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珍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肱骨
  • 3篇关节功能
  • 3篇儿童
  • 2篇远端
  • 2篇置换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后患者
  • 2篇髓内
  • 2篇肿瘤
  • 2篇肱骨骨折
  • 2篇腕关节
  • 2篇康复
  • 2篇康复训练
  • 2篇抗阻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骨骺
  • 2篇骨骺分离

机构

  • 11篇郑州市骨科医...

作者

  • 11篇李珍
  • 5篇宋相建
  • 5篇朱峰
  • 2篇吴蔚
  • 1篇魏岚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阻运动及感觉刺激改善高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抗阻运动及感觉刺激改善高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某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4例高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27例,常规康复)和观察组(n=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阻运动及感觉刺激),连续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抗阻运动功能训练、感觉刺激模式能够显著改善高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李珍张子营马璐
关键词:抗阻运动尺桡骨双骨折高龄腕关节功能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5~6.5岁,中位数3.5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按骨骺损伤的 Salter -Harris 分型,Ⅰ型13例、Ⅱ型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 h 至6 d,中位数2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1例发生尺神经损伤,拔除尺侧克氏针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3个月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针道感染、肘内外翻畸形、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 Flynn 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7例、可3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峰宋相建吴蔚李珍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骺脱离正骨手法
经皮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总结经皮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桡骨颈JudetⅢ、Ⅳ型骨折患儿在C臂机间断透视下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术后4周去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术后3~6个月视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弹性髓内钉。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8个月根据Tibone-Stoltz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22/24。患儿均未发生桡神经损伤、桡骨头缺血坏死、骨骺早闭、针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JudetⅢ、Ⅳ型骨折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可较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朱峰李珍宋相建
关键词:儿童桡骨骨折弹性髓内钉
儿童髌骨套袖状撕脱骨折的诊治
2019年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治疗8例髌骨套袖状撕脱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8~14岁。左侧6例,右侧2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为1h^3d;其中2例于外院诊断为韧带损伤,石膏固定后来我院。
朱峰李珍宋相建
关键词:儿童髌骨骨折
Herbert螺钉治疗青少年肱骨内上髁骨折被引量:1
2016年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16例青少年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12-16岁。左侧7例,右侧9例。合并肘关节脱位8例,尺神经损伤2例。骨折根据Watson-Jones分型:Ⅱ型5例,Ⅲ型7例,Ⅳ型4例。
朱峰宋相建吴蔚李珍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骺分离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辅助红外线治疗仪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辅助红外线治疗仪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实施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辅助红外线治疗仪干预,两组均干预5周。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肿胀程度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肿胀率(32.50%,13/40)低于对照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红外线治疗仪干预可有效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肿胀程度,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安全可靠。
李珍魏岚
关键词:四肢骨折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红外线治疗仪疼痛程度
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5例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52,术后给予卧式踏车训练)和观察组(n=53,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增加抗阻运动训练),干预6周,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94.34%较对照组80.77%高(P<0.05);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照组大,膝关节伸直活动度较对照组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H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应用于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可通过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王媛媛张子营李珍岳孟婷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抗阻训练结合心身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早期抗阻训练结合心身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抗阻训练结合心身干预,对比两组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的步行长度、步行速度、Harri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精神、心里、环境、生理、社会方面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抗阻训练结合心身干预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避免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发生。
张子营李珍岳孟婷
关键词:抗阻训练髋关节置换术生活质量
分期手术治疗大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骨折继发肘外翻畸形被引量:1
2019年
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分期手术治疗7例大龄肱骨外髁陈旧骨折继发肘外翻畸形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8.5~13岁。左侧4例,右侧3例。肘关节提携角25°~45°。骨折至手术时间6~9年。合并迟发型尺神经炎3例,表现为尺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麻木、手内在肌萎缩等。
朱峰宋相建李珍
关键词:儿童肘外翻
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髓内肿瘤术后患者脊柱稳定性重建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髓内肿瘤术后患者脊柱稳定性重建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81例脊髓髓内肿瘤行局部姑息切除加前路或后路重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围术期基础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两组脊柱稳定性、膀胱功能恢复.结果术后1d、术后1周后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Cobb角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尿管留置时间、尿路感染率以及尿失禁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脊髓髓内肿瘤术后患者中通过提高患者远期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膀胱功能.
张子营李珍岳孟婷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脊髓髓内肿瘤脊柱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