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荣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意识恢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ICU收治的心跳骤停后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给予ICU优化措施治疗,对比分析2组神经功能恢复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7d患者意识状态清醒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n index,GED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意识状态恢复,缓解血液循环状态,临床意义重大。
- 谢文杰叶转仪蔡金亮庞荣峰
- 关键词:心脏停搏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评估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40例,均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的变化,记录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乌司他丁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有效率达87.5%,与对照组6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LI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 黄永鹏徐小彭王孝杰李敏雄庞荣峰
-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老年病人90例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并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3种不同的通气模式。30例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SIMV+PEEP组),30例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模式(CPAP+PSV组),余30例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PCV组)。对比3组临床疗效、呼吸模式参数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V+PEEP组和CPAP+PSV组治疗后各病死1例,PSV组无死亡病例。CPAP+PSV组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饱和度(Sa O2)水平均高于SIMV+PEEP组和PCV组(P<0.05~P<0.01),吸气末峰压(PI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低于SIMV+PEEP组和PCV组(P<0.05~P<0.01)。3组PaO_2、PaCO_2、Sa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CPAP+PSV组病人PaO_2/FiO_2均高于SIMV+PEEP组及PCV组(P<0.01和P<0.05)。结论:3种机械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ARDS病人的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PIP方面比其他2种通气模式有优势,更适于连枷胸的治疗。
- 谢文杰叶转仪蔡金亮庞荣峰
- 关键词:胸部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全身亚低温干预对感染所致ARDS患者早期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全身亚低温干预对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30例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措施+全身亚低温干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氧输送(D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氧摄取率(O_2ER)、氧消耗(VO_2)等氧代谢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的FiO_2、FSV、PEEP、Pplat等机械通气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干预对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氧代谢水平,促进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临床意义重大。
- 谢文杰叶转仪蔡金亮庞荣峰
- 关键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