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英
- 作品数:1 被引量:24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在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ICU收治的8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IC)分为TIC组(n=37)与非TIC组(n=45);并根据伤后14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5)与存活组(n=57)。入选者在入院6 h内完成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入院12 h内完成对入选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4 h内完成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伤后6个月对TIC组与非TIC组中存活者进行随访,进行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价。结果 TIC组PLt、FIB水平低于非TIC组,PT、APTT、TT均高于非T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IC组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T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14 d TIC组死亡16例(43.24%),非TIC组9例(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NHP评分TIC组(97.85±23.17)分,非TIC组(86.24±20.1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FIB水平低于存活组,PT、APTT、TT、入院时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多发性创伤患TIC几率较高,凝血指标对于多发伤病情程度、预后评价及成功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史云光张志刚张瑞英刘蕾
- 关键词: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