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综合征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 2篇急性呼吸
  • 2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急性呼吸窘迫...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心搏
  • 1篇心搏量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浆
  • 1篇血气
  • 1篇血气指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炎性因子

机构

  • 3篇成都市第二人...

作者

  • 3篇徐治波
  • 3篇李新
  • 2篇虎琼华
  • 2篇崔巍
  • 1篇郑晓晶
  • 1篇崔巍

传媒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血浆TNF-α、IL-6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血浆TNF-α、IL-6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2次/d,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TNF-α、IL-6、细胞黏附分子(CD62P)、D-二聚体、Fib、PT、APTT、P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APACHEⅡ评分、CD62P、D-二聚体、SOD、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t=8.617、7.444、4.966、10.786、7.580、8.617、4.093、4.611,P均<0.01);2组患者治疗过程发生血尿、上消化道出血、皮肤瘀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5、0.947、2.192,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44,P=0.03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安全可靠。
李新郑晓晶崔巍徐治波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脓毒症白介素-6凝血功能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性疾病,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机械通气;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30万U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CAM-1)、血气指标(SaO_2、PaO_2、PaCO_2)变化水平,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χ~2=4.360,P=0.037);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748、5.389,P=0.000、0.000);研究组TNF-α、IL-1β、IL-6、ICAM-1、Pa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aO_2、Pa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3.300、21.780、4.285、7.176、7.712、3.109、8.135,P=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2组患者治疗过程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0.443、0.218,P=0.295、0.506、0.641)。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新崔巍徐治波虎琼华代艳梅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乌司他丁炎性因子血氧分析
脉波指数连续心搏量监测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脉波指数连续心搏量(PICCO)监测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时临床参数调整的指导价值,寻找控制患者血容量更为精确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接受CRRT治疗的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84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调节,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心指数(CI)、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及胸腔血容积指数(ITBI)对血容量进行调节。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12、48、96 h的炎症细胞因子(IL-6、IL-8、IL-1β、TNF-α)水平、呼吸功能指标[呼吸频率、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及循环功能指标(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统计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入组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48、96 h时,2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在48、96 h后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2h 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aO_2、PaO_2/FiO_2均升高,但观察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均P<0.05),继续治疗48、96 h后变化不大。治疗后12、48、96 h时2组患者的心率降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升高,但观察组心率、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ICCO监测CRRT治疗脓毒症合并ARDS对患者呼吸、循环各指标控制效果更优,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控制手段,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崔巍李新虎琼华徐治波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