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地下水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有机物
  • 1篇溶解有机物
  • 1篇三维荧光
  • 1篇三维荧光光谱
  • 1篇平行因子分析
  • 1篇光谱
  • 1篇光谱特征

机构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篇郭占荣
  • 1篇郭卫东
  • 1篇章斌
  • 1篇马志勇
  • 1篇王超

传媒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沽河流域地下水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英文)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大沽河流域地下水中溶解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与变化,并与地表河水进行了比较。基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在大沽河流域识别出2个类腐殖质组分及1个类蛋白质组分。研究区域上、下游地下水中各荧光组分的强度低,但中游区域呈现高值区,与人为污染的下渗输入以及为阻止海水入侵而修建的截渗墙对地下水循环模式的改变有关。地下水DOM以类腐殖质组分为主,类蛋白质组分平均只占15%,不及地表河水的一半,其新鲜度指数(β/α)也低于河水但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高于河水,表明地下水DOM的腐殖化程度更高,与地下水停留时间长、微生物降解作用的贡献更为显著有关。本研究揭示,三维荧光指纹技术可区分天然背景及人为活动对地下水中DOM含量及性质的影响,是研究地下水环境中的碳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有用工具。
王超郭卫东郭占荣魏珈章斌马志勇
关键词:溶解有机物地下水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