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12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徐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24年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些年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脑卒中、脑电图、脑机接口、上肢、虚拟现实技术、功能性电刺激、外骨骼”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stroke、brain-computer interface、computer assistance、upper limb、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exoskelet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2年。结果与结论:脑机接口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被证明可以产生常规治疗无法实现的效果,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但是其机制尚未被完全阐释清楚。同时从脑机接口系统采集患者脑电信号的角度来看,准确地解码上肢运动的所有自由度以提供灵活和自然的控制能力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阐明脑机接口技术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恢复的特定神经机制,并确定脑机接口与外接设备相结合等康复方案,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张明 张明 贾凡 陈杰 陈杰关键词:脑卒中 脑机接口 脑电图 矫形鞋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脊柱畸形和步行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观察侧弯支具联合矫形鞋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畸形和步行表现改善的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门诊AIS患者42例随机分为支具组(n=21)和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n=21)。两组均每天佩戴支具22~23 h,矫正体操每天1次,每天30 min,共2个月。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矫形鞋垫干预,每天至少8 h,共2个月。同时,招募32例脊柱发育正常的同龄青少年作为健康组。采用GaitScan仪器采集研究对象步态及足底压力测量数据。先将AIS患者与健康组的步态与足底压力数据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异常指标,再进行支具组与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之间脊柱畸形和上述异常指标的比较。结果 AIS组足底压力中心漂移指数(CPEI)高于健康组(F=3.120, P <0.05),AIS组与健康组比较,单足足跟内侧与足跟外侧压力比值(M/L)和全足压力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支撑相周期、步行速度、各时相所占比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支具组和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Cobb角均显著减小(t>7.552, P <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59, P> 0.05);支具组CPEI、M/L、双侧全足压力比无显著变化(P> 0.05);支具联合矫形鞋垫组CPEI减小(t=2.209, P <0.05),M/L、双侧全足压力比值趋于1(t> 2.306, P <0.05),且优于支具组(|t|> 2.319, P <0.05)。结论 AIS患者可能存在足底压力分布局部及整体不对称改变。加用矫形鞋垫改善AIS患者侧弯畸形的效果有限,但可有效改善AIS患者的异常生物力学,使患者受力趋于平衡。 朱飞龙 张明 张明 曹建刚 朱茜 曹建刚 王斌 朱茜 陈伟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步态 足底压力 支具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在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变成实物[1]。在神经外科方面上,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影像学数据成功的转换成3D打印数据,从而制备成临床需要的颅底肿瘤模型、血管模型、动脉瘤夹和颅骨修补材料等,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本文回顾分析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每个亚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了解3D打印技术对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使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获得更大的应用和进步。 张浩 姜德华 王博 孙飞 马庆防 丁茂华 汤畅通 陈杰关键词:神经外科 颅骨修补材料 电脑控制 增材制造 血管模型 打印机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研究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由同一受专业培训的治疗师于双盲状态下法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量表、计时起立一步行测验(TUGT)和腓骨肌反应时测定法分别对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和腓骨肌反应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AOFAS评分[分别为(81.70±6.37)分和(89.10±7.84)分]和TUGT测试所用时间[分别为(22.48±4.26)S和(18.36±4.18)S]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AOFAS评分和TUGT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反应时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腓骨长、短肌反应时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障碍,且腓骨肌反应时可用于判断踝关节损伤和康复的程度。 翟宏伟 孙洁 巩尊科 周敬杰 张明 陈杰 陈伟关键词:本体感觉 踝关节 康复 冷热交替中药浸浴对手指屈肌腱损伤手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对手指屈肌肌腱损伤的手外伤患者进行冷热交替的中药浸浴在改善手功能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徐州市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手指屈肌肌腱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行常规手部康复训练,包括手指关节松动治疗、超声波治疗和作业治疗。对照组治疗前行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则先行冷热交替中药浸浴。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患手肿胀程度、疼痛、握力、患手指总活动范围以及Carroll手功能评定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患侧手肿胀程度、疼痛、手指握力、患侧手指总活动范围以及Carroll手功能评定方面的结果均有明显提高,而观察组在患侧手肿胀程度、疼痛、患侧手指总活动范围以及Carroll手功能评定方面评估结果较对照组疗效改善更明显,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指握力相比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冷热交替中药浸浴可显著改善手指屈肌腱损伤者手部肿胀,缓解疼痛,提高手指关节活动总范围,并能显著提高患者手指功能。 张玉明 张秀芳 张秀芳 陈杰 陈杰关键词:中药浸浴 手功能 切开与关节镜下加压螺钉内固定对McCrory-BladinⅡ型距骨外侧突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探讨切开与关节镜下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外侧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例距骨外侧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19足),女14例(14足);年龄(32.2±9.3)岁。