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强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7H指数:1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花岗岩
  • 7篇中生代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玄武岩
  • 4篇岩石
  • 4篇流纹岩
  • 4篇化学特征
  • 3篇山岩
  • 3篇太古宙
  • 3篇壳幔
  • 3篇火山
  • 3篇火山岩
  • 2篇地壳增生
  • 2篇地幔
  • 2篇地幔柱
  • 2篇东北亚
  • 2篇岩浆
  • 2篇岩类

机构

  • 12篇长春科技大学
  • 7篇吉林大学
  • 5篇釜山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原大学
  • 1篇金日成综合大...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延世大学

作者

  • 19篇林强
  • 17篇孙德有
  • 17篇吴福元
  • 14篇葛文春
  • 5篇尹成孝
  • 3篇李献华
  • 2篇元钟宽
  • 2篇曹林
  • 1篇李惠民
  • 1篇周永胜
  • 1篇江博明
  • 1篇林经国
  • 1篇马瑞

传媒

  • 5篇岩石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吉林地质
  • 2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矿物岩石
  • 1篇辽宁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被引量:129
2001年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 ,其全岩 -矿物 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96± 4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 ,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 ISr(≈ 0 .70 5 )和正 εNd(t) (+1.7~ +2 .2 )值的特点 ,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 ,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 ,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 ,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 ,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 ,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 ,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 ,古生代 -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 。
孙德有吴福元林强路孝平
关键词:壳-幔相互作用地壳增生花岗质岩浆岩浆混合作用
大兴安岭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16
2003年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由碱性系列玄武岩和亚碱性系列玄武岩以及伴生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它们与邻区俄罗斯和蒙古同时期火山岩构成面形展布的巨型火山岩带。碱性系列玄武岩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其富集程度类似于板内碱性系列玄武岩,但明显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这一点又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或岛弧钙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系列玄武岩适度富集不相容元素而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或岛弧火山岩,其中低钾玄武岩类似于拉斑玄武岩。大兴安岭酸性火山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高Sr流纹岩类和低Sr流纹岩类。前者富集Ti、Ba、Sr、Co和Ni而贫Rb、Zr和Th等强不相容元素,类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省分异作用形成的流纹岩;后者明显富集不相容元素Rb、Zr和Th而亏损Ti、Ba、Sr和Co,它们与碱性系列玄武岩之间形成类似于大陆裂谷环境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亚碱性系列玄武岩与高Sr流纹岩的成因关系类似于大陆伸张环境的双峰式火山岩,但前者形成从基性到酸性的连续演化系列,并没有形成Daly成分间断。这表明大兴安岭火山岩在源区及其原始岩浆的性质上明显区别于世界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也就是说,大陆溢流玄武岩省的双峰模式起源于干岩浆体系。
林强葛文春曹林孙德有林经国
关键词: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玄武岩流纹岩岩浆分异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8
1999年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包括大陆边缘北北东向线型火山岩带,以及大陆内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中国大兴安岭等面型火山岩带。它们是东北亚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深部地幔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东亚大陆与古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它们的研究涉及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闭合过程的深部地幔的动力学和地球化学演化历史,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由被动边缘向活动大陆边缘转换历史。古亚洲域大洋岩石圈向地幔深部潜入而引发的热地幔柱的上升,是东北亚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和岩浆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
林强
关键词:中生代火山岩壳幔作用东北亚
吉林南部太古宙TTG岩类的深熔作用及深熔熔体的分凝聚集被引量:6
1998年
研究表明,吉林南部太古宙TTG岩类中的部分岩石发生了深熔作用。深熔作用发生于TTG岩类遭受高角闪相变质作用条件下,其温度为660~670℃,压力为0.6GPa左右。同时南北向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促进了TTG岩类的深熔作用,并为深熔熔体就位提供了主要空间。深熔岩浆分凝聚集结晶形成了淡色块状花岗岩类。发生深熔作用的TTG岩石和淡色块状花岗岩类中均有两个世代的矿物组合,第一世代矿物代表TTG岩石原有的矿物。
孙德有林强吴福元葛文春
