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储层
  • 4篇岩心
  • 4篇气藏
  • 4篇高温高压
  • 3篇等温线
  • 3篇凝析
  • 3篇凝析气
  • 3篇凝析气藏
  • 3篇孔隙
  • 2篇烃类
  • 2篇烃类气体
  • 2篇吸附等温线
  • 2篇孔隙介质
  • 2篇储集
  • 2篇储集层
  • 1篇氮气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水
  • 1篇多孔介质
  • 1篇岩芯

机构

  • 7篇西南石油学院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0篇易敏
  • 6篇欧成华
  • 5篇郭平
  • 5篇孙良田
  • 5篇李士伦
  • 2篇黄瑞瑶
  • 2篇王珏
  • 1篇赵华
  • 1篇孙雷
  • 1篇高家碧
  • 1篇李青
  • 1篇李仕伦
  • 1篇蒲正刚
  • 1篇田文忠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钻采工艺
  • 1篇河南石油
  • 1篇石油仪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测量储层多孔介质孔隙度及其分布的新方法被引量:8
2004年
为了对储层岩样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分布的深入研究 ,应用工业CT技术 ,提出了一种测量储层岩样孔隙度及分布的有效方法—CT密度差测量法 ,并对某油田岩样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说明 ,采用CT密度差法测量孔隙度及分布是有效的 ,与常规方法相比较 ,具有快速、精度高、不伤害岩样并能模拟油藏条件测量等特点 ,是检测储层岩样性质和跟踪地层流体的先进手段。
易敏黄瑞瑶孙良田王珏
关键词:工业CT
高温高压下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等温线测试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结合石油工业中常用的氦孔隙度仪和化工领域应用较为普遍的体积法气体吸附测试仪的优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固体介质气体吸附测量装置,其中,温度测控系统能实现室温15~100℃范围内温度的精确控制和测量,绝对不确定度≤±0.1℃;压力测试系统的绝对不确定度≤0.001MPa,能在0~60MPa的压力范围内对体系的压力进行精确测量;体积测试系统用于岩心气体的贮存和吸附,能对吸附死空间体积进行自我校准,并实现对直径为50mm、高度在50~200mm范围内的圆柱状岩心与各类单、多组分气体吸附体系等温吸附数据的精确测量。
欧成华易敏李士伦李青
关键词:高温高压储层孔隙介质等温线烃类气体油气体系
高温高压下多种气体在储层岩心中吸附等温线的测定被引量:19
2002年
利用自行研制的XF 1型高温高压气体吸脱附测试仪 ,结合一台色谱分析仪 (HP6 890 ) ,一套抽真空系统 ,分别测定了N2 、CH4、C2 H6、C3 H8、nC4及其混合气体在三个岩心中的吸脱附等温线共计 4 2条 (单组分 30条 ,累计测试点 5 16个 ;混合气 12条 ,累计测试点 2 0 3个 ) ,以及吸附平衡后混合气的自由气相组成、吸附相组成和各组分的吸附等温线各 4 8条 (累计测试点 4 31个 )。测试的温度为 5 0 5℃。实验结果表明 :①储层岩心介质对烃类气体的吸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不容忽视 ;②仅就测试所得的数据来看 ,如果忽略其它因素 ,可以初步估计 ,不考虑吸附的砂岩储层气藏的计算储量将比考虑吸附少 5 %以上 ;③岩心—气体吸附体系的吸附能力除受压力影响外 ,更受到储层介质、岩石成分、结构和物性性质的影响 ,除此之外 ,还受到多组分气体中重烃组分数目、摩尔含量等的影响 ;④多组分气体组分相对吸附量能有效地表征多组分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竞争吸附能力大小 ,依据这个指标可将五元多组分气体体系中各组分气体按其竞争吸附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nC4>C3 H8>C2 H6>CH4>N2 。
欧成华李士伦易敏郭平孙良田
关键词:储层岩心烃类气体吸附等温线凝析气藏
N_2、CO_2和天然气在岩心孔隙内表面的吸附量的测定被引量:21
2000年
利用高精度孔隙度测定仪和气相色谱分析仪 ,采用恒体积法 ,测定了室温 ( 2 83~ 2 92 K)、低压 ( 0 .1 67~ 0 .3MPa)下N2 、CO2 和天然气在 8个不同的岩心孔隙内表面的吸附量 ,对于天然气 ,还测定了吸附前后自由气体的摩尔组成 ,被吸附气体 (吸附相 )的摩尔组成和天然气各组分的相对吸附量。实验结果表明 :用 N2 测得的吸附气量在原始气中所占的比例为0 .4 %~ 4 %不等 ,CO2 的为 1 %~ 5%不等 ,天然气的为 3%~ 6%不等 ;吸附前后自由天然气的摩尔组成有显著的差异 ,表明岩心对天然气有明显的吸附 ;天然气各组分间存在竞争吸附 ,重质组分的相对吸附量大于轻质组分。
欧成华易敏郭平李仕伦伍轶鸣
关键词:凝析气藏氮气二氧化碳天然气
高温高压下三元混合气体在储层岩心中的吸附等温线的测定被引量:11