依据改良McCrory-Bladin分型所有患者均为Ⅱ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关节镜组(21例,采用双通道距下关节镜联合加压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和开放组(12例,采用切开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观察记录手术时间,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部功能指数(FFI)以及足踝能力评分(FAAM,包含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AAM-ADL和运动功能评分FAAM-S)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两组患者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术后第1天,关节镜组的VAS评分为(2.4±0.7)分,低于开放组的(3.4±1.6)分(P=0.020)。两组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时间及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关节镜组FFI显著低于开放组,FAAM-ADL和FAAM-S评分显著高于开放组(均P<0.05)。开放组术后患者出现足背部麻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与关节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果发现对于McCrory-BladinⅡ型距骨外侧突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相较于开放手术,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功能更优。 冯仕明 罗信 薛冲 陈杰 王凯 邵长青 马超关键词:距骨 关节镜技术 空心加压螺钉 3D打印联合DTI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评价3D打印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位钻孔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对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其中实验组21例采取了3D打印与DTI联合定位穿刺,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3D打印定位穿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引流愈后效果、常见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90 d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实验组有效率(90.47%)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联合DTI定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疗效优于单独使用3D打印定位穿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浩 张旭 丁茂华 汤畅通 姜德华 陈杰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3D打印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预后 临床疗效 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在难治性跖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30足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13足,女15例17足;年龄22~57(40±11)岁。症状持续时间8~24(17.0±4.6)个月。观察项目:(1)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症状缓解情况等;(2)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跟痛评分(CS),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4(16.9±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及神经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存在足跟部内侧疼痛症状,足趾及踝关节运动理想,无挛缩或畸形。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C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评分为0分,CS评分为(96.2±4.7)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5.1±4.5)分,获得优27足、良3足,优良率100%。结论对于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是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一种疗效较为满意的微创技术。 冯仕明 马超 马超 史开宇关键词:跖筋膜炎 关节镜手术 内侧入路 全关节镜下lasso⁃loop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lassoloop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6例(36踝),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3~41(31.8±5.5)岁,右侧23例、左侧13例,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均呈阳性。本组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下lasso-loop技术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固定锚钉为单线单枚锚钉。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结果,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55(45.7±7.2)min,术中出血量2~10(4.8±2.3)mL,术后住院时间3~5(4.1±0.8)d。术后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本组36例患者术后随访12~34(20.5±6.0)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均阴性,踝关节运动正常,无打软腿现象,步态正常;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6.0(5.0,6.8)分降至0.0(0.0,1.0)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70.5±9.0)分升至(93.1±3.5)分,KAFS由术前的(64.1±8.0)分升至(91.5±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261、t=13.92、t=19.22,P值均<0.001)。结论全关节镜下lasso-loop技术的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效果满意,是临床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之一。 冯仕明 陈杰 薛冲 罗信 邵长青 于权 马超关键词:距腓前韧带 关节镜手术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2 2019年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6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传统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虚拟现实技术训练等,实验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躯干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关节活动数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FMA-B)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关节范围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FMA-B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FMA-B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0.93±8.27)分、(12.26±5.92)分和(70.92±11.56)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干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活动范围和平衡功能,进而有效地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张明 张秀芳 张秀芳 张玉明 陈杰 周敬杰关键词:脑卒中 核心稳定性训练 虚拟现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