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静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内镜
  • 10篇黏膜
  • 8篇黏膜下
  • 8篇膜下
  • 8篇剥离术
  • 6篇内镜黏膜
  • 6篇内镜黏膜下
  • 6篇内镜黏膜下剥...
  • 5篇食管
  • 5篇黏膜下剥离术
  • 5篇内镜黏膜下剥...
  • 5篇间质
  • 5篇间质瘤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内镜
  • 3篇肿瘤
  • 3篇黏膜剥离
  • 3篇黏膜剥离术
  • 3篇膜剥离
  • 3篇膜剥离术

机构

  • 17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同仁医院

作者

  • 17篇孙静
  • 14篇陈建平
  • 9篇庄耘
  • 8篇徐馥
  • 6篇杨英
  • 5篇陈炳芳
  • 5篇杨莉君
  • 3篇沈婷
  • 2篇丁炎波
  • 1篇王莉
  • 1篇张银
  • 1篇赵建妹
  • 1篇李兆丽
  • 1篇李青
  • 1篇邓建平
  • 1篇孙克文

传媒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全层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内镜全层切除术(EF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因直肠NENs(<2.0 cm)在该院行EFR或ESD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FR组和ESD组,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出血、穿孔和感染)和完整切除率等指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R组完整切除率高于ESD组(100.00%和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R组中位操作时间短于ESD组(10.00和20.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R组无不良事件发生,ESD组1例发生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EFR治疗<2.0 cm的直肠NENs安全有效,相较于ESD,其完整切除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且两种手术方法术后住院时间并无差别。EFR治疗<2.0 cm的直肠NEN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佳佳陈建平孙静
小肠间质瘤14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临床诊断以及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发现方式为腹痛及下腹不适5例,黑便5例,便血1例,肠梗阻2例,体检发现1例。手术方式方面小肠部分切除术8例,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小肠部分切除术+大网膜切除1例,右半结肠+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肿瘤切除术+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阑尾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除1例于6个月后肝转移,其余13例均存活无间质瘤复发。结论小肠间质瘤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腹部CT是主要检查手段,CD117和CD34是诊断小肠间质瘤最重要的免疫组化指标,手术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最佳方法。
杨英孙静陈建平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
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和诊断率明显提高。而在治疗方面,ESD微创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局限于上皮内及黏膜内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是ESD的适应证,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同等临床价值,且手术条件相对低、创伤小、
庄耘陈建平孙静徐馥杨莉君邓建平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内镜技术黏膜下术后狭窄
103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可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全消化道,其中60%~70%起源于胃,20%~30%起源于小肠[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3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资料分析:选择2011年1月~2014年8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103例GIST患者,
杨英丁严波孙静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间叶肿瘤间叶组织胃间质瘤
老年患者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缺血性结肠炎是指由于闭塞性月/非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结肠缺血损伤。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漏诊率较高。作者回顾分析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确诊的37例缺血性结肠炎老年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总结如下。
孙静陈建平赵建妹陈炳芳杨英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
内镜下判断食管早期鳞癌浸润深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位于第4位,其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中晚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低于10%,而早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90%[1-2].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采用ESD治疗,不仅5年生存率与外科手术相当,还具有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势[3].但ESD治疗有严格的适应证,绝对适应证指病变局限在黏膜上皮层(M1)或固有层(M2),相对适应证是指病变浸润黏膜肌层(M3)或黏膜下浅层(SM1),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4].
张岳琦陈建平孙静
关键词:内镜诊断
超声内镜联合免疫组化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4和CD117蛋白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GISTs患者45例,采用超声内镜法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诊断,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D34和CD117的表达水平,对所有病例进行侵袭危险度分级。结果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显示,45例GISTs患者中有41例位于胃部,4例位于十二指肠。11例GISTs直径>50 mm有6例高风险性,5例为中度风险性患者;26例直径20~50 mm,其中8例为中风险性,18例为低风险性;8例极低风险性间质瘤患者中,其病灶直径均<20 mm。病理学结果显示,极低风险性患者8例,低风险性18例,中风险性13例和高风险性6例,与EUS的符合率为100.0%。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D117表达阳性率为91.1%,CD34表达阳性率为84.4%。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高表达,EUS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CD34,在临床诊断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杨英陈炳芳丁炎波孙静
关键词:超声内镜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异位肝一例被引量:4
2015年
患者女,63岁,因中上腹绞痛2个月于2015年2月9日入院,疼痛以剑突下为主,饭后明显,偶伴腹胀、嗳气。入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超声胃镜下见局灶起源于固有肌层低回声团块1.2cm×1.0cm,后方外膜清晰完整,提示胃底间质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底前壁小弯侧见广基隆起,予以标记、黏膜下注射、HOOK刀部分切开,未见瘤体暴露,全层切开、吸引后见胃壁外有瘤体样组织与胃壁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粘连,左前方见游离肝叶,
庄耘孙静沈婷徐馥陈建平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肝十二指肠韧带异位肝黏膜下注射上腹绞痛固有肌层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底间质瘤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ESD治疗的直径〈3cm的14例胃底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时间、病理结果、并发症、术后愈合时间等。结果14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手术时间(87.5±21.8)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9例,胃平滑肌瘤4例,胃神经鞘瘤1例。其中发生穿孔2例,1例经钛夹夹闭穿孔后保守治疗成功,1例转腹腔镜手术缝合穿孔,无术中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和迟发性出血,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创面均愈合。结论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直径〈3cm的胃底间质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行腹腔镜或传统外科手术。
孙静陈建平庄耘孙克文徐馥陈炳芳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超声内镜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下活检在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管控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ME-NBI)下活检在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临床管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初次普通胃镜活检诊断为胃LGIN的病例,选取其中接受内镜复查并最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的病例142例纳入研究。根据内镜复查方法的不同,分为普通白光胃镜(C-WLI)下活检组,ME-NBI组和ME-NBI下活检组,评价三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从而筛选出术前最佳检查方法。根据术后病理分为非癌变组和癌变组,评价两组间临床和内镜下的特征差异。结果ME-NBI下活检组诊断正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WLI下活检组和ME-NBI组(94.59%比86.76%和81.08%、85.71%比62.50%和75.00%、100.00%比100.00%和84.78%、100.00%比100.00%和75.00%、92.00%比83.02%和86.27%)。非癌变组和癌变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病变部位、肠化、HP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1 cm、表面发红、表面结节隆起、表面凹陷在癌变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癌变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E-NBI下再次活检对初次活检为胃LGIN的病变进行复查,可以筛选出癌变患者,避免延误治疗。对于大于1 cm、表面发红、表面结节隆起、表面凹陷的病灶应该提高警惕,积极进行ME-NBI下再次活检。
孙静庄耘徐馥李兆丽李青陈建平
关键词:胃镜诊断显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