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对比剂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眩晕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血性
  • 1篇眼震
  • 1篇眼震电图
  • 1篇眼震电图描记...
  • 1篇衍生生长因子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机构

  • 6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唐琴
  • 2篇曲源
  • 1篇孙亮
  • 1篇刘克明
  • 1篇蒋杰
  • 1篇夏迎洪
  • 1篇赫晓磊
  • 1篇郭华
  • 1篇孙亮
  • 1篇陈杰
  • 1篇吕涛
  • 1篇王泽斌
  • 1篇王佳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头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原理,研究方法,PWI的分类,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以及在脑急性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本次主要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急性后循环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
唐琴王泽斌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0
2022年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视频眼震图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平滑跟踪试验及位置试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震电图显示眼震峰速下降、潜伏期延长、精确度下降、欠冲及过冲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平滑跟踪试验Ⅲ、Ⅳ型异常检出率和位置试验Ⅰ、Ⅱ及Ⅲ型检出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DGF-BB和NOS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CD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41,P=0.02)。结论与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法相比,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眼震异常状态、血清PDGF-BB和NOS水平、TCD指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高博吕涛唐琴白洁
关键词:眼震电图描记术一氧化氮合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马来酸桂哌齐特甲磺酸倍他司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基于双源CT的影像学模型对儿童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 探讨基于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的影像学模型用于儿童上尿路不同成分结石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上尿路结石的5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体内的结石分析应用双能量方式进行扫描,而体外结石则将其放置于新鲜的猪肾内并全部浸于生理盐水中再扫描,体内和体外结石的扫描条件一致。在其软组织窗分别采用80kV、120kV和140kV电压下测定患儿结石的CT值,并采用双能量结石分析的相关软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判断。同时应用前期文献构建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样品的主要成分。结果 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发现29例纯结石,5例为混合结石。24例术前采用DSCT扫描发现21例纯结石, 2例混合结石。经统计分析,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羟基磷灰石、胱氨酸结石这四种纯结石年龄之间经统计分析,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患儿发病情况经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比体内、外草酸钙结石、羟基磷灰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的扫描CT值在80kV、120kV和40kV下经统计分析,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结石采用DSCT法(80kV和140kV)时CT值的差值和DEI值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常规扫描方法和DSCT法测定的ED值、CTDIvol值和DLP值经统计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SCT法均高于常规扫描法。结论 四种纯结石在不同电压下进行体内或体外扫描其C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CT可作为临床上分析儿童上尿路结石成分的准确方法之一。结合CT值测量及DSCT分析软件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唐琴吴广巍孙亮刘克明曲源陈杰艾尼瓦尔·玉素甫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儿童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接收的肝脏疾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120例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以12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结果同病理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可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智赫晓磊蒋玉洁唐琴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肝脏疾病
双下肢深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发肺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75%~90%以上的肺动脉栓子来自下肢及盆腔的深静脉脱落[1-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静脉血液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致使静脉回流障碍,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患肢肿胀、静脉曲张、
夏迎洪曲源王佳蒋杰亚力坤.依明孙亮郭华唐琴
关键词:对比剂下肢静脉栓塞后综合征静脉回流障碍肺动脉栓塞
腹部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2023年
分析腹部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于2020年5月开始,2022年5月结束,共计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52例,分为2组展开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均有76例患者,接受不同的检查当时,主要为腹部B超和腹部CT,比较不同的扫描结果。结果 经过病理学检测对照组60例并发症,试验组64例并发症,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对照组检测特征以及病死率分布情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较小(P>0.05),对照组B超并发症检出率明显低于试验组腹部CT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影像学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成功出院,并未出现病死情况。结论 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过程中采用腹部CT扫描可使临床检出率得到有效提升,为临床治疗患者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唐琴胡凯
关键词:腹部CT扫描急性胰腺炎并发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