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法清
- 作品数:20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了解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1月乳腺科患者或者体检人员,分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其中乳腺癌病例组共138例,即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共293例,即同时期门诊彩超提示为乳腺实性包块,经穿刺诊断为纤维腺瘤或者腺病的患者,按年龄±5岁与乳腺癌病例组匹配;对照组共259名,即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未发现乳腺相关疾病,按年龄±5岁与乳腺癌病例组匹配。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研究对象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的多态性,采用Hardy-Weinberg检验分析3组基因型的遗传平衡性,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3组间rs7176005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以及携带不同基因型乳腺癌病例组对象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分别为(44.69±8.09)、(42.33±11.44)和(41.92±9.61)岁。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对象等位基因C和T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3、0.34、0.04,P值分别为0.363、0.561、0.852),即3组对象均符合遗传平衡,具有衡定性及群体代表性。138例乳腺癌病例中,CYP19A1基因rs7176005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肿瘤大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31),其中,携带TT和CT基因型的患者肿瘤大小以≤2 cm为主,比例分别为12/16和58%(40例),而携带TT基因型者以〉2且≤5 cm为主,比例为51%(27例);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临床分期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P=0.025),携带CC和CT基因型者以Ⅱ期为主,比例分别为45.3%(24例)和52.2%(36例),携带TT基因型者以Ⅰ期为
- 杜正贵王刘艳周毅万航宇梁法清吕青
- 关键词:多态性单核苷酸乳腺肿瘤
- 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在一期乳房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介绍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2月采用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根治假体结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的15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2~52岁,平均43岁。术前临床分期:0期3例,Ⅰ期3例,Ⅱ期9例。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0.7~3.2 cm,平均2.2 cm;肿瘤距离乳头2~6 cm,平均3.6 cm。术前及术后1、3个月采用BREAST-Q评分量表从乳房满意度、性满意度、胸部功能及心理社会健康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出现乳房皮肤轻度缺血1例、皮下积液1例,均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皮下气肿、乳房内血肿形成、感染、乳头乳晕表皮层坏死、皮瓣坏死、假体和/或补片取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0~9.5个月,平均7.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乳房及性满意度、胸部功能、心理社会健康评分降低(P<0.05),但术后3个月乳房满意度、胸部功能评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满意度、心理社会健康评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重建乳房外观较好,可获得满意疗效。
- 刘馨然谢妍妍梁法清张颂博文楠周宇婷黄艺璇周娇冯玉邱梦雪杨焕佐吕青杜正贵
- 关键词:乳房重建逆序法假体补片
- 医学动画制作用于肝脏外科教学的实践被引量:5
- 2019年
- 在医学教学改革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进行了积极地医学教育探索。采用将医学院学生和艺术学院学生搭配形成小组,共同制作医学动画,让医学生在制作动画过程中加深对专业解剖知识的认识,同时领略艺术的魅力。通过医学与艺术跨专业合作,将医学知识融入到动画创作中,既培养了医学生艺术和人文等方面的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 李嘉鑫王莉莉梁法清吴泓
- 关键词:医学动画医学教育
- 背阔肌切取联合腺体切除双腔镜背阔肌乳房重建术技术要点
- 2024年
- 传统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背阔肌乳房重建术虽然实现了供区瘢痕小,但存在手术操作难、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美容学获益有争议等问题。逆序法联合辅助孔的双腔镜创新技术能够解决上述困境,具有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程序、提高手术安全性且视野清晰、美容学效果较好等优点。
- 曹晓蔓梁法清邬昊朱中建杜正贵谢妍妍
- 关键词: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逆序法
- 腔镜患侧假体乳房重建联合对侧隆乳术技术要点
- 2024年
- 逆序法腔镜腋窝入路的乳腺癌手术具有隐藏瘢痕、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等优势。但对于乳房较小的乳腺癌病人,现有术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腔镜患侧假体乳房重建联合对侧隆乳术在切除患侧腺体后可根据病人需求和适应证选择放置假体的大小和层面,同时调整健侧乳房大小,对于乳房体积较小的乳腺癌病人是理想选择。该术式可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进行乳房外观的矫正,最大限度满足该类病人对肿瘤学安全性和美容学效果的双重需求。
- 钟家媛何东朱中建谢妍妍杜正贵梁法清
- 关键词:逆序法腋窝入路
- 单侧腔镜假体植入乳房重建/隆乳联合对侧腔镜/开放背阔肌±假体乳房重建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评估单侧腔镜假体植入乳房重建/隆乳联合对侧腔镜/开放背阔肌±假体乳房重建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单侧腔镜假体植入乳房重建/隆乳联合对侧腔镜/开放背阔肌±假体乳房重建的16例乳腺癌患者(32个乳房)的临床资料,以评估该术式临床疗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0.50个月,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6/32),美容学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5/32),Harris量表评分优秀及良好总占比为81.25%(13/16),Ueda评分优秀及良好总占比为87.50%(14/16),SCAR-Q外观量表评分为(56.56±20.77)分。1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1例局部和区域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单侧腔镜假体植入乳房重建/隆乳联合对侧腔镜/开放背阔肌±假体乳房重建术后乳房美观度好,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戴慧朱中建梁法清谢妍妍钟家媛张晴李田园杜正贵
