功能域预测。将已鉴定的飞蝗CDAs分别与赤拟谷盗、果蝇、冈比亚按蚊、家蚕、中华稻蝗和云杉卷叶蛾的同源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采用MEGA 5.02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方法检测分析CDA在飞蝗5龄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发育日龄表皮中的表达特性,进一步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其对飞蝗蜕皮发育的影响。采用化学检测法测定其几丁质含量。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对表皮几丁质排列的影响。【结果】在飞蝗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获得3条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全长c 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均具有信号肽,开放阅读框包含几丁质结合区(Ch BD)和几丁质脱乙酰基催化域(CDA)2个功能域。与赤拟谷盗CDA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飞蝗2条CDAs部分序列存在差异,且与赤拟谷盗Tc CDA5的2个剪切子差异序列位置一致,显示2条序列为2个剪切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条序列分别与6种昆虫CDA4和CDA5以较高的置信度聚为一支。分别将其命名为Lm CDA4、Lm CDA5a和Lm CDA5b。不同组织部位表达结果表明Lm CDA4和Lm CDA5在飞蝗前肠、后肠和表皮中高表达,Lm CDA5在脂肪体中也有较高的表达;CDAs在5龄不同天数表皮表达结果显示Lm CDA4和Lm CDA5在5龄第1和第2天的表皮中表达量较高,之后逐步下降。注射ds Lm CDA4或ds Lm CDA5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沉默效率达�
于荣荣丁国伟刘卫敏张敏赵小明韩鹏飞马恩波张建珍
关键词:飞蝗日龄表型
Knickkopf基因dsRNA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Knickkopf基因dsRNA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具体是一种飞蝗Knickkopf基因,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基于SEQ ID NO:1,设计并合成基因片段和相应的dsRNA。设计合...
张建珍于荣荣李涛丁国伟马恩波
文献传递
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2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几丁质脱乙酰基酶(chitin deacetylase,CDA)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为新型农药靶标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稻蝗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获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cDNA序列,对其进行保守区域分析,选取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家蚕(Bombyx mori)和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等昆虫物种的同源序列与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构建系统发育树;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在中华稻蝗5龄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发育天数表皮中的表达特性;进一步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该基因对中华稻蝗蜕皮发育的影响。【结果】在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获得2条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生物学软件分析其氨基酸,发现2条序列均具有信号肽,开放阅读框包含3个几丁质脱乙酰基酶保守区域:几丁质结合区(ChBD)、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区(LDLa)和几丁质脱乙酰基催化结合域(CDA)。聚类分析表明2条序列分别与所选用的5种昆虫CDA2聚为一支。剪切子聚类分析发现2条序列分别与5种昆虫CDA2a和CDA2b相聚为一支,综合序列分析和聚类结果,认为所获得的序列属于几丁质脱乙酰基酶2基因的2个不同剪切子,分别命名为OcCDA2a和OcCDA2b。定量PCR分析表明OcCDA2a和OcCDA2b均在中华稻蝗表皮、前肠和后肠中高表达;在5龄第1天的表皮中表达量较高,之后逐步下降,蜕皮前又略有上升;RNAi研究发现5龄第2天的若虫注射dsOcCDA2a或dsOcCDA2b 24 h后,与注射dsGFP的对照相比,目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沉默效率分别为96.72%和80.4 3%;进一步观察试虫的表型,与对照组相比,注射dsOcCDA2和dsOcCDA2a的大多数虫体出现龄期延长,脊线开裂,旧表皮不能�
于荣荣丁国伟郭亚平马恩波张建珍
关键词:中华稻蝗MRNA表达RNA干扰表型
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chitin deacetylase 1,CDA1)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为新型农药靶标筛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搜索获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片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同源比对分析并作聚类关系图;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获得该基因c DNA全长序列;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检测Oc CDA1在5龄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采用RNAi技术研究Oc CDA1在飞蝗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结果】获得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Oc CDA1(Gen Bank登录号:KP271171)。Oc CDA1在前肠、体壁、后肠和脂肪体组织中高表达,在5龄第1天表达量显著高于以后几天。RNAi结果显示,注射该基因的dsRNA后,Oc CDA1基因的表达量降低了93.3%。Oc CDA1基因沉默后虫体出现进食减少、发育迟缓现象,总死亡率达到95.2%,其中38.1%的试虫在蜕皮前死亡,57.1%出现因蜕皮困难而死亡的表型。【结论】Oc CDA1在中华稻蝗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基因沉默引起虫体进食减少和蜕皮异常从而导致死亡。
丁国伟于荣荣杨美玲马恩波杨静张建珍
关键词:中华稻蝗基因表达功能分析RNA干扰
Knickkopf基因dsRNA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Knickkopf基因dsRNA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具体是一种飞蝗Knickkopf基因,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基于SEQ ID NO:1,设计并合成基因片段和相应的dsRNA。设计合...
张建珍于荣荣李涛丁国伟马恩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