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梁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疾病管理经历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管理疾病的经历。方法:对21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14名主要照顾者进行个人深度访谈。结果 :疾病自我管理的经历可归纳为4个主题:①药物的自我管理是基础;②症状的自我管理是关键;③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是目标;④利用资源以及支持是愿望。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邹海欧张梁封砚村李峥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照顾者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被引量:77
- 2014年
- 目的:编制一套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量表,并对其进行条目筛选。方法:基于前期定性研究中有关患者自我管理的经历以及文献中自我管理量表中的条目,形成了75个条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chizophrenia Self-Management Instrument Scale,SSMIS)草本。经专家及患者审核,保留48个条目,形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初稿。选取在北京市海淀区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随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名,采用离散程度法、t检验法、相关系数法及因子分析法进行条目筛选。结果:经4种客观条目分析方法以及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并结合专业意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共删除15个条目,保留33个条目。将保留的33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分为6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70%。将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服药依从、药物的管理、精神症状的管理、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利用资源及支持以及自我效能。将6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较好(χ2/df=4.35,GFI=0.81,RM SEA=0.10)。结论:经过严格的条目筛选后,保留的条目符合代表性好、独立性强、敏感性高、区分性好的原则,达到了编制的要求。
- 邹海欧李峥王红星张梁周艳张冲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量表编制条目筛选
- 精神障碍患者低钠血症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估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出现低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回顾记录87例在住院期间出现低钠血症的精神障碍患者与87例同期未出现低钠血症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精神科诊断、精神科用药、躯体疾病诊断、躯体疾病用药情况,采用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OR=3.08,95%CI:1.43~6.05)、抗抑郁药(OR=2.14,95%CI:1.01~1.27)、躯体疾病用药(OR=3.50,95%CI:1.96~4.60)与低钠血症相关联(P<0.05)。结论患有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使用抗抑郁药、使用躯体疾病用药是精神障碍患者低钠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 王健张梁马辛
- 关键词:低钠血症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持续缓解的临床与认知预测因素。方法:4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并在基线期采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疾病症状以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中文修订版(HVLT-R)、Stroop词色测验、彩色连线测验、词语流利测验中文版(VFT:VFL和VFC)评估认知功能;在治疗后4、8、12、24、36周和1年时随访,从第8周末至1年期间,历次访视PANSS量表8个核心条目评分均≤3分者被视为持续缓解(持续缓解组),其他患者视为病情波动(病情波动组)。结果:42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其中24例(57.1%)患者持续缓解;与病情波动组(18例)比较,持续缓解组具有未治疗精神病期(DUP)较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HVLT-R和VFC得分较高的特点(P〈0.05或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持续缓解的患者具有DUP短(OR:0.791,95%CI:0.629-0.995;P=0.003)、阴性症状分低(OR:0.775,95%CI:0.609-0.987;P=0.012)及阳性症状分高(OR:1.706,95%CI:1.040-2.800;P=0.004)是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DUP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
- 黄晶周福春姜涛周晶晶张梁王传跃
-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
- 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护士对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现状调查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对攻击行为进行风险评估的现状,深入了解评估内容。方法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8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选择12名护士进行访谈。结果分别有96.20%和92.39%的护士认为评估时会考虑患者院外攻击行为史及患者目前精神状态。类属分析方法提炼出3个主题概念:攻击史因素、临床因素、一般资料。攻击行为史、家族史、精神症状及临时预警信号是精神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攻击行为风险评估时考虑的主要方面。结论通过护士的动态观察和判断,及时进行评估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进行有效干预是预防攻击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
- 姚秀钰李峥徐江玲金鑫张梁张莉
-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风险评估
- 认知行为治疗和运动干预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影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及运动干预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运动状况、服药状况以及是否复发等的影响。方法:将133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接受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院内认知行为治疗和运动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时的体重、体重指数、运动状况、服药状况以及是否复发。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时体重、体重指数、运动状况及服药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是否复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结论:院内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以及运动干预可预防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体重及体重指数的增加、改善患者的运动状况以及服药状况。
- 邹海欧王凤李峥姚秀钰张梁封砚村
-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运动干预体重
- 复方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单次舌下含服的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 目的 以汉族、男性健康受试者为对象,探讨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复方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的单次舌下含服的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 给予汉族、男性健康受试者研究药物舌下含服.要求受试者年龄在18~30岁,体重不低于...
- 李安宁尚德为张梁王传跃
- 药源性高催乳素血症模型大鼠下丘脑甘丙肽的表达及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索甘丙肽在药源性高催乳素血症模型大鼠下丘脑部位的分布及作用.方法 利用舒必利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高催乳素血症的疾病模型,分别采用免疫荧光组化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下丘脑部位甘丙肽和多巴胺的表达及相互作用的差别.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催乳素(PRL)分别为(15.74±2.49) ng,/ml、(10.25±1.29) ng/ml,雌激素(E2)分别为(4.24±0.69)pg/ml、(9.56±3.25) pg/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下丘脑部位甘丙肽的表达明显减少,甘丙肽能神经元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共定位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下丘脑部位的TH/GAPDH的灰度比值分别为(0.871±0.046)、(0.890±0.05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下丘脑部位GAL/GAPDH的灰度比值分别(0.405±0.112)、(0.985±0.15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催乳素血症模型大鼠下丘脑部位的甘丙肽表达减少,并且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共表达减少具有相关性.
- 张志洋王永军张梁徐志卿王传跃
- 关键词:甘丙肽共定位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理解及态度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的理解及态度。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对21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14名主要照顾者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对17名医护人员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结果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的理解可归纳为3个主题:①自我管理是能力的体现;②自我管理包含多个维度;③自我管理需要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共同参与。对自我管理的态度可归纳为2个主题:①患者有能力、有责任参与其疾病的自我管理;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受到照顾者质疑。结论:本研究从多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的定义、内涵及态度,可为研发相应自我管理量表并据此评估患者、据其评估结果构建自我管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 邹海欧李峥张梁封砚村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医护人员自我管理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病高危者的认知功能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人群及超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符合精神病风险综合征(SIPS)诊断标准的超高危人群(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精神病一级亲属(31例)、健康人群(27例),采用连线测验(TMTA)、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持续操作测验(CPT)、Stroop色词测验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四组人群在连线测验(F=11.45,P<0.001)、符号编码(F=11.69,P<0.001)、HVLT-R(F=5.34,P<0.05)、Stroop单字(F=2.79,P<0.05)、Stroop单色(F=3.73,P<0.05)、Stroop色词(F=3.83,P<0.05)及CPT测验(F=13.62,P<0.05)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一级亲属和超高危人群认知功能介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且患者一级亲属要好于超高危人群(Ps<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一级亲属、超高危个体以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依次加重,提示认知损害的程度与患病风险相关。
- 张哲周福春何凡杨宁波张梁王传跃
-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