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伤寒
  • 11篇伤寒论
  • 9篇《伤寒论》
  • 5篇金匮
  • 5篇金匮要略
  • 4篇《金匮要略》
  • 2篇厥阴病
  • 2篇温病
  • 2篇小柴胡
  • 2篇小柴胡汤
  • 2篇麻黄
  • 2篇结胸
  • 2篇后世
  • 2篇黄连
  • 2篇柴胡
  • 2篇柴胡汤
  • 1篇大陷胸汤
  • 1篇当归
  • 1篇当归四逆
  • 1篇当归四逆汤

机构

  • 14篇长沙医学院
  • 4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贵港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王文华
  • 13篇王明炯
  • 3篇余钰
  • 1篇袁幸
  • 1篇伍浪明
  • 1篇薛丽君
  • 1篇郭里
  • 1篇曾强
  • 1篇吴丽林

传媒

  • 7篇河南中医
  • 5篇环球中医药
  • 1篇国医论坛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伤寒论》之渴(下)被引量:4
2019年
厥阴病之渴乃胃热所致,此热乃虚热,"消渴"和"吐蛔"实非厥阴提纲的"必然证",而是"或然证"。小青龙汤证水气停留在"胸膈之间",致"寒水射肺"或"支乘于心",寒水射肺则"欲饮水",支乘于心则"恶水不欲饮",故小青龙汤证有"渴"与"不渴"。文蛤散证实乃水饮所致,此水在胸隔之间时,"渴"与"不渴"均可出现。五苓散证之渴的原因比较独特,是由"肺中、心下有水"和"脾虚客热"共同作用而致,仲景称之消渴。《伤寒论》中的口渴多为"阳明有热"和"水气内停"所致,亦有复杂情况,涉及此两个因素中的一个时患者反无口渴,与人体阳气的功能状态和涉及脏腑不同相关。
王明炯王文华余钰
关键词:厥阴病五苓散证《伤寒论》《金匮要略》
论小陷胸汤乃“寒实结胸”之正剂被引量:7
2016年
笔者在研读《伤寒论》第141条之后,通过文字考证以及医理的推论,得出以下结论:一、寒实结胸是寒饮、实、邪热相胶结。二、寒实结胸就是小陷胸汤证,为寒热错杂之证,可以用小陷胸汤治疗。三、通过现有文献考究三物小陷胸汤即是小陷胸汤。四、"白散亦可服"为注解。笔者不才,现论述如下,意在抛砖引玉,愿与同道齐慕仲景神思。
王文华王明炯
关键词:伤寒论小陷胸汤大陷胸汤白散结胸
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非表里同治被引量:8
2016年
对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历代医家争议较少,很多名家的观点都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具有解表之功效。但是认真研读《伤寒论》就会发现此观点存在两个无法回答的问题:(1)262条中张仲景明示"瘀热在里",为何病在里还用解表之法?(2)仲景所有发汗之方剂,其方后注都有"温覆微似汗"或"啜粥"等字句,为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则完全没有这样的说明?鉴于此,本文通过考证"伤寒""发黄"和"瘀热在里"在《伤寒论》中的含义,最终提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实非表里同治方之观点;同时,262条中仲景对于黄疸"瘀热在里"证的治法实乃破瘀利湿之法。
王明炯王文华
关键词: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论《伤寒论》之“痞”(下)被引量:4
2018年
"痞"病机为"阳气微弱,风冷入里",来源是少阳所传。张仲景对"心下痞"一证的治疗多从调理脾胃入手,代表处方有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桂枝人参汤。上焦和中焦脾胃的关系非常密切,上焦的疾病可以通过中焦来治疗,所以张仲景对于胸部的"痞"一证,不管是用"瓜蒂散"吐,还是用"人参汤"温,或是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其药物治在脾胃无疑。张仲景对于"痞"一证的治疗围绕着太阳、少阳(肝)、脾、肾这一主线,使用药物调解肝脾肾三脏之气机,治疗重点为调理脾胃。
王明炯宋易寒王文华薛丽君
