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国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文昌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RDS患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09年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患有该病的新生儿又极易并发颅内出血,如不加强防治则大大增加了新生儿的致死、致残率。我国目前有关NRDS基础上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资料较少。本文对1996年1月~200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的287名NRDS患儿进行有关颅内出血情况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报告如下。
- 符春笋黄娆林鸿国余加林李禄全
- 关键词:肺透明膜病新生儿颅内出血
- 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探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分析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文昌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为两组患儿均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儿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CRP的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CRP的水平[(4.23±0.21)mg/L]低于对照组患儿CRP的水平[(10.22±1.0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显著。
- 林鸿国
-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阿奇霉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CRP
- 血清CXCL13、HSP90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及机体变态反应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及机体变态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该院的7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1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_(1)/FVC],呼吸道反应指标(呼吸阻力、支气管激发物反应阈值、呼吸阻力上升斜率)、(CXCL13)、HSP90及机体变态反应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分析CXCL13、HSP90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和机体变态反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VC、PEF、FEV_(1)及FEV_(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阻力和阻力上升斜率高于对照组(P<0.05),反应阈值低于对照组,CXCL13、HSP90、IgE、ECP以及E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气道高反应方面,血清CXCL13、HSP90水平与呼吸阻力、阻力上升斜率呈正相关,与反应阈值呈负相关(P<0.05);在机体变态反应方面,CXCL13、HSP90水平与IgE、ECP和EOS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CXCL13和HSP90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升高与患儿气道高反应和机体变态反应增强有关。
- 吴娅娜陈望青林鸿国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气道高反应
- 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研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文昌市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蒲地蓝组与鱼腥草组,每组各45例患儿。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蒲地蓝组患儿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为鱼腥草组患儿采用复方鱼腥草颗粒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蒲地蓝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7.78%)高于鱼腥草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 林鸿国
- 关键词:手足口病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复方鱼腥草颗粒
- 1~3岁幼儿肠道菌群组成及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调查分析文昌市1~3岁幼儿肠道菌群组成及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确诊的非肠道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观察组),抽取正常体检1~3岁幼儿6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分析观察组是否出现菌群失调现象及其失调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肠道10种主要细菌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第4天、第7天及第10天肠道菌群失调率分别为28.33%、58.33%和61.6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岁健康幼儿和非肠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肠道菌群组成基本保持一致,在幼儿临床治疗时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衡,治疗时进行菌群检测有助于科学使用抗生素,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 林鸿国林道炯
- 关键词:幼儿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