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翥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对虾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微小亚历山大...
  • 1篇虾头
  • 1篇麻痹性贝类毒...
  • 1篇酶解
  • 1篇酶解液
  • 1篇南美白对虾
  • 1篇风味
  • 1篇白对虾
  • 1篇贝类
  • 1篇MAILLA...
  • 1篇MAILLA...

机构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杨锡洪
  • 2篇解万翠
  • 2篇李翥
  • 1篇杨亚东
  • 1篇张丽凤
  • 1篇卞中园
  • 1篇吉宏武
  • 1篇刘书成
  • 1篇章超桦
  • 1篇田利利

传媒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虾头酶解液的Maillard反应模式体系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以南美白对虾虾头为原料,采用生物酶解的方法,制备风味优良的酶解液;然后添加4%还原糖(葡萄糖∶木糖=3∶1)和0.75%氨基酸(甘氨酸∶精氨酸=2∶1),测定反应液的色泽、pH值、感官风味等的变化,对美拉德反应过程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反应温度和反应初始pH值在不同的反应时间下对美拉德增香效果的影响及研究对虾虾头酶解液Maillard反应模式体系的风味及色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条件下,以420 nm吸光度值表示的色泽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温度、pH越高,增加速度越快;QDA分析的风味值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反应温度为80,90,100,110℃时,风味达到最佳的时间分别为50,40,30,20 min,最佳风味达到时间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不同pH的反应结果,发现以自然pH进行反应,风味评价最高。优化后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自然pH、100℃、30 min,能够得到色泽良好、香气和滋味俱佳的虾风味料。
张丽凤杨锡洪解万翠吉宏武刘书成田利利李翥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虾头酶解液MAILLARD反应风味
初始密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及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为研究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规律,采用不同初始密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进行培养,综合采用显微镜计数、小鼠生物检测(MBA)、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HPLC-FLD)等方法分析微小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接种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密度增加微小亚历山大藻通过静止期的时间缩短,到达最大生长密度的时间提前,但是生长的最大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率却呈下降趋势,增值模型反应的情况与观测结果相一致,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依赖于初始种群密度的参数(a)减少,环境容量(K)减少,种群瞬时增殖速度(r)下降。4种不同初始密度(0.05×104、0.10×104、0.15×104、0.30×104cells/mL)条件下,微小亚历山大藻细胞的毒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初始密度为0.1×104cells/mL条件下,同一生长期内细胞毒性比其他3个密度条件下高。HPLC检测微小亚历山大藻含有的毒素为GTX1-4,含量分别为2.14、2.08、4.97、5.04 fmol/cell。综合考虑微小亚历山大藻在生长过程中的细胞最大密度、达到最大密度所用时间以及细胞毒性大小等因数,采用(0.10~0.15)×104cells/mL接种密度培养微小亚历山大藻,能够达到较好的产毒效果。
卞中园杨锡洪解万翠章超桦李翥杨亚东
关键词:微小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类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