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宇

作品数:160 被引量:1,14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电子电信
  • 35篇建筑科学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理学
  • 15篇天文地球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5篇边坡
  • 23篇雷达
  • 20篇孔径雷达
  • 20篇合成孔径
  • 20篇合成孔径雷达
  • 18篇动力学
  • 18篇分子
  • 18篇分子动力学
  • 14篇可靠性
  • 13篇纳米
  • 12篇值模拟
  • 11篇数值模拟
  • 8篇单轴
  • 8篇动力学模拟
  • 8篇岩石力学
  • 8篇节理
  • 7篇稳定性分析
  • 6篇岩质
  • 6篇岩质边坡
  • 6篇滑坡

机构

  • 5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9篇中国科学院
  • 49篇中国科学技术...
  • 42篇中国科学院电...
  • 28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黄淮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光...
  • 3篇学研究院
  • 2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广东省水利电...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作者

  • 160篇王宇
  • 24篇王秀喜
  • 23篇李晓
  • 20篇邓云凯
  • 13篇倪向贵
  • 12篇吴恒安
  • 10篇余宏明
  • 9篇张搏
  • 8篇王砚方
  • 7篇李守定
  • 7篇武艳芳
  • 7篇阴生毅
  • 6篇李宁
  • 6篇洪峻
  • 6篇梁海弋
  • 6篇王欣欣
  • 5篇王海龙
  • 5篇汪洋
  • 5篇王伟
  • 4篇夏源明

