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庚
- 作品数:49 被引量:55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癌微血管定量研究
- 1998年
- 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50例直肠癌中微血管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不同大小的直肠癌,有无侵袭肠壁外的直肠癌微血管定量差异无显著性。有淋巴结转移或有远处转移的直肠癌微血管定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也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微血管定量。患者生存时间<5年的直肠癌微血管定量也明显高于患者生存时间≥5年的直肠癌微血管定量。结果表明:直肠癌微血管定量与直肠癌的转移。
- 金根培黄平顾国奎周锡庚冯国光
- 关键词:直肠癌微血管相关抗原
- 5-Fu腹腔化疗预防裸鼠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被引量:13
- 1996年
- 利用裸鼠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模型观察术后早期大剂量大容积5-Fu腹腔化疗预防裸鼠经脾接种的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的疗效。结果表明:术后早期5-Fu40mg/NS,40ml/kg每天一次,连续二天的腹腔化疗可使裸鼠肝转移发生率降低40%,平均每只裸鼠肝转移瘤数目减少50.89%,平均每只裸鼠生存时间延长48.21%。
- 冯国光周锡庚郁宝铭姚明
- 关键词:氟脲嘧啶肝转移瘤结肠肿瘤
-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争论被引量:13
- 1992年
- 近年来直肠癌的治疗除外科根治手术不断改进外,还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以及应用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前或后的辅助性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包括术前经肛门、术中经直肠腔和术后经腹腔)、免疫治疗、高温热疗和中医中药的综合应用。本文着重讨论直肠癌外科根治手术中的一些争论性问题。
- 周锡庚
-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
- 人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与表达
- 1995年
- 应用PCR-SSC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人大肠腺癌和腺瘤变组织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另对97例大肠腺瘤和腺瘤癌变组织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18例大肠腺癌中8例(44%)P53基因,第5~6外显子中存在突变。10例(56%)P53表达阳性。存在P53基因突变的8例中7例(88%)P53表达阳性。71例腺瘤中仅3例(4%)P53表达阳性,而26例腺瘤癌变病例中23例(88%)P53表达阳性。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其作用可能在良性腺瘤转变为癌的阶段。PCR-SSCP方法简便、快速、敏感,能应用于基因诊断。
- 钱桦郁宝铭周锡庚黄薇陈竺王瑞年
-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癌P^53基因基因突变基因表达
- ^(131)I-抗CEA单抗防治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1 3 1 I 抗癌胚抗原 (CEA)单抗防治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的效果。方法 裸鼠脾内注入人结肠癌细胞后、脾切除后第 4或第 8d腹腔注射1 3 1 I 抗CEA单抗 ,观察术后生存时间 ,并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第 4或第 8d注射1 3 1 I 抗CEA单抗均显著延长裸鼠术后生存时间 ;术后第 4d注射可使肝转移率减少 33 3% ,第 8d注射不能使肝转移率减少。结论 术后早期行放射免疫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 黄平周锡庚朱承谟江旭峰
- 关键词: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瘤
- 局部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被引量:8
- 1987年
-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只有腹会阴直肠切除术才能根治直肠癌,但对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永久性腹部结肠造口,是病人所不愿接受的。近年来随着对排便生理和肠癌病理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直肠癌手术方式的进展,人们不但要求根治癌肿,还要求良好的生存质量,因而各种保留肛门括约功能的手术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对腹膜返折平面以下。
- 周锡庚郁宝铭沈耀祥王一春蒋家騠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切除术
- 5-Fu腹腔化疗预防裸鼠腹腔内癌细胞的生长被引量:3
- 1993年
- 腹腔内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内的种植扩散和肝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腹腔化疗具有明显的药理学优点,抗癌药物在腹腔内浓度较身体其他部位高4~1800倍,而且可使抗癌药物在腹腔内停留很长时间,并得到充分利用。通过腹腔化疗来杀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残留在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
- 冯国光周锡庚姚明邵龙琪
- 关键词:腹腔肿瘤5-氟脲嘧啶
- 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预防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1996年
- 用裸鼠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模型,观察术后早期大剂量大容积5-Fu腹腔化疗预防肝转移的疗效。结果表明:术后早期每kg5-Fu40mg/NS40ml.1次/d,连续2d的腹腔化疗可使裸鼠肝转移发生率降低40%,平均每只裸鼠肝转移瘤数目减少50.89%,生存时间延长48.21%。该研究为大剂量大容积5-Fu腹腔化疗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提供了一个化疗新途径。
- 冯国光周锡庚郁宝铭姚明
- 关键词:肝转移瘤大肠肿瘤药物疗法腹腔内
-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合理选用被引量:9
- 1997年
- 1988·1-1994·12手术治疗结直肠癌886例中,癌肿局限肠壁内者324例,按照国际TNM分期,属Tis17例,T2 264例,Tis组中全部为No,T1组中有3例N1,占6.98%,无M1-T2组中N1 74例,占28.03%,M1 10例,占3.79%,不同大体类型癌肿的Tis和T1并无明显区别,增生型T1的N1占27.12%,溃疡型T1的N1占28.95%,浸润型T2的N1占28.13%,三者亦无差异(P>0.05),不同恶性程度Tis与T1间并无区别,低恶性T2的N1占21.43%,一般恶性的N1占27.93%,二者相比P>0.05,高恶性T3的N1占42.86%,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324例中有35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占同期低位直肠癌的9.38%,无手术死亡,除1例T1于术后2年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Miles术后又2年死亡外,余均健在,21例术后存活已大农业3年心上,10例存活已满5年,表明肌层浸润不但具有较高淋巴播散率,且有远处转移可能,为保证手术手术疗效,局部切除术应仅限于病变局限在粘膜或粘膜下,≤3cm,低恶性或一般恶性的癌肿。
- 郁宝铭邵远沈耀祥周锡庚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癌肿播散肌层浸润浸润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检测 10 2例大肠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VEGF和MVD及其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 (P <0 .0 1) ,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密切相关 (P均 <0 .0 1) ,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 5年生存率较低 (P <0 .0 1)。结论 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
- 雷雯周锡庚郁宝铭陈晓耕王清水
- 关键词:大肠癌内皮生长因子肿瘤转移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