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勇 作品数:3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更多>>
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非政治化和突生结构——以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为例 被引量:6 2013年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又一新维度。透过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深层次的幕后认知,限制性语码在意图语义框架完型的过程中,将灾害完全归咎于自然现象,隐瞒其中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从而将西方哲学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社会二元对立所体现的意识形态进一步主流化。也正是在突生结构中,SANDY与物质固着物MONSTER得以捆绑,实现了非政治化,从而进一步稳固了权势关系的统一体系。 丁建新 秦勇关键词:非政治化 拟人化 英语-ing非限定小句意象图式中句法象似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ing非限定小句的句法象似性进行意象图式的解释和分析,提出了-ing非限定小句的三个判断标准(过程标准、参与者标准、人际功能标准)和两个意象图式(部分-整体图式和链接图式)的本质属性。-ing非限定小句的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在始源-路径-终点图式中,随着施事位置的逐渐后移和受格位置的逐渐前移,施事意义逐渐减弱,而受格意义和语篇标记性逐渐增强,这是与省力原则和词汇密度一致的。在线性顺序图式中,-ing非限定小句的距离象似性受到序列连贯与断续的影响;而在中心-边缘图式中,-ing非限定小句的标记象似性体现为形态标记和静态或终结的过程变化能够表达语义在程度上的逐渐提升或特指。 丁建新 秦勇关键词:句法象似性 意象图式 英语时光运动认知语义的概念框架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时间是哲学最老的话题之一。现代哲学认为,时间、空间和事物是不可分的。事物之所以运动是因为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而时间就是事物运动变化顺序性和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是一种心智的概念,它是事物运动或过程的概念表征,因而在认知领域时光运动可以通过语言表征。另一方面,在现象学中,时间性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现象学为认知语言学提供诠释时光运动的哲学基础。本文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提出英语时光运动的概念语义,并在主体自洽原则的基础上以认知的物质性、动态性、意向性为先设命题,对英语时光运动认知语义的概念框架进行小句层面的探讨,分别用时空方位概念结构的"容器图式"和动作概念结构的"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并对其详略度、辖域、基体、侧面、突显和视角等变量参数的特性进行例证。最后尝试用概念合成理论将两种图式融合为一种原型范畴,这两种动觉意向图式是时光运动静与动的描述,是系统和运动的统一,也是语义和句法的结合。 秦勇 丁建新关键词:认知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