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
- 作品数:20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基于AMI量测信息的配电网拓扑错误辨识算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MI量测信息的配电网拓扑错误辨识算法,其计算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各负荷所属的耦合节点电压U<Sub>pc</Sub>,获得负荷所属的耦合节点电压样本空间;步骤2、计算各负荷所属的支路电...
- 王旭东丁一马世乾戚艳庄剑李国栋项添春林济铿王高猛
- 文献传递
- 可交易能源框架下的微网群动态电能交易策略被引量:7
- 2020年
- 为促进微网间的能量互济和协调控制以及平抑微网与配网之间的功率波动,文章提出了可交易能源(transactive energy,TE)框架下的微网群动态电能交易策略。首先,设计了基于可交易能源平台的微网群电能交易结构,保证了市场参与者的隐私安全,提高了电能交易的灵活性;其次,构建了微网群动态电能交易模型,以计及储能电池退化成本和可控负荷调度补偿成本的微网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电能报价,以微网群电能交易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电能交易量,通过多轮竞价以协调微网间的电能交易,促进系统供需平衡,减小微网与配网之间的交互功率;最后通过3个互联的微网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 练小林李晓露陆一鸣丁一李聪利
- 基于影响增量的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各阶矩快速求解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影响增量的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各阶矩快速求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假设;步骤2、使用影响增量法推导电力系统的基于二次影响增量的二阶原点矩表达式和基于三次影响...
- 霍现旭丁一张军李野赵晨阳王庆彪侯恺
- 一种计及综合需求响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运行决策方法
-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主要涉及计及综合需求响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运行决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综合需求响应建模;S2: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性建模;S3: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能效建模;S4: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
- 戚艳丁一吴磊霍现旭张鹏穆云飞
- 基于智能电网架构模型的营配调贯通一体化模型构建方法被引量:4
- 2022年
- 一体化配网模型是配电网全景感知、弹性可控、主配协同的基础,一体化配网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已成为配电网业务数字转型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首先分析营配调贯通常规业务及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新业务,从提升营配调业务的互操作性角度,提出基于智能电网体系架构模型(smart grid architecture model,SGAM)的营配调贯通一体化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信息互操作层上的营配调贯通模型;然后,以故障定位、隔离与恢复(FLISR)为例进行用例分析,分析结果映射到SGAM的组件互操作层、信息互操作层;最后,验证模型构建方法的有效性。
- 刘日亮李晓露杜建陆一鸣丁一
- 关键词:配电管理系统互操作性用例分析
- 一种基于节点电流注入的单三相混合潮流计算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节点电流注入的单三相混合潮流计算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用于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单三相混合模型;步骤2、基于步骤1构建的用于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单三相混合模型,采用节点电流注入法进行配电...
- 王旭东丁一马世乾黄潇潇霍现旭庄剑李国栋项添春林济铿王高猛
- 一种调节三相不平衡的智能换相开关系统及其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三相不平衡的智能换相开关系统及其方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该系统包括主控器和换相开关,主控器安装在每条支线出线上,换相开关安装在用户前端;该方法实时采集负荷电流有效值主动上送至主控器,主控器每隔固定的时长...
- 张磐丁一陈静唐萍温彦军张愉黄亮亮凌万水刘畅李洁黄潇潇王旭东
- 文献传递
- 基于分析目标级联法的区域热电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属于区域热电综合能源调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分析目标级联法的区域热电综合能源调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测数据;根据预测数据调度形成购电计划和购热计划;根据购电计划和购热计划形成售电计划和售热计划;确...
- 霍现旭丁一李野赵晨阳王庆彪王蒙徐科于建成刘涛魏炜侯恺
- 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薄弱环节辨识及扩容改造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薄弱环节辨识及扩容改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PIES及各设备进行建模;2)构建PIES运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3)通过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及指标测算、薄弱环节三个阶段,辨识既有PIES的薄...
- 戚艳丁一吴磊霍现旭李国栋张磐梁刚穆云飞曹严张志君马世乾康宁袁中琛赵玉新杜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风电场级多工况双馈机组静态稳定降阶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级多工况双馈机组静态稳定降阶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双馈机组坐标系系统,构建双馈机组的超同步、次同步和功率限制的三种不同工况详细模型;步骤2、基于李雅普诺夫第一法和主导模态法建立...
- 丁一刘崇茹杨芳王旭东时燕新黄潇潇康宁张志君姜宁袁中琛于建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