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耿春
-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山大学医科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急诊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急诊采集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颅脑CTA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颅内动脉瘤52例,占81.25%,为SAH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占9.37%;Moyamoya病4例,占6.26%;其他病因2例,占3.12%。与DSA结果对比,CTA的总体准确率98.5%,CTA与DSA检测对比结果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2,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诊筛查诊断上,64排螺旋CTA是一种准确的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 陈耿春张玉忠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血管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 同期加量照射个体化治疗放射抗拒鼻咽癌的初步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估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抗拒鼻咽癌(N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2007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病灶,疗效为无变化(MS)的78例放射抗拒的NPC患者,按照T分期配对分为同期加量照射(SB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分别采用后程2.3Gy/次和2Gy/次常规分割,照射鼻咽原发肿瘤至总剂量67.6~79.1Gy/32~37次/6.2~7.4周和70~78Gy/35~39次/7~7.8周,T3、T4和/或N2期患者在放疗同期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3个疗程。结果放疗结束时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SBIRT组和CRT组鼻咽原发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1.5%、25.6%和41.0%、33.3%(P<0.05)。SBIRT组和CRT组的1、2、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9%、87.2%、74.4%和92.3%、82.1%、66.7%(P=0.0672);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82.1%、69.2%和94.9%、84.6%、71.8%(P=0.0965)。急性放射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口腔干燥,SBIRT组的3/4度粘膜反应发生率略高为30.8%(12/39),晚期的放射损伤主要为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放射性中耳炎和放射性脑病,无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发生,但两组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抗拒NPC患者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比较整体疗效相当,有提高局部控制率的趋势,而急性和晚期放射损伤发生率基本相似,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方海城黄晓波杜协彬吴厚敏洪卫都陈耿春
- 关键词:放射抗拒个体化治疗
- 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再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每周铂类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每周铂类化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中的效果。方法 53例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放化疗组(27例)和单纯放疗组(26例)。单纯放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每周铂类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1年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化疗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放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66.7%(18/27),高于单纯放疗组的38.5%(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食管瘘及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1.9%(14/27)、48.1%(13/27),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23.1%(6/26)、3.8%(1/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再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每周铂类化疗相比于单纯再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疗效确切;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但可耐受可控制。
- 方海城陈树群陈钢群潘旭彬陈耿春杨少武黄春霖
-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预后
- 无强化胶质瘤30例的MRI诊断分析
- 2006年
- 目的:分析无强化胶质瘤的MR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已手术确诊的30例原发脑胶质瘤MR诸征象及增强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征象与肿瘤病理的关系。结果:无强化胶质瘤有一定的特征性,发病部位以双侧额叶居多,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中等大小占多数,轻度水肿效应较多等。结论:MR检查可提高对无强化胶质瘤的认识,并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李楚池陈耿春
-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 放射敏感鼻咽癌个体化放射治疗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比较放射敏感性鼻咽癌(NPC)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和毒副作用,以评估降低照射剂量和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敏感性NPC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2006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完全消退的64例放射敏感鼻咽癌患者,按照T、N分期随机分为个体化照射(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IRT采用降低总剂量和对T3期患者同期加量照射,CRT采用常规剂量和常规分割照射,分别予鼻咽原发肿瘤放疗根治剂量60~67.6Gy/30~32次/6~6.5周和66~78Gy/33~35次/6.5~7.5周。结果IRT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7%、90.0%、86.7%,CRT组为93.8%、90.6%、87.5%(P>0.05)。IR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3.3%、83.3%,CRT组为96.9%、93.8%、84.4%(P>0.05)。急性放射毒性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导致口腔干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放射损伤IRT组的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及放射性中耳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而放射性脑病及口腔干燥两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放射敏感NPC患者适当降低照射剂量和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是能够达到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当的疗效,而且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脑、颞颌关节、中耳等重要器官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方海城黄晓波杜协彬吴厚敏洪卫都陈耿春
- 关键词:个体化
- 肺炎性假瘤的螺旋CT误诊分析
- 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良性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上症状不一,影像学上其征象较多样化,难与周围型肺癌及肺部的其他良性病变鉴别。本文对肺炎性假瘤病例分别从CT影像上的诸多征象如分叶、毛刺、空泡及钙化等征象进行了分析,从中揭示该病...
- 陈耿春
-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螺旋CT误诊分析
- 文献传递
- 脑梗塞患者头颈部CTA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脑梗塞患者头颈部CTA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脑梗塞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于2016年2月-2016年9月,选取该阶段内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诊脑梗塞患者共1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这12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再对患者进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脑梗塞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以及斑块情况。结果:120例脑梗塞患者中,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分别占比30.83%、25.83%、11.67%、10.83%。经头颈部CTA检查后发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血管分别占比49.30%、29.50%、15.72%、6.48%,软斑、硬斑、混合斑分别占比21.46%、53.03%、25.51%。七种中医辨证分型脑梗塞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可对脑梗塞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进行了解,而脑梗塞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血管内斑块性质存在关联,临床上可根据脑梗塞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治疗。
- 陈耿春陈绍辉李阳邱士军
-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辨证分型斑块
- 64层螺旋CT及CTA在急诊胸痛疾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和CTA应用于急诊胸痛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40例急诊胸痛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组,三联CTA组患者120例,冠脉组患者40例,肺动脉组患者40例患者,主动脉组患者40例,就4组的总检查时间、图像质量展开对比。结果:CTA组患者的总检查时间明显比其他3组患者都长,P<0.05;4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行三联CTA检查可一次性实现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的检查,且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的需求,能有效避免多次检查、反复搬动患者而造成的治疗时机延误,也利于节约医疗资源,值得推广。
- 陈耿春
- 关键词:64层螺旋CT图像质量
- MSCTA在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106例患者197支颈动脉行容积扫描、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技术(VR)等图像后处理。结果:MSCTA显示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分别为102支、52支、29支、14支,其中颈动脉钙化共71支;斑块表面坑洼不平,明显不规则有46支,斑块光滑平整有151支。结论:MSCTA不仅能较好评估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狭窄程度,还能提供血管壁及其周边的结构关系,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陈耿春李阳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缺血性脑卒中
- 肝硬化CT征象与中医阴阳辨证的相关性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阴证、阳证与CT各征象的相关性,为肝硬化中医证型的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中医阴证、阳证肝硬化患者的各征象,如肝脏大小、肝叶比例失常,颗粒增粗、表面波浪状、分叶比例失常、腹水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阴证肝表面波浪状、腹水较阳证明显;肝裂增宽、肝脏大小、肝叶比例失常、颗粒增粗等方面中医阴阳证的总体概率分布相同。结论肝硬化中医阴证、阳证在CT各征象中各有其特征性体现,有助于对肝硬化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 陈耿春邱士军
-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证型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