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萌

作品数:23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心肌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梗死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固定法
  • 4篇ECMO
  • 3篇代谢
  • 3篇代谢组学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缺血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血管
  • 2篇血液接触

机构

  • 23篇天津市第三中...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人工细...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23篇宁萌
  • 21篇李彤
  • 14篇胡晓旻
  • 14篇高文卿
  • 10篇稂与恒
  • 8篇段大为
  • 6篇吴鹏
  • 6篇刘迎午
  • 5篇于美丽
  • 4篇周秦
  • 4篇赵越
  • 3篇彭文近
  • 3篇崔晓琼
  • 3篇李鑫
  • 3篇高征
  • 2篇刘东
  • 2篇刘博江
  • 2篇刘艳红
  • 2篇张强
  • 2篇黄雷

传媒

  • 3篇国际生物医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沙坦与阿替洛尔治疗马方综合征进行性主动脉扩张效果的meta分析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氯沙坦与阿替洛尔对马方综合征(MFS)进展性主动脉扩张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所有相关研究,并进行纳入和排除。主要终点为出现主动脉主要并发症或进行心血管手术,数据使用Stata 14.0进行分析。对所有研究终点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和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使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所有纳入的试验均为前瞻性临床试验。根据随机效应模型,氯沙坦和阿替洛尔在治疗升主动脉扩张率和主动脉根部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和阿替洛尔治疗MFS进展性主动脉扩张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仍需要更多研究数据支持。
张强张强齐振昌稂与恒龚亦杰稂与恒高文卿李彤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META分析
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内和体外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不结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药,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12 h 30 min和缺血后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HMGB1拮抗剂甘草酸或STAT3抑制剂NSC748595 mg/kg。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MTS法测定H9C2细胞活力,通过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测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评估心肌细胞的存活。采用免疫沉淀法研究HMGB1/STAT3的作用方式。采用免疫染色法检测HMGB1/STAT3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和迁移情况。结果抑制HMGB1或STAT3的表达后,大鼠EF和FS均升高,心肌细胞免疫浸润和凋亡下降;抑制HMGB1表达可降低STAT3的表达,但抑制STAT3表达不影响HMGB1的表达。缺氧导致HMGB1、p-STAT3表达升高,STAT3表达降低,在缺氧8 h时,STAT3表达水平突然升高。复氧后HMGB1、STAT3表达降低,p-STAT3表达升高,但p-STAT3(Ser 727)未参与该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MGB1和STAT3在心肌细胞中牢固结合,但抑制STAT3或HMGB1会减弱这种结合。抑制HMGB1或STAT3表达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氧后再复氧心肌细胞HMGB1表达增加,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迁移。结论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可有效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宁萌齐炳才冯建宇龚义杰高文卿李彤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缺氧复氧损伤
一种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结扎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结扎装置,包括回收导管;保护胶头,保护胶头设于回收导管的一端;导丝收纳轴,导丝收纳轴设于回收导管远离保护胶头的一端;导丝孔,导丝孔有两个且沿回收导管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导丝孔沿回收导管...
李彤齐炳才靳琦文高文卿齐赛稂与恒宁萌龚奕杰齐振昌冯建宇
文献传递
一种多糖分子片段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糖分子片段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高分子材料浸泡在高锰酸钾的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将材料置于聚乙烯亚胺溶液中,以得到氨基化修饰的表面;将肝素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亚硝酸,低温重氮化处理肝素钠,得...
李彤高文卿周秦胡晓旻段大为于美丽李鑫宁萌
文献传递
血液透析膜材料的改进及抗凝血特性被引量:5
2018年
传统血液透析(HD)面临血液相容性的问题,尤其是高危出血患者,透析中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难以平衡。文章主要针对目前HD面临的问题,对传统HD的抗凝血处理及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对HD膜材料的修饰和改进,以及透析模式的改进作了全面综述,以期为高危出血患者HD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高文卿李彤于美丽胡晓旻段大为吴鹏宁萌张东亮
关键词:透析膜血液相容性抗凝血活性
一种连接于ECMO管路的介入治疗接头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于ECMO管路的介入治疗接头鞘,包括直管路,及其侧面连通的侧枝管路,所述直管路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侧枝管路通过止血阀连通有支管路;所述支管路的末端设置有三通塞;所述止血阀的阀体外覆盖...
