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喷施脱叶剂对不同机采种植模式下棉花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7年
- 在新疆阿瓦提县丰收二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了新陆中75号在一膜六行种植模式R1[(10cm+66cm+10cm+66cm+10cm)+66cm]×11cm、一膜六行种植模式R2[(12cm+64cm+12cm+64cm+12cm)+66cm]×11cm、一膜四行种植模式R3[(64cm+12cm+64cm)+86cm]×9.5cm喷施脱叶剂(脱吐隆300g/hm^2+40%乙烯利1 200mL/hm^2)前后棉花产量、脱叶效果以及棉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R3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增加796.5kg/hm^2和303.9kg/hm^2,R2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增加591.8kg/hm^2;喷施脱叶剂后R3模式比R1模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增加823.3kg/hm^2和234.9kg/hm^2,R2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增加656.0kg/hm^2。脱叶剂喷施24d后,R3模式下脱叶率较R1模式脱叶率高11.13%,挂枝率低6.33%。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之间棉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但喷施脱叶剂处理后断裂比强度、纺织一致性指数降低。喷施脱叶剂处理下R3模式的纺织一致性指数较R1模式高18.0%。喷施脱叶剂对R3模式下棉花产量、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影响最小且产量高,更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 李健伟石洪亮李春艳崔建平张巨松
- 关键词:脱叶剂纤维品质
- 海岛棉与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氮素吸收分配的特点被引量:5
- 2017年
- 以新陆中75号、新陆中54号、新海35号和新海48号为材料,研究陆地棉与海岛棉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干物质积累与氮素吸收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陆地棉干物质积累总量在全生育期内均高于海岛棉,生殖器官干物质所占比例在生育前期小于海岛棉,后期逐渐大于海岛棉;氮素积累总量在全生育期内陆地棉均大于海岛棉,生殖器官氮素积累比例在生育前期为陆地棉小于海岛棉,后期逐渐大于海岛棉。与陆地棉相比海岛棉营养器官干物质以及氮素积累比例较大,不利于生育后期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从而影响棉花产量。因此,在大田管理中应注意在生育后期加强对海岛棉的水肥管理。
- 李春艳文如意石洪亮严青青张巨松
- 关键词:陆地棉海岛棉干物质氮素
- 密度与氮肥对机采棉产量及氮肥利用影响的研究
- 随着拾花劳动力紧缺以及拾花成本逐年上涨,机械采收已成为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与棉花机械采收相配套的农艺技术尚未完全建立。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是影响机采棉产量的关键性技术措施。本文以新陆中54号为供试品种,在南疆主...
- 李春艳
- 关键词:冠层特性产量性状氮肥利用效率机采棉
- 文献传递
- 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棉花主要植株形态影响效应分析被引量:27
- 2018年
- 机采棉农艺与机艺高度配套是解决机采棉品质下降和降低植棉成本问题的关键。为了比较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棉花主要植株形态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以新陆中54号和新陆中7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目前大田条件下3种常用的机采棉种植模式,分别在花铃期、吐絮期对9个主要植株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定,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植株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对其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7个植株形态特征指标影响显著。相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间始果节高度、始果节位和果枝长度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比较发现一膜四行较一膜六行机采棉种植模式棉花生育进程提前4~6 d,霜前花率提高2%~4%,单株结铃多1~2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机采种植模式下株高与始果节高度、果枝台数、叶形指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730、0.560,茎粗与单株结铃数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5。因此,增加植株高度可使植株形态更符合机采要求,增加茎粗可使单株结铃数增加并且可减少倒伏,降低机采损失。植株过矮和过密已经无法适应机采棉种植要求,需打破传统的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思维模式。
- 李健伟吴鹏昊石洪亮李春艳崔建平张巨松
- 关键词: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农艺性状
- 滴水量对大豆根系生长及花荚形成的影响
- 本文旨在探明滴水量对大豆花荚形成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笔者在田间系统地研究了900(W1)、1725(W2)、2550(W3)和3375 m3·hm-2(W4)4种滴水量对新大豆27号根系生长发育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光合特性、...
- 李春艳
- 关键词:大豆根系生长花荚形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