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晓利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术后
  • 2篇腰椎
  • 2篇膝关节
  • 2篇康复
  • 2篇护理模式
  • 2篇关节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肿
  • 1篇腰椎功能
  • 1篇腰椎骨折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血肿

机构

  • 6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作者

  • 6篇董晓利
  • 4篇李影
  • 3篇牛婷婷
  • 1篇李民
  • 1篇刘益兵
  • 1篇姚帅辉
  • 1篇郑慧玲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医务人员现场讲解与演示、健康知识讲座、文字宣传、病友会、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对9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随访1年,了解患者对该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结果 9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对该疾病知识的了解明显高于教育前,并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良好的遵医行为,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培养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李民李影董晓利韩晓稳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
负重训练起始时间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负重训练时间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行关节镜下重建术的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于术后第5天开始下床负重训练的4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于术后第3天开始下床负重训练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1 d、2、4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松弛度(Lachman试验)变化,以及患者术后1 d、4周的等速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异。结果术后2周、4周,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ROM水平较术后1 d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2组膝关节松弛度均较术后1 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2组等速肌力、ADL评分较术后1 d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第5天开始负重训练在ACL损伤患者重建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突出,能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高膝关节灵活度,改善膝关节松弛,提升肌力,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活活动能力。
牛婷婷李影董晓利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韧带重建术
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患者入院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胀、便秘的发生率以及腹胀、便秘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腹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胀、便秘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李影姚帅辉董晓利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胃肠道功能紊乱护理对策
ESPCS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样本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编号信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样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SPCS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5 d、术后30 d的术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实验组干预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P<0.05);术后15 d、30 d,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7、2.486,P<0.05);术后15 d、30 d,两组患者JOA评分明显升高,实验组涨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2、2.456,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9、1.515、0.706,P>0.05)。结论:ESPCS护理模式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改善腰椎功能。
董晓利李影牛婷婷刘益兵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功能疼痛
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于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6例膝关节置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实施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方案,两组均持续干预6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步行功能[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三维步态测试评价]、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量表(KSS)评价]以及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TUGT计时均缩短(P<0.05),且干预组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步速均增快、步幅均增大、患侧支撑相占比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BBS评分,KSS量表中膝关节稳定性、疼痛、行走功能、活动度评分,WHOQOL-100量表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状态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膝关节置换病人中,有助于改善病人步行站立功能、肢体平衡功能和膝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董晓利牛婷婷郑慧玲徐慧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颈椎术后硬膜外血肿的护理体会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病术后血肿形成的护理关键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颈椎326例手术患者中发生血肿并有神经症状的8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和治疗,并给予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早期发现和积极处理后,无神经症状残留。结论正确及良好的护理及其重要,通过良好的护理,早发现、早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的发生。
董晓利
关键词:颈椎血肿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