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焱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乡村
  • 4篇生态美学
  • 4篇美学
  • 4篇景观
  • 3篇生态
  • 2篇地景
  • 2篇乡村聚落
  • 2篇聚落
  • 2篇环境设计
  • 1篇底架
  • 1篇断面形态
  • 1篇行动者网络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整合度
  • 1篇植被
  • 1篇韧性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设计
  • 1篇生态审美
  • 1篇实证

机构

  • 16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谢菲尔德大学

作者

  • 16篇黄焱
  • 2篇孙以栋
  • 1篇田密蜜
  • 1篇陈炜
  • 1篇陈琳
  • 1篇江颖
  • 1篇任翔
  • 1篇胡磊
  • 1篇宋扬
  • 1篇徐宏新
  • 1篇邓莹

传媒

  • 6篇建筑与文化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建筑
  • 1篇浙江水利科技
  • 1篇山西建筑
  • 1篇住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协同创新模式下环境设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环境设计人才社会职业定位转变的分析,结合协同创新概念的内涵和要素,探讨国内外高校环境设计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高校在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以自身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实战经验,提出了协同联动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高校环境设计复合人才培养机制及模式。
孙以栋黄焱
关键词:协同创新环境设计
工科背景下环境设计(景观方向)研究生教育中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针对国务院与教育部的“双一流”“新工科”建设战略,对培养工科优势综合性大学中的环境设计(景观方向)研究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问题做了分析探讨。借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高校的相关经验,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三个层面来解决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最终实现学生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互补。
黄焱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科学思维工科背景
试论基于乡村聚落的生态审美发生机理
2021年
基于审美体验“所指”的内生态环境与外生态环境是人类审美意识、审美实践下的产物,两者本质相同而表现不同。外生态环境审美要素可归纳为形式、体验、移情,而内生态环境审美三要素为体验、方式、移情。乡村聚落中所生活的人与其外生态环境的审美关系,主要通过人的生活环境来反映,而与其内生态环境的审美关系则可由人的生活方式得以揭示。乡村聚落所承载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涵盖了其所生活的人与内外生态环境间的审美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深处的一种有机联系。藉由生态美学视角审视乡村聚落,特别是对传统村落的生态审美审视将给予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以新的启示。
黄焱杨茜淳
关键词:生态审美乡村聚落
生态美学的概念与范畴界定被引量:2
2020年
根据生态美学的核心含义定义了生态美学的相关概念,阐明了其基本内涵,澄明了生态美学的体验、生态审美下的主体间性与日常生活审美等相关范畴,揭示了生态美学包含的实体层、价值层、美学层三个层面,并提出了生态美学的审美三阶段——前生态审美、分析审美、生态审美,初步建构了一个自洽的生态美学概念体系,为生态美学的实践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焱汪振城
关键词:生态美学主体间性
空间生产视角下行动者网络推动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杭州市永安村为例
2024年
受政府决策导向、资本介入等影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发展矛盾日益凸显。在政府、市场和居民等多主体推动空间生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空间生产机制—行动者转译过程”的研究框架。通过深度访谈与现场调研收集一手数据,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的乡村转型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其空间生产行动者网络转译的过程与逻辑动因,探究其转型发展机制。研究表明,永安村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余杭区人民政府为关键行动者,以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稻香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永安村村委会、村民、游客、土地、房屋、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为主要参与者的异质主体行动网络。不同利益主体介入乡村依据自身需求重构了空间形态,新空间形态进一步形成了新社会关系网络,新空间生产主体的行动路径由此浮现。未来的多主体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策略应提升表征空间的塑造,优化乡村实践的复合功能;搭建良性互动的网络,明确多元空间主体的职能;协同多元合作的行动平台,引导不同主体的实践路径。
胡磊黄焱
关键词:多主体参与行动者网络
生态美学语境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从生态美学角度,结合人文地理,社会学相关理论探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对生态美学语境下的乡村评判标准及乡村发展路径做出具有归纳意义和开放性思考空间的总结。基于乡村感知与审美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并将地域文化有机渗透于乡村生产生活下的产业、社会与空间的融合。由此,乡村将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和谐的生态乡村景观,而最终复兴其农业价值、生态价值、家园价值与审美价值。
黄焱宋扬
关键词:生态美学
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杭州三江汇消落带景观生态提升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河流消落带区域的生态治理与空间利用,对于处理好人、水、城三者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杭州市三江汇区域内的消落带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水文、生态等诸多特征与问题,应用生态设计理论,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岸线弹性化以及植被修复重建等景观生态提升策略,对生态设计理念与消落带生态特点、居民需求、城市发展的融合进行深入探索。
黄焱邱琼瑶
关键词:生态设计消落带植被
适应性视角下的乡村遗留地景更新策略研究——以浙江芹川村、义皋村为例
2021年
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特征与内涵的乡村景观正面临着消失与趋同等多种问题。文章基于适应性视角,参照乡村历史理论中相互关系概念框架提出两种乡村遗留地景更新策略,分别为基于空间组织的适应性更新策略与基于地景暗示的适应性更新策略。同时通过两个现实案例的解析,探讨两种更新策略的现实可行性。
崔晨阳黄焱
关键词:适应性
基于生态美学的人居环境景观反思——从思辨到实证被引量:4
2017年
文章针对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及产生背景做了基本梳理,针对其实践应用不足,强调人居环境景观作为审美本体对生态美学的研究与实践意义重大。同时,基于生态美学对当前中国城镇化与人居环境景观进行了生态反思,并且还对生态美学在人居环境景观的实践应用做了理论前瞻,为进一步夯实生态美学理论基础及拓展生态美学的研究方法做了理论铺垫与探索。
陈秋平黄焱
关键词:生态美学思辨实证
景观驱动下的乡村价值传递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浙江省荻浦村、双庙村为例
2023年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根据乡村的现实条件因村制宜地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是决定此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点与难点。文章以《欧洲风景公约》与景观都市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景观概念为理论框架,结合浙江省两处代表性景观驱动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相互印证,厘清乡村景观价值,构建基于景观驱动的产业融合与发展建设路径,对景观驱动下的乡村价值传递与产业融合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莫倩黄焱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