- 关键词:乳房重建背阔肌肌皮瓣腔镜手术
- 逆序腔镜和传统开放双乳腺体切除联合全胸肌后假体乳房重建术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逆序腔镜和传统开放双乳腺体切除联合全胸肌后假体乳房重建在外科学安全性、美容学效果及肿瘤学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01—2022-04-30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行双乳腺体切除联合全胸肌后假体乳房重建手术7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按手术方式分为逆序腔镜组(39例)和传统开放组(3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外科学并发症及术后病人对切口不满意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序腔镜组(314.7±91.8)min vs.传统开放组(278.5±95.8)min,P=0.097]。与传统开放组相比,逆序腔镜组随访时间更短[76(37,90)个月vs.38(27,51)个月],任何外科学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63.9%vs.10.3%),Scar-Q评分结果更高[(34.0±8.4)分vs.(81.2±10.9)分],Hurris量表、Ueda量表结果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逆序腔镜手术是术后发生外科学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7,95%CI 0.01~0.42,P=0.003),是术后病人对切口不满意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6,95%CI 0.01~0.28,P=0.001)。逆序腔镜组有1例病人术后6个月出现胸壁、腋窝及锁骨上局部复发,传统开放组有1例病人术后14个月出现骨转移,两组24个月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7%vs.97.5%,P=0.648)。结论逆序腔镜双乳腺体切除联合全胸肌后假体乳房重建术与传统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美容学效果显著改善,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晴谢妍妍梁法清邬昊朱中建杜正贵
-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
- 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的创新探索被引量:2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及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5月我院收治的9例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22~60)岁。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早期并发症,并采用BREAST-Q量表分析患者乳房重建前后社会心理健康、对乳房满意度以及胸部功能的差异。结果均为单发肿瘤,平均最大径2.4(0.6~4.7)cm;肿瘤距离乳头平均2.5(2~4)cm。术后临床分期:0期2例,Ⅰ期7例。平均手术时间161.1(125~2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1 mL,平均住院时间1.5 d,其中日间患者5例,目前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1~2)个月。术后1例(11.1%)患者出现乳头轻度缺血所致去色素化;全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皮下气肿、乳房内血肿形成、感染、乳头乳晕坏死、皮瓣坏死、假体和(或)补片取出。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胸部功能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乳房及社会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腔镜下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早期并发症少、再乳房美容效果好,采用该技术行乳房重建可获得较高的近期满意度。
- 覃湘泉王甜甜谢妍妍梁法清冯玉周娇黄艺璇李娟邱梦雪张颂博文楠周宇婷杨焕佐吕青杜正贵
- 关键词:乳房重建逆序法
- 保留乳头的乳头内病变乳管剜出术用于乳腺癌保留乳房皮肤手术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索伴有乳头溢液或中央区病变但肿瘤未累及乳头乳晕皮肤的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的乳头内病变乳管剜出术的可行性及初步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5月—2023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者医疗组伴有乳头溢液或中央区病变、但术前影像学评估肿瘤未累及乳头乳晕皮肤的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皮肤的乳腺皮下腺体切除,同时在乳头顶部行1个直径3~4 mm的圆形切口剜出乳头内病变乳管,再塑形乳头;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早期并发症、随访肿瘤学疗效,并用乳房整形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BREAST-Q)分析患者对乳头美观度的评价。结果共对39例女性患者实施该手术。年龄27~57(39.0±7.6)岁。术后乳腺癌病理分期:0期2例(5.1%),Ⅰ期1例(2.6%),ⅡA期15例(38.5%),ⅡB期21例(53.8%)。肿瘤类型:单纯原位癌5例(12.8%),浸润癌14例(35.9%),其中浸润癌同时伴有原位癌20例(51.3%)。术后3例(7.7%)患者出现乳头轻度缺血所致去色素化;无乳头坏死丢失;术后1例(2.6%)患者出现乳头重建失败(无乳柱,术后外敷料压迫所致乳柱消失);全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并发症、皮下气肿、乳房内血肿,有2例(5.1%)因假体腔感染,经清创、换药、重新引流等导致假体外露而行假体取出及乳头乳晕多余皮肤切除术。中位随访时间15.0(2~66)个月。截至2024年4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BREAST-Q评分显示,患者对乳头的满意度达97.4%。结论伴有乳头溢液或中央区病变但影像学评估肿瘤未累及乳头乳晕皮肤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保留乳头乳晕皮肤的乳头内病变乳管剜出的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假体乳房重建手术,在不增加近期肿瘤复发转移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了术后乳房局部尤其是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美容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梁法清贺涛谢妍妍吕青
- 超重对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体质量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疗效的影响,为超重及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女性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使用AIs为初始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初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的乳腺癌患者为超重组,按1∶1比例配对(包括确诊年龄、确诊年限、Luminal A或Luminal B分子分型、及服用AIs药物的类型)的正常BMI乳腺癌患者(18.5 kg/m^2
- 谭秋雯张俊慧梁法清钟晓蓉吕青
- 关键词:超重肥胖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