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21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狼疮
  • 7篇脂质体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5篇系统性红斑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细胞
  • 5篇鬼臼
  • 5篇鬼臼毒素
  • 3篇悬液
  • 3篇血管
  • 3篇荧光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制剂
  • 3篇混悬液
  • 3篇干细胞
  • 3篇干细胞移植

机构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47...
  • 1篇肇庆学院

作者

  • 35篇李建华
  • 27篇曾抗
  • 13篇朱晓亮
  • 11篇彭学标
  • 10篇周再高
  • 7篇张三泉
  • 7篇孙乐栋
  • 7篇李国锋
  • 6篇黄良
  • 4篇颉玉胜
  • 4篇王宗发
  • 4篇刁友涛
  • 4篇于娜沙
  • 4篇郭志刚
  • 3篇孟凡义
  • 3篇孙竞
  • 3篇吴平生
  • 3篇赖文岩
  • 3篇徐丹
  • 2篇周冼苡

传媒

  • 8篇临床皮肤科杂...
  • 7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泼尼龙冲击联合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及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治疗狼疮脑病的疗效。方法:21例狼疮脑病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采用甲泼尼龙500mg静脉滴注,连续3d,同时鞘内注射甲氨蝶呤5~10mg和地塞米松5~10mg,并与仅采用甲泼尼龙1g静脉滴注3d治疗的27例狼疮脑病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d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为96.3%,且前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狼疮脑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孙乐栋曾抗周再高于娜沙黄良刁友涛兰海梅彭学标周冼苡李建华林子刚李莉梁刘萍
关键词:脑病狼疮甲泼尼龙甲氨蝶呤地塞米松
长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血管组织醛固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2002年
修建成吴平生徐静萍郭志刚李建华傅锐斌张远慧刘伊丽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力衰竭心血管组织
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后血液中鬼臼毒素浓度观察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评价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后经时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方法观察组大鼠涂抹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载药量0.5%),对照组大鼠涂抹0.5%鬼臼毒素酊剂。涂药后1、2、4、6、8.10、12和24h心脏采血,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血中鬼臼毒素浓度。结果对照组浓度曲线下面积是观察组的2.3倍。观察组用药8h后鬼臼毒素血药浓度达峰值[(166.395±14.634)ng/ml],而对照组用药后2h即达峰值[(378.603±26.105)ng/ml]。观察组鬼臼毒素的峰值浓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外用后,全身吸收明显低于外用鬼臼毒素酊剂,表明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后能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张三泉曾抗江彬彬李建华颉玉胜朱晓亮李国锋
关键词:脂质体鬼臼毒素荧光光度法药物动力学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SLE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l例住院的SLE患者进行APBSCT治疗。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4g/m^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4~5天。预处理方案为CTX50mg/(kg·d),4天;抗胸腺球蛋白(ATG)15~25mg/(kg·d),3天。预处理结束后回输采集到的CD34^+造血干细胞。采用WHOQOL—BREF中文版,观察并评价移植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1例患者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入。移植相关的死亡率为0%。WHOQOL—BREF表的五个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总体感觉等在移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APBSCT治疗SLE有良好的疗效,患者在移植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李建华曾抗周再高黄良孙竞彭学标孙乐栋徐丹刁友涛孟凡义
关键词: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生活质量
微波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波联合光动力治疗,先用微波灼烧较大的疣体组织,再将5-氨基酮戊酸采用自制管状敷药器涂抹在病灶处,保留3 h后采用635 nm红光照射20~30 min,能量密度100 J/cm2;对照组仅采用微波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3周。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3次治疗后,治愈率90.6%,复发率9.4%,不良反应主要为照射时尿道灼痛和刺激,术后尿道分泌物增多。对照组患者经过3次微波治疗后,治愈率为39.1%,复发率高达60.9%,不良反应较严重,部分患者出现瘢痕。结论微波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治愈率高达90.6%,不良反应小。
李建华曾抗彭学标江丽芬何思金刘凤岩
关键词:尖锐湿疣光动力疗法尿道口微波
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胆固醇逆转运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4年
郭志刚李建华刘胜林屠燕赖文岩王鹏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受体胆固醇逆转运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1拮抗剂对组织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5
2001年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 1拮抗剂长期治疗是否存在心血管组织的醛固酮逃逸。方法 用肠系膜动脉、心脏离体灌注 ,反向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和放免检测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 1拮抗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脏、血管局部合成醛固酮的影响 ,用RT PCR证实对心脏、血管表达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mRNA的作用。结果 治疗 5个月后依那普利未明显降低SHR心脏、血管合成醛固酮及CYP11B2mRNA的表达 ;培哚普利抑制血管局部醛固酮的合成及CYP11B2mRNA的表达 ,但还不能完全抑制心脏合成醛固酮及CYP11B2mRNA的表达 ,虽然与依那普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氯沙坦长期治疗后 ,虽然引起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显著增高 ,但不引起血浆醛固酮逃逸现象 ,能显著抑制心脏、血管醛固酮合成及其基因表达至正常Wistar鼠水平。结论 长期ACEI治疗存在组织水平的醛固酮逃逸 ,培哚普利较依那普利导致的逃逸程度轻。氯沙坦长期治疗未发现血浆及组织水平的醛固酮逃逸。
李淑梅吴平生郭志刚张永生赖文岩修建成李建华张远慧
关键词:依那普利氯沙坦醛固酮逃逸
脂质体混悬液对荧光素钠在大鼠皮肤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脂质体混悬液对荧光素钠在大鼠皮肤分布的影响。方法 :以0 125 %荧光素钠溶液为对照,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0 125 %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 (试验组 )荧光素钠在皮肤表皮、真皮分布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表皮及真皮荧光强度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试验组表皮及真皮内荧光强度值曲线下面积分别是对照组的2 09倍和2 4倍 ;试验组切片中毛囊周围的荧光强度值大于对照组。结论 :脂质体混悬液能使药物在皮肤组织中保持较高的浓度 ,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毛囊是脂质体制剂中药物扩散的重要途径。
颉玉胜曾抗李国锋徐彦春何怡李建华朱晓亮孙乐栋
关键词:脂质体荧光素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生物利用度
脂质体制剂影响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脂质体制剂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大鼠背部皮肤 ,分别浸入空白脂质体混悬液、0 .12 5 %脂质体荧光素钠混悬液、PBS溶液中 ,8h后在H - 6 0 0型透射电镜下观察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以未经任何处理的同一大鼠背部皮肤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经脂质体混悬液处理的大鼠皮肤表皮 ,尤其是皮肤角质层深层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表现为角质浅层疏松 ,细胞间裂隙增大 ,电子密度增强 ,深层张力丝明显增多 ;棘层细胞胞质中板层小体增多。结论
颉玉胜曾抗徐彦春孟全林李国锋李建华谢方明孙乐栋
关键词:脂质体荧光素钠皮肤超微结构
疣体组织移植制作尖锐湿疣动物模型初探
2014年
目的应用皮片移植法将人体组织尖锐湿疣皮片直接移植于裸鼠体表,以期形成相应动物模型。方法修剪从人体获得的尖锐湿疣组织,切成直径5mm左右的皮片,在裸鼠体表打洞,然后植入。基底部隔日注射人及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连续观察移植组织的生长情况。结果部分裸鼠体表尖锐湿疣组织存活,周围新生血管形成,植入成功。平均生存期限(41±9.3)d。结论疣体组织移植可作为制备尖锐湿疣动物模型的一条可能途径。
李建华曾抗王元占朱晓亮彭学标黎倩
关键词:尖锐湿疣动物模型裸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