关键词:《伤寒论》
论《金匮要略》中“肺痈”的三大难点及其转归被引量:1
2017年
张仲景对于肺痈的论述存在诸多的难点,其中三个地方最让人困惑:(1)肺痈患者到底是渴还是不渴?(2)肺痈患者到底能不能吐?(3)肺痈患者吐脓到底是死还是不死?以上难题困扰着历代医家。本文参见了张仲景同时代的医家对于肺痈的论述最终破解了以上难题,并且得出以下结论:(1)肺痈渴与不渴提示了肺痈发病的不同阶段。(2)仲景"吐"的本意并非吐法,"吐"和"死"并无直接关系。(3)真正导致死亡的是"肺败"。由此再总结病程转归,将经典中对于肺痈发病和治疗的过程呈现纸上。
曾强黄斯宇吴丽林王文华王明炯
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肺痈
谈《伤寒论》之渴(上)被引量:2
2019年
阳明病多口渴,阳明胃家有热是导致口渴的直接原因。小柴胡汤证患者如果阳明热重津液被伤,则口渴,张仲景去半夏之辛燥,加人参、栝蒌根生津液;如果患者风重,则不渴,仲景去人参之甘寒,加桂枝祛风。脾约丸证患者,胃气虚乏而生热,此热乃虚热,其病机以脾虚寒为主,所以患者口不渴。阳明经阳气的来复是疾病向愈之兆,阳气来复的表现为口渴,此时病人少量饮水,阴阳自和则痊愈;如果饮水过多则"不能消之",表现为"其腹必满,小便不利";对于"太阳有寒,阳明有热",加上饮水过多的患者,当阳气恢复必定"大汗出,小便利",阳明之热和太阳之寒随汗而解,体内蓄积之水随小便而解。
王明炯王文华余钰
关键词:阳明病《伤寒论》小柴胡汤证猪苓汤证
论经方研究的三个重要规律被引量:16
2015年
《伤寒杂病论》是经方的典范,书中所载经方存在着三个规律,即经方中的每一味药物必有其特定的症状作用点,经方中相同的症状所用的药物和禁忌是固定的,经方中相同的词语描述的病机是相同的。这三个规律不仅体现在仲景书中,并且贯穿于唐代和唐代以前的方书之中。因此,在学习仲景著作时,若遇到疑点、难点,遵照这三个规律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王明炯王文华
关键词:经方《伤寒论》《金匮要略》
厥阴病治法乃“辛苦酸甘”并用之法被引量:3
2019年
厥阴病病机为气血两虚、阴阳之气不足特别是下焦阳气不足,病性为虚寒。凡"阴阳气不相顺接"者便为厥阴病,厥阴病本证是上热下寒之证,吴茱萸汤证与当归四逆汤证非典型的厥阴病证,为厥阴杂病。厥阴病可转为阳明病、少阳病和少阴病,也可不传变,通过本身阴阳之气的恢复而在本经痊愈。厥阴病的痊愈以阳气恢复为主导,但是如果厥阴阳气回复太过则又生他变,最常见的为咽痛、脓血及下血。将厥阴病的本证、杂病、坏病和转入他经的方证分清,可知厥阴病治法为"辛苦酸甘"并用之法。
王明炯王文华余钰
关键词: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白头翁汤瓜蒂散茯苓甘草汤
论“阳明经证”乃张仲景不言之言被引量:4
2017年
自从喻嘉言提出"阳明经证"后历史上争议不断,以陈亦人在20世纪80年代《辽宁中医杂志》的质疑最具代表性。故从张仲景对于表里疾病的治法入手,结合《伤寒论》对太阳病以及阳明病的种种论述得出结论:阳明表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治法乃微汗法;将阳明表证称之为"阳明经证"是恰当的,符合张仲景对于疾病病位的定义。
王明炯王文华郭里
关键词:《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对后世温病的启迪(下)被引量:2
2019年
伤寒与温病有三个相同点:第一、伤寒温病致病原因相同,发病途径不同;第二、伤寒温病同以六经为传变途径;第三、伤寒和温病初期表现有相似之处。在此背景下,仲景写作的《伤寒论》必定会涉及温病。辨别《伤寒论》中涉及温病方证的方法:①脉证不符;②用药寒热同调;③里热或表里倶热;④阴液被伤。但是由于温病的复杂性,张仲景为了让后世找到治疗外感疾病的思路,不得不从最简单的伤寒入手,因为仲景创立的是一种规范,建立的是一个辨证之模型。如果能把仲景创立的辨证模型运用的得心应手,便能找到温病的门径,临床上就能如仲景所言"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后世薛雪、叶桂之温病名家的著作和观点无一不是从仲景之处得到启悟,开创温病治疗新局面。
王明炯王文华余钰
关键词:伤寒温病《伤寒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