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基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药房
  • 2篇用药
  • 2篇肿瘤专科
  • 2篇专科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及不良反...
  • 2篇门诊处方
  • 2篇处方
  • 1篇单抗
  • 1篇新会陈皮
  • 1篇循环管理
  • 1篇药品
  • 1篇药品管理
  • 1篇医院门诊处方
  • 1篇用药频度
  • 1篇原研药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退药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刘基华
  • 6篇刘韬
  • 3篇黄红兵
  • 3篇周捷
  • 3篇何伟佳
  • 2篇刘澍
  • 2篇刘庆
  • 2篇魏雪
  • 2篇徐文华
  • 1篇陈卓佳
  • 1篇林晓泉
  • 1篇蒋林
  • 1篇胡继藤

传媒

  • 2篇中国处方药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今日药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1年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10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1例。参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CA72-4]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1%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分别为(27.1±2.1)ng/L、(96.4±1.7)U/ml、(47.3±2.2)U/ml,均低于参照组的(31.4±2.9)ng/L、(111.3±1.9)U/ml、(54.6±2.5)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较好,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式,有效提升了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升了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何丽萍刘基华
关键词:晚期胃癌
2013—2016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抗肿瘤抗生素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下文简称"我院")抗肿瘤抗生素应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3—2016年我院抗肿瘤抗生素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及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的比值,进而分析我院抗肿瘤抗生素的应用情况。结果:2013—2016年我院抗肿瘤抗生素中,除丝裂霉素外,其他药品的销售金额、DDDs呈逐年递增趋势,多柔比星脂质体、表柔比星及吡柔比星的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连续4年均居前3位;抗肿瘤抗生素的DDC及排序较为稳定,多柔比星脂质体的DDC排序持续4年居首位;多柔比星脂质体、表柔比星及吡柔比星的B/A连续4年均为1.00,其他药品的B/A接近1.00。结论:我院抗肿瘤抗生素的总体使用基本符合要求,符合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的用药原则。
徐文华魏雪刘基华陈富钦何伟佳刘韬黄红兵
关键词:抗肿瘤抗生素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前后门诊处方合理率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门诊处方合理率中的作用。方法:每月随机抽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门诊处方300张,共5 400张,按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的时间分为干预前(2014年7—12月)和第1轮循环阶段(2015年1—6月)、第2轮循环阶段(2015年7—12月),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的处方合理率和各类不合理处方数。结果:PDCA法实施两轮循环后,门诊处方合理率由干预前86.22%(1 552/1 800)升高至第2轮循环阶段后的95.33%(1 716/1 800);我院主要不合理处方类型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干预后各类不合理处方数量较干预前明显减少。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门诊处方合理率的持续改进效果显著。
徐文华魏雪刘基华陈富钦何伟佳刘韬黄红兵
关键词:PDCA循环门诊处方
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住院药房退药情况以减少退药,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退药数据,从退药原因、退药科室和退药种类3方面统计退药条目数和退药金额,分析退药现状。结果退药最多的退药原因依次为病情变化、医生修改医嘱、患者出院。退药金额最多的退药原因依次为医生修改医嘱、病情变化、患者拒用。退药排名前3的科室依次为放疗科、内科、肝脏胰胆外科,退药金额最大的前3个科室依次为内科、放疗科、鼻咽科。退药最多的3类药物为消化系统药物、营养药、抗微生物药物,金额占比最多的药品依次为抗肿瘤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结论影响退药的因素很多,应从制度、信息系统、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完善,加强退药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刘基华陈富钦周捷刘庆林晓泉
关键词:住院药房退药
智能麻醉药品柜在某肿瘤医院西药房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在肿瘤专科医院麻醉药品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介绍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分析其在综合西药房的应用效果及不足之处。结果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和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了网络联接,使麻醉药品的入库、出库、取药、交接班盘点等环节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能自动生成相应的管理账册。结论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提高了麻醉药品存储的安全性、调配的效率和准确性,使麻醉药品管理实现了药品管理的信息化、操作的简便化和全程的可追溯,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
刘基华何丽萍刘庆陈卓佳刘韬
关键词:麻醉药品管理
配置中心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案例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配置中心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情况,以此为临床提供更合理、安全的用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患者化疗联合用药情况,主要从用药次序、用药时间和药物输注速度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药师干预下,肿瘤化疗药物使用情况更加合理,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用药效果更加理想。结论药师在配置中心的工作极为重要,能为临床提供合适的用药时间、滴注速度和次序,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庄丽萍杜宝萍刘基华刘韬
