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气体钻井近钻头随钻地层测距方法研究
- 气体钻井在提高机械钻速和保护储层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但复杂的地层条件也可能导致气体钻井井下风险。通过近钻头随钻测量的方法提前预测待钻地层的特性对于提高气体钻井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波动理论和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
- 李皋简旭潘树林杨旭张蕴榕陈一健
- 关键词:气体钻井
- 文献传递
- 三种80级油套管的电化学腐蚀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工程实践已证明,高含量H2S对气井作业管材的腐蚀性破坏作用属于不可抗拒性风险因素。为科学合理的开展高含硫气井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须模拟现场井下作业条件,运用实验技术研究在高含硫气井作业条件下油套管材料腐蚀效果变化规律,,研究中以模拟罗家8井气田水为实验介质,选用L80、NT80SS和L80(进口)三种管材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运用动态失重法测试三种管材的平均腐蚀速率。通过实验总结得到在模拟川东高含硫气井作业条件下80级钢油套管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规律:分析实验结果认为,在模拟罗家8井气田水介质中,当PH2S与PCO2参数变化不大时,温度的变化是影响80级油套管材料腐蚀速率主要因素;L80、NT80SS和L80(进口)三种管材在模拟罗家8井气田水介质中气相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相似,60℃为管材腐蚀速率的转折点,当温度处于60℃~100℃范围,三种80级管材的气相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L80、NT80SS和L80(进口)三种管材在模拟罗家8井气田水介质中液相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差别较明显。
- 李京刘大锰杨旭
- 关键词:高含硫气井油套管腐蚀速率电化学腐蚀
- 长输管道的安全问题探讨
- 2015年
- 在工业现代化的日趋发展下,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了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长输管道在石油、天然气的运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减少了运输成本。但是在安全方面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 杨旭
- 关键词:长输管道
- 一种确定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的经验公式被引量:2
- 2017年
-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可以通过相对简单且经济的方法直接测试得到,在岩土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提出了一种确定岩石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的经验公式。通过该经验公式对砂岩、千枚岩、板岩和页岩的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数据进行了拟合。采用决定系数R^2、相对误差D_p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AAREP这3种统计参数评价经验式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预测的单轴抗压强度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基于包含274个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的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评价了经验公式的预测能力,并与3种常用方法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表明,仅有3个方位角(β分别为0°、30°和90°)的试验数据可用时,提出的经验式也能够很好地预测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
- 杨旭孟英峰李皋王良李诚
- 关键词:单轴抗压强度经验公式统计评价
- 低渗压敏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合理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非达西流和压力敏感效应的特征,在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及裂缝系统渗透率、裂缝系统孔隙度、基岩系统渗透率、基岩系统孔隙度随压力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渗双重孔隙介质油藏非线性平面径向产能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系数、生产压差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压敏油藏的开发要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岩石的强应力敏感性、生产压差等因素。研究成果对于低渗压敏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姜永贾海松吴浩君汪跃杨旭
- 关键词: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生产压差采油指数
- 致密砂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定量评价
- 水相圈闭损害是导致密砂岩气藏产能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的方法无法定量评价钻完井和压裂等储层改造过程潜在的水相圈闭损害。基于有效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模型,建立了致密砂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定量评价模型。分析了液相侵入深度、...
