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月丽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兵团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布鲁氏菌
  • 9篇细胞
  • 8篇信号
  • 8篇信号通路
  • 8篇通路
  • 4篇免疫
  • 4篇介导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 3篇细胞凋亡
  • 3篇小鼠
  • 3篇巨噬细胞
  • 3篇NF-ΚB
  • 3篇NF-ΚB信...
  • 3篇STAT6
  • 3篇病毒

机构

  • 23篇石河子大学
  • 3篇江苏省人兽共...
  • 2篇福建圣维生物...
  • 1篇新疆职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药品...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武威职业学院
  • 1篇天康生物制药...

作者

  • 23篇王月丽
  • 21篇陈创夫
  • 12篇王震
  • 6篇王勇
  • 4篇张辉
  • 3篇孟闯
  • 2篇李天森
  • 2篇刘志科
  • 2篇李敏
  • 2篇刘洋
  • 1篇孟露萍
  • 1篇张欢
  • 1篇朱良全
  • 1篇肖莉
  • 1篇刘升兰
  • 1篇马亚茹
  • 1篇李启峰
  • 1篇徐锦凤
  • 1篇张秋雨
  • 1篇徐艺玫

传媒

  • 7篇中国畜牧兽医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与巨噬细胞极化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虽无典型的毒力因子却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常导致慢性持续感染。布鲁氏菌病被列入世界上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直接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其发展了更高的策略逃逸宿主免疫细胞的杀伤,甚至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削弱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抗原递呈功能部分丧失,从而能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持续性感染。文章围绕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不同极化类型的巨噬细胞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炎症通路对机体炎症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不仅可适应持续感染期间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也可适应感染期间靶细胞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差异;证实了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免疫逃避和与宿主细胞代谢的相互作用起关键作用;解释了NF-κB通路是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亚型平衡状态的关键因素。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中持续感染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其免疫逃逸机制和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易继海王月丽王震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氏菌
鸡白痢沙门菌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和简便的鸡白痢沙门菌套式PCR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侵袭蛋白基因invA的高度保守区域,利用Primmer 5.0软件设计2对特异性的套式引物,以提取的沙门菌DNA为模板克隆invA基因,将其连入T载体并计算拷贝数作为套式PCR的模板,在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最佳的套式PCR反应条件,确定其上、下游引物用量分别为0.3μL,套式PCR的第1次退火温度为57.4℃,第2次为53.5℃。应用该方法对已构建好的不同浓度的标准阳性质粒作为模板进行检测,其灵敏度为102拷贝数/20μL,远高于常规PCR的106拷贝数/20μL。用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对从新疆石河子某鸡场采集的25样品进行检测,与传统的诊断方法比较符合率达95.00%。建立的鸡白痢沙门菌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可行、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等特点,为鸡沙门菌病的早期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刘志科李村院张秋雨刘洋马亚茹王月丽陈创夫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菌套式PCR常规PCR灵敏性
布鲁氏菌VirB5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正>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引起以流产和波浪热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并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卫生安全问题[1]。人和动物感染后表现为流产及不孕不育等症状[2]。最近几年,布鲁氏菌...
童志霞李天森徐锦凤王月丽李敏张辉陈创夫
布鲁氏菌对巨噬细胞极化及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经历短暂的急性期后很容易转成慢性感染,主要寄生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内,而巨噬细胞可根据体内微环境的不同,极化为不同的表型发挥不同的功能。布鲁氏菌感染对巨噬细胞的极化影响很...
王月丽
关键词:布鲁氏菌M2型巨噬细胞
布鲁氏菌外膜囊泡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免疫原性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布鲁氏菌外膜囊泡(OMVs)在亚单位疫苗上的应用前景,制备布鲁氏菌OMVs亚单位疫苗,评估布鲁氏菌OMVs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高速离心法制备羊种布鲁氏菌OMVs,通过透射电镜、SDS-PAG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制备的OMVs进行形态和组分分析;使用纳米佐剂(LDH)和弗氏佐剂乳化OMVs后免疫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7、14、21、28和35 d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利用小鼠IgG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评估OMVs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水平;通过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测定及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术测定评估OMVs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成功提取并纯化了布鲁氏菌OMVs,其直径大小为20~160 nm。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MVs主要组成蛋白OMP25、OMP31、OMP16、OMP19、BP26及SOD均属于亲水性蛋白和抗原性蛋白,且存在多个B细胞和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与PBS组相比,OMVs免疫小鼠后,不同佐剂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IgG抗体(P<0.01);同时OMVs可显著诱导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IFN-γ(P<0.05),并促进了CD4^(+)T细胞的表达(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羊种布鲁氏菌OMVs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为布鲁氏菌新型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徐朕宇徐锦凤邓肖玉王月丽何金科谢珊珊王震王震王勇苗玉和王勇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氏菌免疫原性