稂与恒李彤胡晓旻薛利段大为吴鹏崔晓琼刘博江宁萌郑伟锋马群兴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为临床桥血管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隐静脉(SVG)、左乳内动脉(LIMA)及桡动脉(RA)作为桥血管的整体使用情况及通畅情况,比较3种桥血管的近期(<5年)、中期(5~10年)及远期(>10年)通畅情况,并对RA闭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桥血管使用总支数为85支,仅有1例用的右乳内动脉(RIMA),其他为SVG、LIMA、RA,使用支数分别为48、23、13支,4种桥血管整体通畅率为45.88%(39/85),SVG、LIMA、RA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25%(12/48)、73.91%(17/23)、69.23(9/13)。所有桥血管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的通畅率呈降低趋势,其中LIMA、RA及SVG近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MA和SVG中期通畅率高于RA,而RA的远期通畅率高于LIMA及SVG,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例RA通畅病例靶血管吻合口近段有严重狭窄(>90%)或闭塞,远端血流通畅。结论桡动脉整体使用率仍偏低,整体通畅率优于大隐静脉,可作为第二优选桥血管。桡动脉应用前需做好病人选择及桡动脉评估,靶血管吻合口近端狭窄程度显著影响桡动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
高文卿李彤胡晓旻吴鹏稂与恒郑伟峰赵越马群兴宁萌
关键词: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移植术乳内动脉通畅率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肾损害的作用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心肾损伤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临床注册研究,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行PPCI的STEMI患者25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TEMI患者分为处理组(123例)和对照组(128例)。处理组先行IPC(在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1 min内,使用球囊导管低压力充气-放气3次),然后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PCI。分析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率、心肌坏死标志物峰值、对比剂急性肾功能损害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再次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因心力衰竭而再次住院、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结果处理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1.2±12.6)岁和(64.2±12.1)岁(P=0.768)。处理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2.28%(52/123)比57.03%(73/128), P=0.023]。处理组术后即刻心电图ST回落率高于对照组[77.24%(95/123)比64.84%(83/128),P=0.037]。处理组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峰值均低于对照组[肌酸激酶:1 257(682,2 202) U/L比1 737(794,2 816)U/L,P=0.029;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23(75,218)U/L比165(95,288)U/L,P=0.010]。处理组术后对比剂急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69%(7/123)比14.06%(18/128),P=0.034]。处理组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2%(9/123)比15.63%(20/128),P=0.040]。结论STEMI患者在PPCI术中采用IPC技术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术后对比剂肾病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心脏和肾脏均有保护作用。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
王赟赟李彤刘迎午刘博江胡晓旻王禹高文卿吴鹏黄雷李鑫彭文近宁萌
关键词:心肌梗死缺血后处理对比剂肾病
一种多糖分子片段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糖分子片段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高分子材料浸泡在高锰酸钾的硫酸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将材料置于聚乙烯亚胺溶液中,以得到氨基化修饰的表面;将肝素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亚硝酸,低温重氮化处理肝素钠,得...
李彤高文卿周秦胡晓旻段大为于美丽李鑫宁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内炎性因子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血中炎性因子IL-1、IL-6、IL-10水平与梗死血管直径、术前血流、术后血流状态、冠脉病变支数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炎性因子和ACS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临床状态的影响。方法于术前取54例ACS并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外周血与冠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样中的IL-1、IL-6、IL-10水平。结果术后心脏不良事件与患者年龄、D-to-B时间、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均P<0.05)。ACS患者冠脉血中IL-1、IL-6、IL-10水平均高于外周血(均P<0.05)。冠脉病变支数(≥3)、心梗发病时间(>4 h)、合并糖尿病、缺血后处理、术前血流级别2.5 mm、冠脉病变支数≥3、右冠脉严重病变、术前血流22帧、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其血液IL-10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ACS患者冠脉血中炎性因子IL-1、IL-6、IL-10水平高于外周血,提示急性冠脉起源于冠脉局部的炎症反应,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升高属于“冲刷”效应,且炎性因子的水平与病变血管直径、术前血流、冠脉病变支数、心梗位置、合并糖尿病以及吸烟史有明显相关性。
宁萌彭文近刘艳红王辉马冠群刘迎午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炎性因子冠脉病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