- 杨旭孟英峰李皋李睿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水相圈闭有效渗透率
- 文献传递
- 川东高含硫天然气井采气作业安全评价系统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四川盆地含硫天然气产量占总产量的80%。而我国已发现的、开发的气藏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该盆地的2/3气田含硫化氢。针对川东高含硫气井开采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可抗拒风险因素及其潜在的事故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建立一套风险评价系统,进行科学、准确的安全风险评价,有针对性地监控和规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当前高含硫气井开采过程中的高风险作业环节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也是我国石油企业HSE体系走向信息化、动态化的一种新的探索。为控制高含硫气田开发风险和降低事故成本,开展对高含硫天然气作业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运用事故树分析法确定高含硫天然气开采作业过程中主要的安全风险因素。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含硫气井开采作业风险因素层次结构体系,建立了高含硫气井开采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系统模型。运用所开发的高含硫气井开采作业安全评价软件对川东某高含硫气井采气作业系统进行了风险评价,验证了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该评价系统的建立可以为今后川东高含硫气井开采作业过程的HSE体系提供一种科学、便捷的信息化与动态化的安全评价与管理模式。
- 李京杨旭刘大锰王志明
- 关键词: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安全评价
- 位移约束和温度耦合下致密砂岩热诱导微裂纹发育规律研究
- 2025年
- 柱塞岩样加热后内部细观局部可膨胀位移存在差异,导致微裂纹非均质性显著,因此在研究岩石受热后力学行为时,局部可膨胀位移约束也是必要考虑因素之一。以砂岩为例,首先通过加热后岩石薄片多点观测提取裂纹特征,进一步基于多晶离散元法重构数字岩芯,并开展热损伤仿真,探究位移约束及温度耦合影响下砂岩微裂纹发育机制和力学参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粒内裂纹发育受加热温度和可膨胀位移的影响,损伤加剧表现为:沿解理面形成优势倾向→交叉状共轭剪切裂纹→小尺寸颗粒内裂纹密度增大。(2)Ф25 mm×50 mm岩样经200℃~1000℃加热后,最大可膨胀位移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增长趋势,但温度对可膨胀位移值的离散性影响并不显著。裂纹数量在初期随可膨胀位移线性大幅增长,后趋缓至平稳。800℃后,粒内拉伸裂纹数量反超粒间拉伸裂纹,占比最高,而粒内剪切破坏在1000℃以下几乎不发生。(3)更高的温度会抑制可膨胀位移对微裂纹发育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为:经400℃加热后,微裂纹增长率为668.3%,升温至1000℃后微裂纹增长率却降低至12.8%。随着可膨胀位移增高,微裂纹的非均匀发育使得岩石宏观非均质性增强,结构更加劣化,力学参数降低。
- 李明昊李皋张毅杨旭杨旭冯佳歆宿腾跃
- 关键词:岩石力学致密砂岩微裂纹细观力学
- 氮气钻井井底岩爆机理及动态过程演化被引量:8
- 2019年
- 氮气钻井钻遇致密砂岩裂缝圈闭高压导致井底岩爆是QL1井恶性井喷事故的根本原因,针对岩爆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并形成正确的认识是恢复气体钻井技术良性发展的紧迫需要。为此,通过分析井底岩石性质、计算井底岩石裂缝面应力,利用常规井壁失稳分析方法研究井底岩爆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Visual Basic语言和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了岩爆的动态演化模拟,分析判断QL1井录井监测参数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井底逐渐接近裂缝圈闭高压的过程中,裂缝面周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差值逐渐增大,主应力之间的差值所引起的剪应力的增长使裂缝面产生压剪破坏以及压剪和拉伸复合破坏模式,直至破坏区连通井筒,高压气体携带大量碎屑喷入井内,释放大量能量,产生井底岩爆,上顶压缩钻具。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系统地解释了QL1井录井监测参数的异常变化,其分析方法可以为井底岩爆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罗成波孟英峰李皋刘厚彬杨旭林楠
- 关键词:氮气钻井有效应力
- 气体钻井地层出水工况实验模拟研究
- 2013年
- 气体钻井技术在提高机械钻速、保护储层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当地层出水以后,由于泥页岩地层黏土水化,极易引发黏附卡钻、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为此,针对气体钻井地层出水问题,开展了气体钻井地层出水工况实验模拟研究。通过室内建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模拟分析了低产水工况下的气体携液问题,并对气体钻井地层出水时井底气液混合流动情况以及井筒环空成膜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气液混合后,井底液体主要形成波状液膜,而环空液体主要以液膜和液滴的形式存在,同时环空携液能力决定了液膜厚度和液滴尺寸。通过对地层出水工况下气体携液能力进行分析表明,理论携水量与实验结果相符,当携水量较大时,环空液膜较厚、液滴尺寸较小,且波动更剧烈,使环空压降增加。
- 杨旭李皋孟英峰刘博伟刘金龙
- 关键词:气体钻井地层出水携液能力环空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