关键词:太古宙花岗岩类深熔作用
大兴安岭北部伊列克得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6
2000年
大兴安岭北部伊列克得组玄武岩类具有富碱 (K2 O+ Na2 O>6 .37% )、高 K2 O(2 .6 2 %~ 3.11% ) ,高 K2 O/ Na2 O比值 (0 .7~ 0 .8)和 Th/ Ta、Ce/ Nb、Ta/ Nb比值、以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L IL E)和轻稀土元素 (L REE)的特征 ,属于钾玄质系列。低 Sr/ Nd比值 (13~ 17.5 )的特征类似于洋岛玄武岩 ,但其 Ta/ Hf,Th/ Ta比值特征及与 A型花岗岩共生等特征表明 ,钾玄岩形成于板内环境 ,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产于大陆裂谷。钾玄质岩浆可能是富集的中生代岩石圈地幔
葛文春林强李献华吴福元孙德有尹成孝
关键词:钾玄岩地球化学早白垩世大陆裂谷玄武岩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被引量:141
2004年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高锶花岗岩类和低锶花岗岩类,前者富集Ba、Sr、Ti,而后者强烈亏损这些元素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高锶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属于I型花岗岩;低锶花岗岩类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也属于I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为A_1型花岗岩。这两类花岗岩均显示ε_(Nd)(t)正值、^(87)Sr/^(86)Sr低值以及较低的Nd模式年龄。高锶与低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差异性表明,高锶花岗岩起源于相对亏损的幔源岩浆的分异作用,而低锶花岗岩类的源区与显生宙地壳增生时期起源于地幔的年轻地壳物质有关,即起源于富集型幔源基性岩石的部分熔融。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与流纹岩之间地球化学相似性以及与玄武岩类的相关性表明,它们是统一的构造-岩浆体系的产物,共同制约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大陆伸展的构造环境和闭合期间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幔源区。
林强葛文春吴福元孙德有曹林
关键词:流纹岩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4
1999年
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陆内环状火山岩带、纬向火山岩带和陆缘北北东向火山岩带,本文通过对俄罗斯、蒙古、中国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图的编制,以及火山岩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认为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深部地幔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东亚大陆与古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古亚洲构造域的闭合和欧亚大陆形成过程中,古亚洲域冷板块向地幔深部潜入而引发的热地幔柱的上升,是东北亚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和岩浆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
林强葛文春孙德有吴福元
关键词:地幔柱中生代火山岩东北亚
中国北方造山带造山后花岗岩的同位素特点与地壳生长意义被引量:98
1997年
近几年来,造山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造山后伸展作用问题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目前的研究表明,横亘于我国北方新疆、内蒙至东北的中国北方造山带,具有与其它造山带明显不同的特点,特别是造山后花岗岩极为发育.然而,对北方造山带中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地壳增生的关系问题一直缺乏明确的认识.近几年来所进行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工作揭示出,本区的造山后花岗岩具有十分独特的特点,反映出其与构造发展和地壳增生的特有关系.本文将根据作者所得的最新资料,结合前人的工作,阐述该花岗岩形成的地壳增生意义.1 研究方法本文所引用的资料主要来自近几年在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实验室所测定的结果,Ph和部分Sr,Nd同位素见文献[2~6]Sr,Nd同位素测定程序参见文献[7].其中^(87)Sr/^(86)Sr比值采用^(86)Sr/^(88)Sr=0.1194进行标准化,最近一次对标准样NBS-987的7次测定结果是^(87)Sr/^(86)Sr=0.710259±6.^(143)Nd/^(144)Nd比值采用^(146)Nd/^(144)Nd=0.7219进行标准化,并按^(143)Nd/^(144)Nd=0.511964进行校正,对标准样Ames的6次测定结果是^(143)Nd/^(144)Nd=0.511958±7.文中涉及的有关符号及其定义如下:
吴福元林强江博明
关键词:造山带花岗岩同位素地壳生长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被引量:357
1999年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极为发育,特别是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岩体分布面积巨大,可称之为巨型花岗岩省。其主要的成因类型是I-分异型和A-型,而S-型花岗岩极为少见。区域地质分析表明,这些花岗岩的主体是在古亚洲域洋壳消失后形成的,其成因与由大量板块俯冲而导致的区域深部热异常或地幔柱有关。从地球化学特点上看,这些花岗岩主要表现为低的初始锶(ISr≈0.705)和高初始钕(εNd(t)>0,显示其形成与地幔关系密切。对其年轻的钕模式年龄(tDM<1000Ma)的分析表明,地质历史上的新元古代-显生宙也是地壳增生的重要时期;同时,垂向增生也是地壳生长的重要机制。
吴福元孙德有林强
关键词:地壳增生花岗岩
地壳岩石的失水熔融实验被引量:11
1999年
以岩石粉末试样的熔融实验为基础的 Q Ab Or An H2 O 体系的相关系表明,地壳岩石的熔融作用遵循矿物相消失所制约的固 液相平衡规律。然而,地壳岩石块状样品开放体系的熔融作用,其熔融机制、矿物相转变、初熔液相成分、残余固相等方面,均与地壳岩石封闭体系的熔融作用有很大差别。石英闪长岩开放体系的熔融实验表明,岩石的熔融首先从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开始,从而熔体成分由基性逐渐转变为中酸性,残余固相趋于超酸性。这一实验结果对大陆地区岩浆起源和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研究可能有新的启示。
林强葛文春马瑞孙德有吴福元尹成孝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地壳岩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