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芹
-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外伤临床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初步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为了对眼外伤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科学地防治和监测,找出其发生、转归和预后的规律及其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相关的科研课题设计,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使电子计算机系统地服务于临床,并对眼外伤的防治与监测作出科学的、有效的规划和决策,我们联合开发研制了眼外伤临床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现将系统设计及其功能与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时松和李炽民丁法德张会芹张新赵敬远张效房张金嵩杨景存
- 关键词:眼外伤临床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 交感性眼炎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近12年我院收治交感性眼炎39例,占同期眼科住院病人(13183例)、眼外伤(4650例)及眼穿通伤(4064例)住院病人的比率分别为0.3%、0.8%、0.9%,其中眼异物伤3331例中发生交感性眼炎21例,占0.6%。男、女交感性眼炎患者之比36:3,分别占同期男、女眼外伤患者的0.9%和0.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易发交感性眼炎的外伤部位多在角膜缘部和前巩膜及邻近组织。临床潜伏期多在20~60天之间。临床资料分析表明交感性眼炎的发生与受伤部位、手术处理状况和年龄等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和异物性质无关。
- 丁法德杨景存李利杨进献张秋玲张会芹何汉生
- 关键词:眼炎交感性眼损伤
- 医院感染率降低原因分析
- 1999年
- 分析某医院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住院 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的分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不同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率,找出造成医院 感染率下降的原因。结果: 1993年和1996年住院患者性别分布无差别,不会引起 2 a感染率的差别。1996年住院 患者中年龄≥60岁者(18.9%)多于1993年(17.0%),一般认为高年龄组医院感染率较高,可见该院不同年份患者 年龄分布的差异不是造成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因素。从科室分布来看,主要科室患者分布在2a间无显著差异,故科 室分布与感染率的下降关系不大。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引流的比例1996年高于1993年;使用免疫 抑制剂、放疗、ICU、昏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的构成比1993高于1996年。危险因素构成比的变化亦不能合 理地解释医院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患糖尿病、泌尿道插管、使用免疫抑制剂、ICU、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血液病、慢性 阻塞性肺疾患、化疗、手术9项因素1996年的医院感染率低于1993年,这些因素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医院总感染 率降低的真正原因。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9项主要医?
- 张卫东范秋萍张会芹袁媛
- 关键词:医院感染感染率
-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开发应用及体会
- 1999年
- 为了对医院感染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监测和科学地控制,我院着重组建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并配备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在开展工作初期,感染专职人员收集大量的病案凋查表,分类存放,手工统计,手工制表,费时费力,用途单一,数据可靠性差。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医院感染问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经过几年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运行,取代了手工统计,手工制表,及时准确地上报数据。
- 张会芹范秋萍
-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 眼外伤系统工程初步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为开发计算机技术在眼外伤临床医疗和科研方面的应用,选择1981~1991年本院眼科住院病人11985例中的眼外伤患者4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调查表格,浓缩病案,把有用的临床资料信息代码化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编制相应的软件系统,按临床科研的需求进行信息资料处理与加工。结果:该系统储存数据符号约400000个,完成图表100多个。初步研究中设计科研课题10余项,撰写有关学术论文10多篇。结果表明:系统的建立如同架设临床科研计算机之间的多功能桥梁,并可拓展到临床多学科、多病种,为医学专家和计算机人员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 丁法德时松和张效房张金嵩张金嵩李炽民杨景存杨进献赵敬远张会芹
- 关键词:眼外伤计算机应用
- 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 44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 16个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 46例 ,感染率 18 44 %。单因素分析发现本次住院患者接受手术次数、消毒措施、植入方式、预防用抗生素及易感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联系 ,又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了 5个相互独立的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 :年龄、性别、预防用抗生素、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和消毒措施 ,其中年龄小于 40岁、男性患者、预防用抗生素种类多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消毒措施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给患者增加了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加强对患者的医护管理 ,特别是具有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 ,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 ,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止血 ,实施切口抗生素冲洗 ,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施之精心护理 ,对降低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
- 范秋萍张会芹陈长英范郑周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切口感染
-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先用 χ2 检验比较有或无某因素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筛选出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 ,后用Logistic回归选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患者 3 0 995例中 ,4 41例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 1.4 2 %。有 14个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有显著联系 ,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需从宿主因素、抑制免疫的治疗措施、原发疾病情况。
- 张卫东范秋萍袁媛张会芹
- 关键词: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 心脏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 1997年
- 对某医院接受医院心脏起搏术治疗的266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起搏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25.94%,其中导管切口感染25例,感染率9.40%,皮囊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8.27%。对调查的1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前住院天数、本次住院接受手术次数、消毒措施、暴露于CCU、机器产地、植入方式、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术后预防用抗生素、易感因素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联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了4个与起搏术后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预防用抗生素、消毒措施、暴露于CCU、植入方式。其中预防用抗生素种类多、暴露于CCU均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而消毒措施、植入方式与术后感染呈负相关。
- 范秋萍张会芹李改焕吴亚杰
- 关键词:心脏起搏术手术后感染
- 五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了解五年中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情况 ,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科室自报和专职人员补漏相结合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调查所有住院病人。结果 :1994年 7月~ 1998年 10月 ,某医院住院病人共计 5 9413例 ,发生医院感染 362 2例次 ,总医院感染率 6 10 % ,1994~ 1998年感染率分别为 8 0 5 %、7 98%、6 16%、4 97%、4 5 1% ,呈持续下降。部位例次感染率以上呼吸道最高 ( 2 67% ) ,手术伤口 ( 1 15 % )次之 ,下呼吸道感染率( 1 0 8% )居第三位 ,但不同年份的不同部位感染率的位次略有变化 ,外科、儿科、内科感染率分别为 9 0 3%、8 0 6%和 6 70 % ,居前三位。但不同年份不同科室所居位次变化较大。结论 :医院感染率的持续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监测工作对感染率的降低所起的作用 ,是不容忽视的。在医院感染控制时应以上一年的监测结果为依据 ,把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作为重点 ,查找其感染率高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降低其医院感染率。这样交替进行 。
- 袁媛张卫东范秋萍张会芹
-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住院病人
- 内、外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比较被引量:18
- 1999年
- 目的 了解内、外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不同的原因。方法 单因素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并比较内、外科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别。结果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内、外科均有10 个危险因素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内科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出现率为51.2% ,显著高于外科49.4% 。在众多危险因素中,内科患者中患慢性消耗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外科,是造成两科室下呼吸道感染率差别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 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率显著高于外科的主要原因是危险因素出现率较高以及年龄构成所造成。
- 张卫东范秋萍张会芹张会芹
- 关键词: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