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娟
-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费孝通社会理论的情感维度
- 2023年
- 一直以来,费孝通的社会理论在社会结构(如差序格局、城乡二元结构)方面更受重视,但是他的社会理论也包含了情感方面,因其着墨不多,有必要对这些论述进行细致的分析。费孝通对于情感的关注及相关讨论主要集中在其早年有关乡土重建的系列思想中。这些方面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对“桑梓情谊”的现代阐释中。在费孝通看来,中国传统社会既有的主流情感(亲属情谊)在面对现代文明时有力不从心之势,而同时,一种已有的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感类型(“桑梓情谊”),则与现代文明具有高度的契合度。
- 宋红娟
- 关键词:情感维度城乡二元结构情感类型现代文明契合度
- “心上”的日子——一项西和乞巧的情感人类学研究
- 本文以甘肃省西和县的乞巧为研究对象,借鉴情感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基于对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参与观察,将西和乞巧解读为当地女性进行情感表达的社会文化机制。乞巧是一项特殊的女性节庆仪式活动。它是围绕着当地人称之为"巧娘娘"的女神...
- 宋红娟
- 文献传递
- 两种情感概念:涂尔干与柏格森的情感理论比较——兼论二者对情感人类学的启示被引量:12
- 2015年
- 涂尔干的消极情感理论触及了情感人类学的根本议题,即个体情感和集体情感的关系问题,同时铺陈出情感人类学的核心议题,即个体情感如何对抗集体情感的问题。柏格森的积极情感化解了这类二元论问题,有利于我们重新思考情感人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宋红娟
- 关键词:涂尔干柏格森消极情感积极情感
-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机制梳理与政策思考被引量:24
- 2016年
- 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与非遗保护实践在目标和理念上具有一种内在的契合,由此反思以往城镇化中的文化否定以及非遗保护中的博物馆式保护的局限,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导向、新的选择。在认识论层面,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留住文化"的理念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文化支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则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与社会经济的历史趋势相结合的机会,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注入活力。最后,文章从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新型城镇化的统筹和整合角度作了一些具有政策意涵的思考。
- 高丙中宋红娟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城镇化文化生态保护区
- “桑梓情谊”的现代转化:费孝通社会理论的情感维度被引量:2
- 2022年
- 费孝通的社会理论在社会结构方面更受学界重视,而其中的情感维度尚未得到足够关注。本文试图在费孝通早年有关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视域中,梳理他有关“桑梓情谊”与“亲属情谊”“乡土工业”“村镇地方团体”之间关系的探索和讨论,进而呈现费孝通社会理论中对于情感的重视。在费孝通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以中国传统社会组织为基础来嫁接西方现代技术,从而推动整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有效过渡。在此过程中,他尝试将既旧且新的“桑梓情谊”阐释为现代中国社会的情感基础。文章认为,“桑梓情谊”表征并构造了本地的根源与大社会的流动以及地方与国家的人际关联,是理解费孝通社会理论之情感维度的关键,对我们思考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
- 宋红娟
- 关键词:道德情感
- 论作为社会状态的“门槛”概念——对范热内普、特纳与柏格森的考察被引量:3
- 2019年
- “门槛”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精神与社会文化中,但对该现象的认知和探讨并没有充分展开。范热内普在其“阈限”理论中曾对此有所关注,但在特纳对范热内普的发展中,忽略了其中“门槛”的一面。通过回溯特纳和他的思想渊源,以及范热内普和柏格森对人的内在世界的观照,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范热内普、特纳等人的“阈限”理论,也可以重新阐释、建构“门槛”概念,进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广泛存在的“门槛”现象。
- 宋红娟
- 关键词:门槛柏格森绵延
- 格尔茨列传:1950—1990
- 2023年
-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格尔茨不仅带动了人类学学科内部的理论转向,同时也深刻影响到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文章以格尔茨与人类学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来呈现格尔茨几个重要学术阶段的学术背景与学术氛围。具体而言,文章将格尔茨的主要学术阶段分为初始人类学、印尼田野调查、芝加哥大学十年和普林斯顿时期四个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的相关资料梳理,文章试图展示格尔茨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
- 宋红娟
- 关键词:格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