关键词: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案例分析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原研药安维汀与国产生物类似药安可达在与化疗药物联用治疗的方案中,两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优化抗肿瘤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接受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奥沙利铂(方案1)、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贝伐珠单抗+XELOX)(方案2)和贝伐珠单抗+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贝伐珠单抗+FOLFOX)(方案3)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别将患者分为安维汀组、安可达组和先后使用过两种药物的更替用药组,收集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指标、影像学诊断结果、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出现的肿瘤学指标异常和不良反应事件的频次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在安维汀组、安可达组和更替用药组中,出现肿瘤学指标的异常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事件的分析中,使用方案1治疗时,安维汀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安可达组(P<0.017);使用方案3治疗时,安可达组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安维汀组(P<0.017);而在方案2中,各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三个治疗方案中,各组疗效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出两个厂家的贝伐珠单抗疗效相当。在治疗方案1中,为了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可尝试选用安维汀进行治疗。在治疗方案3中,为减轻药物骨髓毒性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可尝试选用安可达进行治疗。
黄丽霞刘基华刘雪莹刘澍黄红兵刘韬周捷
关键词:原研药
基于HPLC图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与种源陈皮的鉴别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陈皮药材的产地与种源。方法通过HPLC及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获得来自5个不同产地分别从属于3种不同植物种源的25批次陈皮药材的6个共有成分峰,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对共有峰面积数据进行分析鉴别。结果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能够对新会陈皮样品与其他陈皮样品进行准确区分,不同种源陈皮样品亦可各自区分;在对新会陈皮与非新会陈皮的识别训练与预测中,人工神经网络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了100%,在对不同品种陈皮样本的识别训练中准确率达到100%,识别预测准确率为90%。结论 HPLC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对不同产地不同种源陈皮药材进行鉴别的结果理想,对完善新会陈皮的质量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胡继藤刘基华陈富钦刘韬蒋林
关键词:新会陈皮人工神经网络
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吉非替尼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厄洛替尼单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肺癌进展和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98.34±3.23)分、心理功能评分(96.45±2.33)分、社会功能评分(95.98±2.55)分、物质生活评分(95.97±2.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4.56±2.45)、(75.09±2.67)、(75.98±2.03)、(74.98±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M(1.59±0.71)g/L、IgG(12.02±1.05)g/L、IgA(2.65±1.04)g/L均高于对照组的(1.12±0.24)、(11.21±1.67)、(2.01±1.3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癌进展时间(7.02±1.02)个月、肺癌生存时间(11.64±1.9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5.28±1.67)、(9.83±1.4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厄洛替尼、吉非替尼联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而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何丽萍刘基华
关键词: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某肿瘤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的规范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统计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的规范性情况,为提高处方质量,加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的门诊处方,随机抽取每月处方1000张进行回顾性研究,共12000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为标准进行分析、点评,统计各门诊科室不合格处方的数量以及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所占的比例。结果不合格处方总数为1088张,不合格率占9.06%,其中不规范处方有416张(38.23%),未写临床诊断或书写不全的处方数量最多,胸科门诊占比例最高;不适宜处方有571张(52.48%),集中在职工保健科开具的适应证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有101张(9.28%),主要为鼻咽癌、胸科、妇科等门诊开具的超说明书用药处方,涉及的药品包括希罗达、替吉奥、吉非替尼、依维莫司和阿帕替尼。结论该院的门诊处方总体质量良好,个别科室需在书写临床诊断、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方面提高规范性。
杜宝萍刘基华陈富钦何伟佳刘澍周捷
关键词:处方分析不规范处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