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我国食醋生产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上)被引量:36
- 2005年
- 回顾我国食醋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工艺的种类、特点与技术水平,指出必须开展食醋代谢工程研究,以现代生产技术推进食醋生产的技术进步,通过选育优良菌剂、优化生产工艺、设计革新生产设备和开发食醋新产品,使我国从制醋古国和大国转变为现代化制醋工业强国。
- 赵良启李丽
- 关键词:食醋生产工艺代谢工程技术进步
- 我国食醋生产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下)被引量:18
- 2005年
- 2.3食醋生产与消费水平
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目前我国食醋生产技术已呈现出传统酿造、纯种固态、纯种液态3种工艺并存的局面,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从有关食醋生产单位的主要生产指标来看,我国固体发酵食醋的出品率为5~11.5kg(3.5%HAC,W/V)/每千克主料.原料的淀粉利用率为30%~40%,很少能够超过50%.相对固体发酵食醋而言,液体发酵食醋的生产水平要高些.以上海醋厂自吸式发酵罐制醋为例,酒精转酸率为93.84%,日氧化酒精量为18.4L/m3·d.这些技术指标在国内居领先水平,但与日本同类产品相比,尚有一定差距.酒精转化率较日本低了将近5%,日氧化酒精量低了25%,而每立方米发酵罐的耗电量却高出日本45%左右[3].
- 赵良启李丽
- 关键词:食醋生产传统酿造出品率主料固体发酵
- 一株醋酸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离子注入诱变育种被引量:13
- 2007年
- 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筛选到一株醋酸菌S12,鉴定为醋杆菌属巴氏醋杆菌。经N+注入诱变,获得生产性状优良的醋酸菌株SM12-87。在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发酵培养基中30℃静置培养5 d,总酸度达91.67 g.L-1、乙酸乙酯达1.143 g.L-1、酒精转酸率达88.98%。将SM12-87液态扩大培养后以3%的接种量加入醋醅中进行老陈醋酿造试验,结果比传统酿造工艺的醋酸产量提高20.57%、乙酸乙酯产量提高41.83%。由此表明,通过提取并诱变育种土著功能菌株,以得到的优良菌株优化酿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此来提高产量和质量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 武斌李丽赵良启
- 关键词:醋酸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醋醅
- 醋酸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醋酸分批发酵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醋酸菌培养条件的优化与醋酸发酵实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在优化条件下进行分批发酵。结果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g/L,酵母膏10g/L,乙醇10%(v/v),pH5.5,装量50mL/500mL,静置培养5d。在优化条件下,醋酸产量比用普通产酸培养基提高了36.4%。应用于分批发酵试验产酸较高。结论优化培养条件适合醋酸菌生长与醋酸发酵。
- 武斌李丽赵良启
- 关键词:正交设计分批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