传媒

  • 15篇电子与信息学...
  • 15篇雷达学报(中...
  • 8篇中国科学技术...
  • 8篇岩石力学与工...
  • 6篇工程地质学报
  • 5篇系统工程与电...
  • 5篇物理学报
  • 5篇安全与环境工...
  • 3篇水利学报
  • 3篇金属学报
  • 3篇数据采集与处...
  • 3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微计算机信息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实验力学
  • 2篇Chines...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 2篇材料研究学报
  • 2篇核电子学与探...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19篇2015
  • 20篇2014
  • 13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0篇2002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敏捷卫星平台的星载SAR Mosaic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Mosaic模式是聚束和ScanSAR的混合模式,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大场景成像。提出了一种易实现的Mosaic模式,它的距离向波束切换通过电扫描完成,方位向波束扫描通过机械扫描实现。敏捷卫星能通过控制俯仰机动,方便地实现方位向机械扫描,适于实施这种Mosaic模式。针对这种Mosaic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从零斜视角位置开始,递推求解一系列关于Burst斜视角和驻留时间的非线性方程组,得到系统参数和时间分配方案。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展宽天线方向图的Mosaic模式性能参数近似计算方法,它能直观、便利地得到Mosaic模式各种性能参数。
韩晓磊李世强王宇韩晓东禹卫东
关键词:敏捷卫星高分辨率宽测绘带
高速视频采集卡的研制被引量:5
1997年
介绍了一种PC插卡式高速、大记录容量数据采集卡。提出了双ADC交替采样实现100MSPS的采样率的方案。并针对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交替时钟的产生,大容量、高速缓存电路的实现等技术要点加以讨论。
蒋蜀革王宇李洪弟王砚方
关键词:视频采集卡数据采集模-数转换器
金属纳米棒弯曲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7
2002年
纳米结构的力学性能是纳米超微型器件设计的基础 ,分子动力学是研究纳米结构力学行为的有效方法 .本文采用镶嵌原子方法模拟金属铜纳米棒的弯曲力学行为 .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 ,在纳观尺度下纳米结构表现出与宏观尺度下完全不同的力学特征 .金属纳米棒弯曲力学过程分为初始变形迟滞阶段、线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 .塑性变形阶段表现出“刚化”、“台阶”和较强的延性等特征 .
吴恒安倪向贵王宇王秀喜
关键词:金属纳米棒分子动力学力学性能纳米材料
脆性岩石扩容起始应力预测——以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例
采用TAW-2000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通过32组花岗岩和闪长岩的物件及单轴压缩试验测试,获得岩石的特征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岩石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花岗岩和闪长岩的扩容起始应力...
王宇李晓贲雨星武艳芳张搏
关键词:岩石力学单轴压缩试验孔隙度
文献传递
TC11钛合金应变率相关力学行为的实验和本构模型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MTS、中应变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获得TC11钛合金在应变率1×10^(-3)~1×10~3 s^(-1)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组织和断口形貌,基于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进行不同应变率下拉伸力学行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TC11的初始屈服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特性,在中应变率范围内呈现出应变率不太敏感向应变率敏感的转折现象,材料的应变硬化率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逐渐降低。TC11的α晶和片层α+β束被拉长,呈现韧性断裂机制。修正Johnson-Cook模型计及应变率对初始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行为的不同影响,数值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应用于TC11应变率相关力学行为的数值仿真。
张军汪洋王宇
关键词:钛合金应变率本构模型
非晶Ti_3Al合金的变形晶化机理的原子模拟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非晶Ti3Al合金拉伸过程中的晶化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局部塑性变形导致非晶合金晶化.从微观结构演化的角度分析了拉伸过程中的晶化机理,局部剪切导致拉伸过程中晶粒发生成核与合并,最终生成的晶粒具有面心立方结构.晶核的生长过程伴随着应力强化现象,非晶相中的纳米晶粒能提高非晶合金材料的强度.
王海龙王秀喜王宇梁海弋
关键词:非晶合金分子动力学TI3AL合金
一种高效的微型SAR实时成像系统架构设计被引量:3
2014年
旨在解决微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atur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MiniSAR)实时成像处理系统级的关键问题。首先给出了MiniSAR的特点及因其产生的设计问题,分析了高分辨率指标下的系统需求,比较了传统方案的优缺点。为使系统性能最优化,设计了一个高效的体系架构,并给出了全面提升系统性能的一系列方法,减少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提高交换效率、提高交换速度,同时利用软硬结合的灵活方法解决模块化、可升级及可重配置的问题。最后通过与传统方法的比较验证其有效性,并给出成像结果和结论。
洪峰韩荣桂胡骁张志敏王宇
关键词:实时成像模块化
单壁碳纳米管轴向压缩变形的研究被引量:29
2003年
采用Tersoff Brenner势函数描述碳纳米管中碳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不同螺旋型的单壁碳纳米管的轴向压缩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单臂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低于锯齿形碳纳米管 ,根据微观结构特征的差异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分析 .同时从能量和结构变化两方面对碳纳米管受压失稳进行了分析 ,揭示出碳纳米管失稳的微观特征 .
王宇王秀喜倪向贵吴恒安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分子动力学杨氏模量屈曲轴向压缩纳米材料
单壁碳纳米管拉伸变形的原子尺度模拟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壁碳纳米管的拉伸变形行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断裂应变.在结构产生缺陷之前,碳纳米管表现出弹性变形的特征.通过对能量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是导致结构失稳产生缺陷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含初始结构缺陷的碳纳米管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构型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在缺陷附近原来相邻的两个六边形蜂窝结构,随着拉伸变形的发展转变成5 7结构(Stone Wales转变),能量产生突变,应变能的释放使系统能量降低.分析也表明,较少数目的初始缺陷对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王宇王秀喜倪向贵成琴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
深厚表土层变断面钻井井壁竖向稳定临界深度的有限元计算被引量:2
2007年
在给出了深厚表土层钻井井壁竖向稳定性有限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出该钻井井壁的竖向稳定临界深度为635 m(其钻井井壁全深为645.3 m),表明该钻井井壁在下沉到底时存在竖向失稳的可能性.通过增加横向约束的方法,井壁的竖向稳定性可得到有效地改善.同时研究了井壁的质量、井壁上下端的约束条件和井壁底接触面积等因素对钻井井壁竖向稳定临界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壁的质量与钻井井壁竖向稳定临界深度成反比;井壁上下端的约束条件对井壁的竖向稳定性影响较大;井壁底与岩面的接触面积越大,井壁的竖向稳定性越强.
荣传新王宇刘吉敏程桦
关键词:深厚表土层钻井井壁有限元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