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慧娜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2篇肾功能
  • 2篇肾衰
  • 2篇维持性
  • 2篇维持性血液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慢性肾衰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尿酸
  • 1篇血压
  • 1篇血压晨峰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机构

  • 8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陈慧娜
  • 6篇党勇
  • 4篇胡芳芳
  • 4篇李晓燕
  • 3篇谢泉琨
  • 2篇刘书真
  • 2篇高博
  • 2篇王勇
  • 1篇高艳凤
  • 1篇于芳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执业药师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阿魏酸哌嗪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阿魏酸哌嗪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及其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肾内科收治的94例CR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q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魏酸哌嗪片(100 mg,qd)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魏酸哌嗪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CRF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谢泉琨刘书真陈慧娜党勇马登飞
关键词:阿魏酸哌嗪厄贝沙坦慢性肾衰竭血流动力学
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与评价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3月选择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88.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和肌酐清除率值分别(36.3±8.4)g/L、(1.9±0.8)g/24 h和(88.6±29.1)m L/min,对照组分别为(28.5±7.9)g/L、(2.8±1.7)g/24 h和(80.2±22.7)m L/min,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肝功能损伤、消化道症状、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为7.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陈慧娜党勇
关键词:泼尼松来氟米特狼疮性肾炎肾功能
血尿酸与老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颈动脉斑块总积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尿酸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慢性老年CKD非透析住院患者77例,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积分独立相关因素。结果(1)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总积分高(P=0.035、0.014、0.041)。(2)颈动脉斑块总积分与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反应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存在单变量相关。(3)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斑块总积分独立相关(P=0.007、0.001)。结论尿酸是老年CKD非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芳芳党勇王勇李晓燕高博陈慧娜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慢性颈动脉疾病尿酸
白细胞介素-17家族细胞因子参与调控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DM)大鼠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家族各成员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150 mg/kg)法建立DM大鼠模型,代谢笼收集大鼠24 h尿液,ELISA法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肌酐、尿素氮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Western印迹测定IL-17A、IL-17F 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DM大鼠模型制作成功4 w时肾功能显著下降,8 w肾功能下降更加显著;肾脏IL-17A及IL-17F在4 w时转录及翻译水平均显著升高,8 w时升高更加显著;DM大鼠肾脏IL-17B、IL-17C、IL-17D、IL-17E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肾脏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IL-17A及IL-17F,有可能成为改善DM肾病的有效靶点。
李晓燕高艳凤曹宏敏陈慧娜
关键词: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17A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40岁以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3%,40~50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3%,50岁以上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16%,不同年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显效5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结论慢性肾衰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存在一定的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因而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确定血液透析治疗的实施方法,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症状的发生率。
陈慧娜
关键词: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心律失常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临床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点。结果共3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60%;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总次数、肝炎病史、透析器复用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感染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低于非感染患者,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较为严重,危险因素较多,患者遭受感染后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营养状况下降、肝脏受损情况加剧、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
谢泉琨刘书真陈慧娜曹宏敏于芳胡芳芳李晓燕党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因素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阶段血清FGF23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旁腺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阶段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甲状旁腺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13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依据疾病分期进行分组,慢性肾脏病1期—2期设为A组(19例),3期设为B组(35例),4期设为C组(45例),5期设为D组(36例),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8名设为对照组;对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钙、磷、活性维生素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甲状旁腺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组、D组血钙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对照组,血磷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对照组(P<0.05);B组、C组、D组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对照组,C组、D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C组、D组血清活性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A组、对照组(P<0.0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显著高于A组、对照组(P<0.05);C组、D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显著高于B组,D组显著高于C组(P<0.05).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血钙、活性维生素D3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血磷和甲状旁腺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磷、血钙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具有直接调节作用.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变化早于钙磷变化,可作为反映慢性肾脏病早期钙磷代谢紊乱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甲状旁腺素旁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具有间接和(或)直接调节功能,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陈慧娜党勇胡芳芳谢泉琨
关键词:疾病分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甲状旁腺素钙磷代谢活性维生素D3生物学指标
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MHD高血压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动态血压检测仪记录24h血压,采用自评抑郁量表 (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测定患者抑郁情绪,Logistic回归分析晨峰血压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非晨峰血压增高组抑郁情绪患者14例(35.0%),晨峰血压增高组抑郁情绪患者18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9,P=0.011)。(2)年龄(r=0.247,p=0.044)、24h收缩压(r=0.284,P=0.020)、24h舒张压(r=0.278,P=0.023)、空腹血糖(r=0.293,P=0.03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45,P=0.016)、SDS标准分(r=0.276,P=0.024)与MBPS呈正相关。(3)SDS标准分(OR=1.101,95%CI=1.018-1.191,P=0.016)、24h收缩压(OR=1.070,95%CI=1.007-1.136,P=0.028)、空腹血糖(OR=2.127,95%CI=1.118-4.049,P=0.022)是晨峰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情绪、24h收缩压、宇喧血糖能够增加MHD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升高的风险。
胡芳芳党勇王勇李晓燕陈慧娜高博刘森
关键词:抑郁维持性血液透析血压晨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