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娜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对儿童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经手术治疗确诊的癫痫海马硬化患者23例,通过对23例儿童癫痫海马硬化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常规MRI扫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薄层扫描、辅助T2W-FLAIR序列、横断位GM-only、三维T1加权成像(3DT1W)与海马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分析MRI检查对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显示海马结构特征清晰,23例患者在FSET1WI序列图像中海马面积均有萎缩性改变;20例患者出现单侧海马体积缩小(左侧11例,右侧9例);3例患者出现海马体积双侧缩小;FLAIR序列中23例患者海马病变处信号均增高,FSET2WI序列19例患者病变侧海马信号增高,4例无明显变化;海马病变侧头部浅沟明显消失20个,病变侧白质萎缩3个,病变侧颞角增大1个,病变侧颞叶萎缩2个;海马硬化在MRI图像中以表面硬化、颞角增大、T2WI序列中海马信号异常升高、海马体积缩小、病变侧NAA峰下降等为主要特征。结论 MRI各序列的扫描图像对海马硬化区域显示直观,可定量分析脑组织内生化代谢的异常变化,可对深入的了解癫痫灶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手术定位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资料。
- 宋跃锋孙军娜张振勇文宝红
- 关键词:MRI癫痫海马硬化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作用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病人100例,对其采常规取影像学检查和PET-CT检查,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经病理活检诊断,转移病灶经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诊断,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PET-CT检查的无转移及未发现病灶明显低于常规影像学检查(P<0.05);PET-CT检查的淋巴及其它部位转移数、转移病灶明显高于常规检查组(P<0.05)。结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可以提高恶性肿瘤在分期以及诊断方面的准确性,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宋跃锋孙军娜王玉分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恶性肿瘤病理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阿托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胆碱酯酶(Ch E)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Ch E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用药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8/48)比20.83%(1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与阿托品联合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效果显著,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 孙军娜
-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康复
- 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探究对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急诊床边血液灌流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62例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急诊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床边血液灌流。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62例患者均进行血液灌流治疗,53例一次血液灌流治疗后意识清楚,病情好转,经后期积极治疗后治愈出院;患者肝肾功能明显好转,血清酶学指标显著下降,P<0.05;患者WBC、RBC、Hb、K+、Na+、Cl-、Ca+等指标均有一定的下降,但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62例患者GCS评分≦5分者37例,6~9分者25例,血液灌流治疗2h后,GCS评分≦5分者30例,6~9分者32例;且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一定的下降,但经对症处理后已稳定,4例患者出现寒战、烦躁等症状,给予地塞米松对症处理后已缓解。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迅速清除患者体内毒物或药物,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血液灌流方法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携带,适用于各级医院或现场急救。
- 孙军娜
- 关键词:急性重度药物中毒血液灌流急诊
- PET-CT在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指引作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PET-CT在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指引作用。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2月92例行肺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6例。观察组患者在PET-CT指引下行肺癌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切除淋巴结病理学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除淋巴结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切除淋巴结病理阳性率为65.09%(179/2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5.31%(262/74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4/4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74%(10/46)(P<0.05);随访1年结果显示,两组均无死亡患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35%(2/46),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52%(3/46)(P>0.05)。结论 PET-CT应用于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可发挥良好的指引作用,有效控制淋巴结切除数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宋跃峰孙军娜王玉分
-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清扫术PET-CT
- 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CT、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对照探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对CT诊断和贺词共振诊断在腔隙性脑梗死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腔隙性脑梗死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编码,单数号码患者为CT组,采用CT诊断对患者的临床疾病进行诊断;双数号码患者为MRI组,采用的是MRI诊断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疾病进行诊断,然后对两组患者诊断时间以及检查所需要费用等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MRI组患者诊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检查费用要少于CT组,且MRI组患者的诊断病灶平均直径大小也要优于CT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采用MRI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且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间以及所花费的费用也要低于CT诊断,因此,在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 宋跃锋孙军娜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CTMRI诊断
- 增强CT与PET/CT在诊断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临床作用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究增强CT与PET/CT在诊断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15日至2017年4月15日我院收治的肺部实行病灶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将此86例患者进行CT与PET/CT诊断,然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86例肺部实性病灶经增强CT确诊为恶性者有45例,其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66. 5%、特异性为81. 2%、准确性为69. 6%,经PET/CT确诊为恶性者有54例,其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90. 3%、特异性为86. 2%、准确性为87. 8%。两者在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差异显著,对比P <0. 05。结论:PET/CT对于肺癌及其淋巴结的转移方面诊断价值显著,其敏感性和准确性等均较增强CT强,在临床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应该做进一步的临床分析,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其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宋跃锋孙军娜王玉分
-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转移体层摄影术
- 院前院内持续镇静镇痛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持续镇静镇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3例实施院前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93例实施院前院内持续镇静镇痛治疗,两组治疗前后行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并行心肌酶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预后状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持续镇静镇痛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效果,优于单纯院前镇痛治疗效果。
- 孙军娜
- 关键词:镇静镇痛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