2001年
利用自行研制的XF - 1型高温高压气体吸脱附测试仪 ,结合一台色谱分析仪 (HP6 890 )、一套抽真空系统 ,测定了三元混合气体 (N2 -CH4 -C2 H6)在三个岩心中的总吸附等温线共计 6条 (累计测试点 111个 ) ,吸附平衡后自由气相组成、吸附相组成和多组分气体组分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曲线各 18条 (累计测试点 16 8个 )。测试的温度为 5 0 .5℃。实验的结果表明 :①储层岩心介质对烃类混合气体的吸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不容忽视 ;②岩心多组分气体吸附体系的吸附能力除受温度、压力影响外 ,更受到储层介质、岩石成分、结构和物性性质的影响 ;③烃类多组分气体吸附前后的组分发生了显著变化 ,高碳数的烃类组分比低碳数的烃类组分更易被岩心介质吸附 ;④多组分气体组分相对吸附量能有效地表征多组分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竞争吸附能力大小 ,依据这个指标可将三元多组分气体体系中各组分气体按其竞争吸附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C2 H6>CH4 >N2 。
欧成华李士伦易敏郭平孙良田
关键词:储集层岩心吸附等温线凝析气藏
XF-1高温高压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脱附测试仪被引量:3
2002年
结合氦孔隙度仪以及化工和煤岩气体吸附测试仪的测试方法和原理 ,研制了一种改进的固体介质气体吸附测量仪器。该仪器能在较大的温度 (15℃~ 15 0℃ )、压力 (0~ 6 0MPa)范围内 ,精确测量固结态圆柱状的、具有不同孔隙度、渗透率 (不限 )和非均质特征的岩心样品的气体 (各类纯组份气体或混合气体 )吸 /脱附等温线 ,并具有流程简洁、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制作成本低廉等优点。
欧成华易敏李士伦郭平孙良田
关键词:高温高压储层孔隙介质
通过地层水渗吸实验建立水驱气藏气井产量递减模型被引量:3
2006年
渗吸现象存在于大多数油气藏中,尤其是具有活跃边底水的油气藏和裂缝性油气藏。根据多孔介质的连续性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渗吸实验方法,根据该方法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可以计算水的相对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实验结果表明,渗吸速度与天然气采收率的倒数成线性关系,并可根据标准化采收率与无因次时间的关系预测任意时刻天然气的采收率。结果证实,该方法准确性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田文忠赵华孙雷易敏
关键词:毛细管压力采收率
用工业CT技术测量储层岩芯饱和度分布被引量:8
1999年
认识储层岩石中含油饱和度及饱和度分布,对驱替机理的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搞清储层岩石在驱替过程中的饱和度分布情况,应用工业CT技术,提出了一种储层含油岩芯被驱替后的饱和度分布的CT密度差测量方法。在岩样的同一断面,分别对干岩样、饱和岩样及在驱替后的岩样进行CT扫描,重建相应的断层图象,测量所建图象的灰度值,计算出相应的密度值,用密度差法计算出饱和度及其分布值。在γ射线工业CT机“CD-300BG”上对某油田岩样进行了实际测量,获得的结果说明,采用CT密度差法测量饱和度分布是有效的。该方法与常规驱替法相比较,具有快速、精度高、无损岩样和能模拟地层状态测量等特点,是油田开发、油藏描述和地层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黄瑞瑶易敏孙良田王珏
关键词:储集层岩心试验饱和度分布CT技术油井测量
储层孔隙介质单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的研究是以单组分气体吸附模型的研究为基础的。在对 9个化工领域常见的单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进行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储层孔隙介质单组分气体等温吸附数据 ,采用Leven berg 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针对每个模型进行回归拟合计算 ,得到每个模型的模型参数值 ,再将这些模型参数代回到该模型中进行吸附预测。获得的结果是 :单组分气体吸附WilsonVSM模型和FHVSM模型计算值比其它模型更接近实验数据。
欧成华李士伦易敏郭平孙良田万红心李青
关键词:岩心
非稳态孔渗参数测定仪研制
高家碧夏先禹舒兴艺易敏蒲正刚
该成果采用瞬时脉冲新技术,在岩样上流加上一脉冲压力,让气体渗透过岩样,通过岩样上下流压力变化和始末压力值分析得出岩样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技术标准:测量范围渗透率1μm<'2>-10<'-9>μm<'2>,孔隙度≤40%;测...
关键词:
关键词:气体渗透
共1页<1>
聚类工具0