布鲁氏菌重组L7/L12蛋白对小鼠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布鲁氏菌候选保护性抗原L7/L12的免疫原性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经PCR扩增羊种布鲁氏菌16M株L7/L1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2b-L7/L12,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化E.coli 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后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获得了16 ku的重组L7/L12蛋白(rL7/L12),且纯化效果较好。将rL7/L12以100μg/只腹腔注射免疫6周龄SPF BALB/c小鼠,14 d后以50μg/只加强免疫。首免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及49 d分别对所有小鼠尾静脉采血,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抗体、其亚型(IgG1、IgG2a)抗体水平及二者比值;并利用ELISA方法检测首免后21 d和35 d两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首免后14 d,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迅速升高,于首免后21 d达峰值并持续至首免后49 d(P<0.01),对照组小鼠则一直无抗体产生;首免后14 d,rL7/L12组小鼠血清中的IgG1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IgG2a抗体水平(P<0.01),且IgG1/IgG2a大于1;但首免后42 d,rL7/L12组小鼠血清中IgG2a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IgG1(P<0.01),IgG2a/IgG1比值大于1。表明在免疫前期,rL7/L12主要诱导小鼠的Th2型体液免疫反应,免疫后期主要诱导小鼠Th1型细胞免疫反应。首免后21 d和35 d,rL7/L12组小鼠IL-2和TNF-α含量极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1),首免后35 d,该组小鼠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极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1)。首免后21 d和35 d,分别剖杀每组小鼠,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利用ELISp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首免后21 d,rL7/L12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有所升高,但与PBS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免疫后35 d,rL7/L12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rL7/L12免疫后期刺激小鼠机体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反应,与抗体检测结果相符。首免后42 d�
谢珊珊王月丽邓肖玉席静于水发马忠臣王震王震苗玉和孟闯易继海徐艺玫
关键词:布鲁氏菌ELISPOT
STAT6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布鲁氏菌胞内存活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旨在探讨STAT6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布鲁氏菌光滑株S2308(S2308)和粗糙型疫苗株RB51(RB51)侵染巨噬细胞。利用qRT-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p65、NOS2和IL-1β,M2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STAT6、ARG1、IL-10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标记分子CD86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TAT6蛋白及抑制剂AS对蛋白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2和M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量;最后对胞内菌落进行CFU计数。qRT-PCR结果显示,在感染8、12 h时可显著诱导M1型因子mRNA转录表达,72 h时低表达,而M2型因子在72 h时高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2308感染12 h可显著诱导CD86的表达,感染72 h可显著诱导CD206的表达,但RB51对二者无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2308菌株在感染72 h时激活STAT6信号通路,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抑制剂AS在2μmol·L^(-1)浓度时抑制效果最佳;ELISA结果显示,A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IL-4、IL-10的释放,并促进TNF-α、IL-12的释放;CFU计数结果显示,S2308组的胞内菌呈先降低后显著上升趋势,加入AS抑制剂后可显著抑制布鲁氏菌胞内复制。布鲁氏菌S2308在感染后期能够通过STAT6诱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并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有利于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不影响胞内生存。
席静王月丽邓肖玉杨琴李培东张江伟孙天浩朱良全朱良全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氏菌
4株布鲁氏菌弱毒株对小鼠毒力及免疫保护力的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为检测国内外已有的布鲁氏菌疫苗株S19、M5、S2和RB51的胞内存活力、毒力、免疫保护力以及抗体消长水平,将上述4种疫苗株,分别以100:1的MOI侵染小鼠巨噬细胞,结果发现RB51的胞内存活力最强;以1×10~6 CFU/只免疫昆明小白鼠,测定各疫苗株在小鼠脾脏中的定居力,结果发现M5的定居力最强;待疫苗株在小鼠体内被清除后,以1×10~5 CFU/只腹腔接种2308毒株,进行攻毒试验,检测各疫苗株的保护力,结果发现M5的保护效果最好;免疫后连续10周采集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 G滴度、IFN-γ的表达水平及抗体消长水平,结果发现S2、M5组的Ig G水平高于其他组,而各组间的IFN-γ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凝集状况,结果发现S2、S19组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剖检各疫苗株对小鼠脾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引起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M5引起的病变程度最强。
刘升兰关团王震王月丽刘洋刘志科孟露萍张辉陈创夫
关键词:布鲁氏菌疫苗毒力免疫保护力小鼠
牛A群轮状病毒G10型XJ-2022株分离鉴定及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试验旨在对新疆某规模牛场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及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抗原诊断试剂盒方法对在新疆某牛场随机采集的15份腹泻犊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对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反复冻融和过滤处理,然后将样品接种于Marc-145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和传代。对分离毒株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负染电镜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原。对分离株的VP6和VP7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其进行基因相似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抗原诊断试剂盒结果显示,3份粪便样品呈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抗原阳性。将阳性粪便样品分别接种于Marc-145细胞,仅有1份样品连续盲传至第9代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IFA结果显示,接种该分离株的Marc-145细胞有亮绿色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电镜观察可见约65 nm的圆形病毒粒子,并命名为XJ-2022株。经PCR扩增获得VP6和VP7基因的目的条带,长度分别为1 356和342 bp。基因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VP6基因与人源A群轮状病毒参考株DB2015-066(LC367318.1)相似性最高且遗传进化亲缘关系最近;VP7基因与牛源G10轮状病毒参考株XJX2(MN937506.1)相似性最高,遗传进化亲缘关系最近,确定该分离株为A群G10型轮状病毒。【结论】试验成功分离到基因型为A群G10型BRV XJ-2022株,该毒株为新疆地区首次发现的多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病毒。
席静易继海王月丽徐朕宇李培东张江伟陈创夫
关键词:基因型分析
NF-κB信号通路对布鲁氏菌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7年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它的侵染力和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广泛,严重危害畜牧兽医业的发展,易感动物为反刍动物和人。布鲁氏菌病现已波及全球近90%的国家和地区,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布鲁氏菌有自己特有的生物学活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与宿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有复杂的信号调控网络。LPS是布鲁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王月丽易继海王震陈创夫
关键词:信号通路NF-KB细胞凋亡介导革兰氏阴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