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国锋

作品数:18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髌骨
  • 8篇髌骨脱位
  • 8篇脱位
  • 8篇骨脱位
  • 8篇关节
  • 7篇复发
  • 7篇复发性髌骨脱...
  • 6篇运动学
  • 6篇韧带
  • 6篇伸膝
  • 6篇伸膝装置
  • 5篇运动学分析
  • 5篇重排
  • 4篇膝关节
  • 3篇导板
  • 3篇生物力学
  • 3篇前交叉韧带
  • 3篇内侧髌股韧带
  • 3篇交叉韧带
  • 2篇韧带重建

机构

  • 18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云南省中医医...

作者

  • 18篇蔡国锋
  • 15篇李彦林
  • 8篇王国梁
  • 7篇贾笛
  • 5篇宋恩
  • 5篇何川
  • 4篇李松
  • 4篇王旭
  • 3篇韩睿
  • 2篇邵标
  • 2篇王福科
  • 2篇李盛杰
  • 2篇聂邦旭
  • 2篇段洪
  • 2篇张云峰
  • 2篇耿承奎
  • 2篇余洋
  • 2篇李兴伟
  • 1篇余林薪
  • 1篇刘流

传媒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伸膝装置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生物力学及膝关节运动学分析
[目的]使用数字散斑技术及压敏纸技术探讨伸膝装置重排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运用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和逆向工程技术虚拟建立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研究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后复发性髌骨脱位模...
蔡国锋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生物力学
减张技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结合术后快速康复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探讨减张技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结合术后快速康复治疗ACL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28.7±8.8)岁;应用减张技术解剖重建并结合术后快速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29.9±9.2)岁;常规解剖重建及术后康复,不应用减张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周的患膝屈曲角度,以及术后3、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结果8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3±1.7)个月随访。试验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关节镜检查未发现韧带松弛,韧带生长良好。对照组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关节僵硬,3例患者术后12个月关节镜检查ACL松弛。试验组患者术后2、4、8周患膝屈曲角度及术后3、6、12个月IKDC评分、HS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患者术后3、6、12个月IKDC评分、HS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术后2、4、8周患膝屈曲角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断裂重建术中应用减张技术结合术后快速康复可尽快促进患膝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运动功能。
毛健宇李彦林王国梁蔡国锋贾笛刘德健蒙旭晗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
非编码RNA调控骨关节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总结非编码RNA调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生物学研究及临床治疗OA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非编码RNA调控OA病理过程的相关研究报道,并进行总结。结果根据RNA长度可将非编码RNA分为3类。相关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大量与OA发病过程相关的非编码RNA,并经RT-PCR验证此类非编码RNA多参与了OA的调控;通过对OA中表达最显著的非编码RNA进行基因敲减及过表达,明确了其调控OA的作用靶点;以及了解了非编码RNA间以及非编码RNA与编码RNA间存在复杂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拓扑结构,为明确基因间结构及功能的相互作用、寻求OA治疗靶点提供线索。结论目前对于非编码RNA调控OA病理过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已有初步研究,但每个非编码RNA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结构或序列,以及其效应复合结构的组建及相互作用机制仍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贾笛李彦林王坤蔡国锋杨龄坚蒙旭晗
关键词:非编码RNA骨关节炎分子生物学
肱二头肌长头腱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2017年
患者男性,66岁,主因右肩关节疼痛、活动无力半月余为主诉入院。门诊以"右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收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查体:右肩关节皮肤色泽正常,无淤青、肿胀,右上臂可见一大小约5cm×8cm肿物,大力水手征(+)见图1~2。右上肢皮肤感觉无异常,无麻木,感觉减退,肱骨上段肌间沟处压痛,
宋恩李彦林王福科蔡国锋何川王国梁
关键词: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关节活动度皮肤感觉肌间沟右上臂
应用器械复位手术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复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68例76足,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应用骨盆复位钳和顶锥挤压移位的骨块复位,C型臂进行Br(o)den位及跟骨轴位和侧位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对比手术前后B(o)ld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6 ~72个月,平均34个月,跟骨高度、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优38足,良30足,可8足,优良率89.4%.术后皮肤边缘坏死2足,经换药愈合,1例出现足背外侧感觉减退,3个月后恢复.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要掌握好手术时机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器械对影响关节的移位骨块进行精准复位,采用跟骨锁定钢板进行跟骨的前突、载距突及结节三点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张云峰段洪邵标李盛杰李兴伟耿承奎聂邦旭贺云余林薪蔡国锋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
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运动学分析
2022年
目的对比研究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前后患侧膝关节运动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复发性髌骨脱位并行锚钉辅助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的患者共45例45膝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45例正常人膝关节运动学数据。手术组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2~16岁,平均(13.00±1.25)岁;右膝20例,左膝25例。健康对照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2~16岁,平均(14.00±0.75)岁;右膝22例,左膝23例。记录术前和术后12个月患膝膝关节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术后12个月患膝与正常人膝关节运动时6个自由度活动范围及步数、步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术后12个月患者的最大伸膝角度较术前减小(P<0.05),平均步数减小(P<0.05),平均步长变长(P<0.05)。(2)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及步数、步长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伸膝装置联合重排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满意的早期膝关节功能。(2)膝关节运动学分析可更加客观的评估膝关节手术前后动态情况,对临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蔡国锋李彦林宁梓文韩睿贾笛李松宋恩王旭
关键词:重排
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与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股骨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与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股骨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4~40岁[(28.6±7.6)岁]。30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时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股骨隧道(3D导板组),30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时使用传统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股骨隧道(常规透视组)。(1)术后7 d内采集患膝关节CT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测量两组患者术后股骨隧道中心至Schöttle点的距离;(2)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3)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通过Opti‑Knee^(TM) 3D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系统采集患膝关节的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及屈伸角,计算各自由度范围并与30名健康人群的该6个自由度进行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5个月[(12.3±0.7)个月]。(1)术后7 d内所测3D导板组股骨隧道中心至Schöttle点距离为(5.5±2.3)mm,小于常规透视组的(7.6±2.5)mm(P<0.01)。(2)术后3D导板组和常规透视组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较术前逐渐提高(P均<0.01)。术前、术后12个月3D导板组和常规透视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9个月3D导板组Lysholm评分[(70.4±4.5)分、(86.4±3.1)分、(91.2±3.2)分]、Kujala评分[(74.2±5.3)分、(80.9±3.5)分、(85.2±3.2)分]高于常规透视组[Lysholm评分:(67.3±5.2)分、(81.8±2.5)分、(86.2±1.9)分;Kujala评分:(69.8±5.2)分、(77.6±2.1)分、(82.7±2.6)分](P<0.05或0.01)。(3)术前3D导板组和常规透视组前后位移[(0.6±0.1)cm、(0.6±0.2)cm]、上下位移[(0.5±0.1)cm、(0.6±0.0)cm]、内外位移[(0.7±0.1)cm、(0.6±0.2)cm]、屈伸角[(50.6±10.3)°、(51.6±8.5)°]小于健�
杨贤光张艳李彦林蔡国锋余洋施政良王国梁
关键词:髌骨脱位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TKA术式(传统组),30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手术(3D打印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患者血红蛋白值,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同时与30例正常成人(<60岁)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3 d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个月。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3D打印组KS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示,术前两组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活动范围均大于正常成人(P<0.05),屈伸角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与正常成人相似(P>0.05)。术后3个月,与正常成人相比,传统组内外翻角活动范围增加、屈伸角活动范围减小(P<0.05);两组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其余自由度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假体无松动。结论与传统TKA相比,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刘德健李彦林蔡国锋贾笛毛健宇蒙旭晗王国梁何川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D打印
术中导航导板辅助MPFL重建的膝关节运动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索术中导航3D导板辅助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膝关节运动学情况。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D导板组(3D组)和常规组,2组的性别占比,年龄无显著差异,对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6、9、12个月患膝关节活动的六个自由度进行测量、对比分析,同时与30例健康成人膝关节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屈伸角度范围相比无差异(P>0.05),但均小于健康成人(P<0.05),3D组患者在术后6、9个月的屈伸角度范围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D组与健康成人相比无差异(P>0.05),常规组在术后6、9个月屈伸角范围小于健康成人(P<0.05)。结论膝关节运动学分析仪能更加客观、动态评估膝关节的运动学及功能;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行MPFL重建可获得更满意的膝关节运动学功能。
李茂林张艳李彦林韩睿宁梓文蔡国锋
关键词:内侧髌股韧带复发性髌骨脱位步态分析运动学分析
内减张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运动学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内减张技术辅助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患膝术后膝关节运动学恢复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共80例ACL断裂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0例采用内减张技术辅助ACL解剖单束重建(实验组),40例采用常规术式(对照组)。采用Opti_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后3、6、12月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6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同时与40例正常成人测量数据进行对比。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SNK分析。结果术后3、6、1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最大步长、最小步长、步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6月内外旋角(F=51.141、13.204)和前后位移(F=51.246、12.207)活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且与正常成人相近(P>0.05),两组间屈伸角、内外翻角、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间6个自由度活动范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与正常成人相近(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采用内减张技术重建ACL可早期获得更满意的膝关节运动学恢复疗效,膝关节运动学分析可更客观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刘德健李彦林毛健宇蔡国锋王国梁杨桂然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